close
聯合筆記╱自自冉冉台北行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1-05 03:43聯合報 張立


台北市長柯文哲。 記者徐兆玄/攝影
台北市長柯文哲。 記者徐兆玄/攝影
已經沒有人想討論大巨蛋,反正就擺爛吧!倒是台北的交通最近又成為話題,用流行的話說,現在就是「自自冉冉」吧!字典上說,冉冉就是緩慢行進的樣子。
去年農曆年前,台北市中心因為一起車禍,再加上天候不佳、自行車道施工等諸多因素夾纏,讓整個市區動彈不得,柯文哲市長遇到從政以來最大危機,從此,整頓交通成了台北市很重要的一項課題,但一年過去,只要上班時走一趟內湖科學園區,下班時路過市民高架,就能體驗「自自冉冉」的感覺。

台北市去年一到十一月的交通罰單高達廿六億元,柯文哲怒責交通執法單位「故意害我民調低」。回顧去年此時,柯市長雷厲風行的「交通CPR」,開始強力取締違停,再加上無處不在的「檢舉魔人」,警察們早就人仰馬翻,如今卻成為市長民調不彰的代罪羔羊。

台北市商業機能龐大,許多人住不起這裡,卻必須在此工作,即使大眾運輸系統不錯,但車潮人潮仍是極大負擔,柯市長雖花了不少力氣,卻始終不見成效。

舉例來說,巷弄停車收費,增加車位流動、避免路霸久占,得到不少市民支持,但反映到現實層面,六米以下巷弄停滿了不會移動的「模型」,它們只是從收費巷道,移到了不收費巷道,使用者的公平原則,一樣沒有實現。原本一些只有在啟動假日模式時才出門的車輛,也可能因為停在家門口也要錢,還不如開出門的心態,間接增加了道路的負擔。

民眾在考量交通工具時,主要就是時間與金錢,以台北道路壅塞的情況,開車及騎機車並不會比搭捷運省時間,價錢因素就相對顯得重要,柯市長提出捷運一個月兩千五百元吃到飽的構想,對大多數通勤族缺少誘因,成功機率不高。

包括巷弄停車、Ubike的使用者付費原則以及強力取締違停、路口淨空,都是改善交通的政策工具,屬下只是執行,市長是負責決策成敗的那個人,推諉塞責就一點不像當初輕鬆入主北市府的那個柯P了。

台北市民已經沒有人想討論大巨蛋了、無解的交通問題也無力了、對於市長的民調高低已經無感;柯市長說現在才過中場,還有機會力拚連任,他真的應該「戰戰兢兢」的,祝福他!

民調﹒大巨蛋﹒柯文哲﹒賴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