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健康名人堂/太重醫療硬體 未來如何應變?
2015-06-23 02:48:07 聯合報 黃達夫
20年前,台灣推動教改與全民健保,兩者都是進步社會的象徵。然而,因制度設計極不周延,配套措施也不到位,所以,在大學前的教育改革,不但沒有達到免試升學、快樂學習的目標,反而使得入學程序更繁複,升學競爭更激烈。

在高等教育方面,則因爭世界百大的扭曲誘因(perverse incentive),結果每年頒發了成千上萬個碩、博士學位,製造了成堆的論文,卻沒有提升台灣創新的能力,反而澆熄了不少大學教師教學的熱忱。

醫院變多變大 品質反惡化

而全民健保的實施,則不但沒有達到維護全民健康的目的,還扭曲了醫療價值觀,造成醫療體系的崩壞。

最令人遺憾的是,主政者重硬體建設,忽視人才培育的思維,導致台灣的大學大幅增加,師生比反而減少。

醫院變多變大,醫護人力與病床比也相對降低,使得教育與醫療品質,更加惡化。

近年來,拜電腦科技發展之賜,在台灣以外的世界,不論是在高等教育或醫療方面,已經風起雲湧,興起了顛覆性的變化,譬如,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MOOC)改變大學授課的方式。個人認為,這是一個提升台灣高等教育品質的契機。

理由是,教育界真正有熱情講課,有群眾魅力,又有編寫清晰易懂教材能力的教師不多。因此利用MOOC,由學生上網上大師的課,把上課時間用於議題的討論,教學效果必定倍增,不但能提升台灣學生的英語能力,同時又與世界接軌。

資訊工具輔助 可加強問診

同樣的,在醫療方面,我們也看到歐美國家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醫療改革,由業務量競爭,轉向價值的競爭。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對於大部分常見醫療問題的診斷與治療,經由大數據電腦的分析與運算,如IBM的Watson,將會比三兩分鐘打發一個病人的醫師,做出更正確的判斷。

醫師可藉著資訊工具的輔助,迅速做決策,而把時間花在問診、觸診與病人溝通上,以確保醫療品質、增進醫療效益。少數有超於一般醫師的學識與分析、推理能力的大師,則負責解決少數的疑難雜症,再將他們的智慧提供給電腦,使它愈來愈聰明。

減少病床趨勢 改居家照護

更進一步,因電腦遠距影像傳輸及其他如行動生理訊號即時監測系統的發展,可更早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不難想像,未來有一天,醫療的提供會逐漸地從醫院移轉到住家,現今許多在門診或病房做的事,可以遠距解決,再由醫事人員居家照護,必要時由醫師到府訪視。未來的醫院可能沒有一般病房,只有處理少數急重症病人的加護病房。

面對台灣少子化的現實,雖然主政者還沒有可行的大學退場機制,至少已經有些討論。

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醫療界不但對於目前岌岌可危的醫療現狀沒有對策,當全世界的趨勢都在減少病床的情形下,居然還放任新醫院的設立、新病床的增加,不知未來要誰來收拾這個殘局!

(本文作者黃達夫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