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筆記/當尹仲容碰上王金平
2015-06-23 02:22:53 聯合報 沈珮君
才過兩周,王金平又說「義不容辭」了,而且連說三次,可見多麼「義不容辭」。王金平說自己「福國利民」,在他自豪的「最大包容」下,十六年立法院長任內,立院被「喬」成一頭「台式民主」怪獸,台灣被拖成殭屍模式,這就是他的「義不容辭」?

最近看郭岱君新著「台灣經濟轉型的故事」,不禁想到,若當時的立法院像現在,我們能有台灣經濟奇蹟嗎?「台灣經濟改革總設計師」尹仲容,碰到王金平「以多數黨之尊,讓少數黨架空」的功力,恐也徒呼負負。

台灣曾經輝煌,只是我們幾乎遺忘。這幾年為經濟成長率奮力保二保三的我們,還記得自一九六三年起經濟成長率連續十一年平均在十以上嗎?就是在那時,世界開始討論「台灣經濟奇蹟」;一九七四年起,蔣經國推動十大建設、十年經建計畫、十四項建設,台灣在八○年代成為活跳跳的亞洲四小龍。直到李登輝主政前一年,我們經濟成長率還有兩位數,可惜以後即下滑,在陳水扁主政第二年出現第一次負成長,二○○五年我們人均國民所得開始被原來落後甚遠的南韓超越,現在我們以南韓為師,並成為他們產品和明星的粉絲。

那些讓台灣人均國民所得從一九五一年區區一五四美元變成亞洲龍的人,是真正「福國利民」的。

不要以為威權時代沒人敢講真話,只是論辯之後,不會陷入永無休止的扯後腿。台灣從管制甚嚴的計畫經濟到自由經濟,其實經過三次大辯論,國之重臣吵得臉紅脖粗,但拍板後,大家只有一條心。以外匯貿易改革為例,五人小組歷經數月爭論,達成結論後,仍持反對立場的財政部長徐柏園當場辭職,但回到財部即跟屬下宣示:「政府既已決定執行這個政策,我個人雖有異議,但我們財政部應捐棄成見,全力配合,完成改革重任」,這是何等廓然大公。政策論辯之後,不就是少數服從多數嗎?那個不民主的時代還有這種民主精神,現在我們的民主殿堂有嗎?

在那個一黨專政的時代,尹仲容其實並不是國民黨員,而且個性直白,這位非典型官員,從規畫到執行,夙夜匪懈,讓台灣從管制到開放,從進口替代變成出口導向,經濟一飛沖天。但他的高瞻遠矚,讓充滿失敗主義的國民黨頗多疑慮,尹仲容為了說服他們,多次到革命實踐研究院演講,說至激動處,幾度泣下。

捍衛政策,竟至聲淚俱下,現在,就算官員在立院淚下,諸公會有感嗎?外匯貿易改革時,尹仲容八個月內主導新訂、廢止的法案有五十五種,以我們立院現在的空前效率,能通過幾種?近年台灣面對全球化浪潮,想參與FTA和TPP,涉及龐大的立法工程,國民黨作為完全執政的多數黨,在王金平同志領導下的立院卻形同少數黨,孰令致之?

這樣的立院,台灣不會有尹仲容;而當年的尹仲容,若碰上這樣的王金平,台灣經濟能有奇蹟才是奇蹟。

台灣這幾年空轉,全民皆悶,總統和內閣固然責無旁貸,但王金平主導十六年的立院,凍住多少重要法案,難道無責?此刻忽聞三聲「義不容辭」,怎能讓人不感慨,問世間「義」為何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