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晚/綠電之路
2015-06-22 14:50:32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近期包括雲林縣、台中市等地方政府,先後提出禁止或限制電廠使用生煤,民眾上街抗議電廠汙染,台中火力電廠與麥寮汽電等燃煤電廠,面臨愈來愈大的環保壓力;國人不只要穩定的供電,更要乾淨的供電,但台灣的綠電之路,卻面臨十字路口。

燃煤發電是我國目前供電主力,占比近四成,台灣燃煤機組普遍老舊,發電效率與汙染控制不如新一代的機組,由於機組汰換需要較長時間,未來十年,台灣都面臨「維持穩定供電」與「排斥燃煤電廠汙染」的兩方拉鋸。

目前國內廢核聲浪高漲,長期來看台灣電力供應會逐步減少核電,若無法增加綠電供應比例,勢必將增加火力發電因應,「以火代核」的汙染隱憂,包括德國、日本都有類似經驗,值得台灣警惕。

為增加台灣推動再生能源的資源,台灣從去年開始推動認購綠電措施,除了企業認購情況有顯著成長外,一般民眾認購綠電意願卻未見顯著提升。

台灣目前發電與供電仍是台電一家獨大,在電廠與電網「廠網合一」情況下,即便民眾認購綠電,但卻未必能完全用到綠電,仍是核電、火電等各種電力的綜合;民眾「買綠電」卻不能「用綠電」,是綠電認購熱度不能提升的主因。

此外,再生能源供電占總體供電比重只有個位數,中長期目標是接近、甚至超過二成,但一來需要時間,二來可能會面臨電價上調的壓力,台灣要使用乾淨的電,仍得從目前手上擁有的資源著手改進。

從現實面來看,台灣沒有立即全面捨棄燃煤發電的本錢,但可以透過加速更新機組,或降低老舊機組每年的運轉時間,改以適度增加天然氣發電,或增加投資現有電廠的排汙設備,降低火力發電的總體排放量。

政府應加速推動修正電業法,讓台灣發電與供電由不同公司負責,廠網分離後,再生能源業者可以直接供電給企業或民眾,增加企業投資綠電與民眾使用綠電的誘因,這才是腳踏實地、真正可實現的綠電之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