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長庚:企業競合 應把餅做大

【聯合報╱記者黃昭勇、孫中英/台北報導】
2014.07.07 04:32 am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
記者邱德祥/攝影
企業經營除競爭,更要談合作,競合關係已是企業發展新顯學。本報專訪國內最大金控、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談「企業競合力」,他指出,成功的企業合作,可讓市場產生正向質變,競合過程中最該摒棄的就是惡性殺價行為。
台灣市場小 要把池變大

李長庚表示,企業提升競爭力是責無旁貸的事,但台灣市場太小,在一個小池子中競爭,最後恐會變成你搶我、我搶你的「共輸局面」,企業該想辦法把池子變大。他說,池子要變大,不能只靠競爭,而應藉由彼此合作努力,把小池子變大池子,把價值創造出來,把餅做大。

以下為李長庚專訪內容:

把池子變大,大家還可在競爭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利基去發展;最好的結果,就是池子變大後,每個人能撈的魚數量都變多,大家收穫都更多。

怎麼把池子變大,可透過時間、空間或改變遊戲規則。

舉例來說,金融業若能往外走,市場空間就能變大。金管會主委曾銘宗鼓勵大家打亞洲杯,也是希望國銀能放眼亞洲市場。

打亞洲杯 金融業應合作

台灣任何單獨一家銀行去打亞洲杯其實都不夠大,往外發展時,合併是個方法,合作也是個方法;尤其是合作,更能讓大家心手相連,對市場產生正向質變。

例如國銀往外發展,一定有先去的銀行,網點會比較多,晚去的銀行,可以在資金的融通、拆借及聯貸上,與本國先進入的同業合作。至於跟國外的金融同業間,我們到別國市場,相對是「晚進、實力和規模都小」,有這麼多弱勢,更要善用自己的優勢,例如設法讓比自己強的當地業者跟我們合作。

像國泰世華銀行去越南發展時,我們跟越南工商銀行合作,雙方並合資成立世越銀行;越南工商銀行是越南第2大國營銀行,優勢是在越南網點極多,但國泰世華在許多業務上有優勢,因此,過去10多年,我們一直協助他們訓練員工。

改變遊戲規則 正向質變

我們幫助越南工商銀行,也讓我們的合資公司、世越銀行受益;當大家因為合作,把利益綁在一起時,這個利益更可長可久。

至於改變遊戲規則讓市場發生正向質變,實際例子是,台灣壽險業當年攜手合作,花了好幾年時間,建立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機制。

在還沒建立這項機制的前4年,台幣總共升值1毛錢,壽險業4年的避險成本就超過3000億元;但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建立後,現在每家公司,每年都可省個好幾億甚或幾10億元的避險成本。

金融業 應摒棄惡性殺價

談競合關係,有件事,千萬要避免,就是殺價;殺價這件事,是競合過程中最糟糕的行為,且每個產業都可殺價,唯獨金融業不能殺價。

金融業殺價,會衍生系統性風險,因為金融業延續性很大,銀行放一筆款,可能是3年或7年的事;在這期間,景氣可能上上下下,但銀行的資本適足率、流動性、風控,在每個時間點都要達標,所以,怎麼可以殺價?

我們曾跟一家大型產業公司有合作關係,本來跟對方有共識,國泰產險承接對方部分產險業務,沒想到有另家產險公司為了搶生意,硬是以殺到「對折」的保費搶走生意;該公司做這筆生意,一定虧錢,久了會出問題,果然這家產險公司現在也消失了。

曾銘宗上台後著手整頓國銀聯貸案殺價狀況,這是好事,因為國銀聯貸利率已殺到見骨。

國泰世華銀行近幾年較少參加國內聯貸案,雖然近期放款總額沒有很大成長,但在貸款品質改變後,我們的獲利也持續成長;我們希望朝向品質與服務取勝的競爭,這可能是整個產業透過競合,一起向上提升產業和台灣競爭力比較可能的方法

8787425-3475551

新聞眼/李長庚的憂心…台灣人才鏈鬆動

【聯合報╱本報記者孫中英、黃昭勇】
2014.07.07 04:32 am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當年自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學成歸國,曾面臨回台灣就業,或轉赴香港投資銀行圈的兩難。當時,有公司提出數倍於台灣的高薪找他去香港工作,但因為父母親的一句話,李長庚毫不考慮選擇回台灣。

李長庚的父母親跟他說,「我們做人要厚道」,國泰提供李長庚出國進修的機會,他若學成後選擇不回國泰,「不是斷了公司其他同仁的後路嗎?」

李長庚聽了父母的話,回台灣打拚,在國泰一待就是28年。但快30年後的今天,李長庚重提這件往事,卻顯得憂心忡忡。

他擔心的,不只是台灣金融業在薪水上無法與香港、新加坡競爭,他更擔心,台灣整個產業,尤其在人才這個環節,可能都已鬆動,陷入惡性循環。

李長庚說,每個市場的競爭關鍵都是人才,但台灣的人才「真的留不住」,尤其是頂尖人才,因為本地薪水條件,完全無法和國外競爭。

他舉例,去年國泰世華在海外有個非常成功的聯貸案,但聯貸案才談成沒多久,負責籌辦該聯貸案的國泰世華同仁隨即被挖走。

因為,香港同業首年就開出比國泰高好幾倍的薪水,第2年再加配股分紅,「你根本沒有辦法跟他競爭,我們只能給同事最大的祝福」,李長庚說。

不止國泰金控,很多本國金融業歷年也送出許多優秀同仁,以在職進修方式出國念書,但出國深造後,選擇不回台灣市場者,其實不在少數,大家寧願償還公司數百萬元的費用,就是不回來。因為去香港或新加坡,至少可拿到台灣比台灣高數倍的薪水,這些人為什麼要回來?

李長庚說,對各行各業的頂尖人士來說,除非他真有很強的使命感,或這塊土地對他有足夠的吸引力,不然自台灣出走的人才只會愈來愈多,且愈年輕、愈留不住;從學術界、金融業到醫師,各產業都有同樣的問題。

也有很多台灣人對環境,越來越悲觀,只想保有一點點「小確幸」,卻沒有料到,如果大家不更加努力,未來可能會更不幸。

身為金控總經理,李長庚說,他沒有悲觀的權利,而是會想盡辦法在他能影響的範圍內,鼓勵國泰同仁更勇敢去面對大環境;他也希望國泰員工,要更有膽量和自信,不要習於過去成功的模式,要主動去改變市場遊戲規則,「work smart,不要拚蠻力」,做出更多不同以往的嘗試,才能提高自己和台灣的競爭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