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英國脫歐經濟衝擊 不如想像大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26 03:4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英國脫離歐盟雖然在政治上的意涵遠大於經濟效果,國際間還是不免為其所可能帶來的經濟衝擊而憂心。這些憂心主要來自於脫歐公投成功,出乎市場原先的預期,全球金融市場因此瞬間大幅度下修,英鎊更是大幅貶值。
一般而言,英國脫歐對經濟的衝擊,可分為恐慌性與實質性。若盤點各方觀點,當可發現大部分屬於信心面的恐慌性因素,包含英國與歐洲經濟以及相互間貿易的衰退、對全球股匯市的衝擊等,這些負面影響並無實際的理論或邏輯以驗證其必然性,因此在一段時間後當可平息。
就實質面的影響而言,則包含英國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汲汲不保、資本市場地位受到挑戰,或是面臨歐盟移工減少所引發的缺工問題。這些問題是否產生,也頗有討論空間。
就金融中心地位而論,英國不是未曾面對威脅。早在1992年英國保守黨政府因不得不配合德國升息而導致經濟衰退,因而在決定退出歐元準備機制之前,即曾被警告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將會被法蘭克福取代。事後的發展證明英國退出歐元準備機制非但不影響倫敦地位,英國經濟表現遠較留下來的法國為佳,在歐債危機導致歐元區經濟受到嚴重衝擊時,英國也倖免於難。事實上,這些歷史經驗正是此次英國不畏懼經濟衝擊脫歐公投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們也可由這些歷史經驗學習到:很多事前的恐慌、擔慮、威脅,都會很快被證明並非如此,或影響不會如想像之大。英國目前的經濟表現不差,也沒有金融或債信方面的問題,與2008年的雷曼兄弟事件有本質上的差異,因此不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全面性的衝擊。一些技術性問題,如重訂FTA或WTO的資格問題,都是用時間可以解決的,更何況英國要真正脫歐還必須花上一兩年的時間來處理各項行政程序,自然提供了緩衝。
另一個各界擔心的是,英國脫歐會不會引發骨牌效應,促使其他國家也脫離歐盟,帶來長遠的影響。以各種跡象來看,此一擔心應是過慮。就客觀條件而言,英國本就是歐洲最有能力脫歐的國家,因為一來英國與占多數的歐陸國家間有天然的地理區隔,二來英國非屬歐元區國家,脫歐的經濟成本與對歐元區國家的影響程度較低,三來英國是目前少數經濟表現不錯的國家之一,由英國一直有升息的考量即可知;即便如此,英國在脫歐公投中的支持率也僅勉強過半。其他歐盟成員國很難同時具備前述三項條件,即使有若干分離主義蠢蠢欲動,在短期內會發生其他國家脫歐或政治上分離的可能性並不大,因此應也不至於有進一步的骨牌效應。
至於對台灣的影響,可分為受到全球經濟波及而導致的一般性衝擊,及台灣個別受到的實質性衝擊。就前者而言,大家最擔心的全球股匯市在24日公投後因結果出乎意外而崩跌,因事屬必然,台灣也不例外。所幸台股在當日即止住跌勢,與2008年雷曼兄弟事件所造成的無量下跌完全不同,也證明了股市並未失去信心,恐慌性的賣壓應該很快就會消化完畢,國安基金進場護盤的可能性與必要性實在不大。
就後者而言,眾所關心的是對歐貿易與對英國金融的曝險。這兩者要對台灣造成威脅,前提是歐洲經濟會因英國脫歐而受到嚴重衝擊,以及英國會發生金融危機。根據前面的分析,這兩者的可能性都不高,因此不需過度擔心。此外,台歐貿易占台灣整體貿易的比例不高,可能受到的影響不致太大。英國脫歐當然可能影響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但在難以保1幾乎已成定局的情形下,些微的經濟成長下修已沒有太大的實質意義,如何努力改善產業與出口結構,還是我們最應該關心的事。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26 03:4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英國脫離歐盟雖然在政治上的意涵遠大於經濟效果,國際間還是不免為其所可能帶來的經濟衝擊而憂心。這些憂心主要來自於脫歐公投成功,出乎市場原先的預期,全球金融市場因此瞬間大幅度下修,英鎊更是大幅貶值。
一般而言,英國脫歐對經濟的衝擊,可分為恐慌性與實質性。若盤點各方觀點,當可發現大部分屬於信心面的恐慌性因素,包含英國與歐洲經濟以及相互間貿易的衰退、對全球股匯市的衝擊等,這些負面影響並無實際的理論或邏輯以驗證其必然性,因此在一段時間後當可平息。
就實質面的影響而言,則包含英國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汲汲不保、資本市場地位受到挑戰,或是面臨歐盟移工減少所引發的缺工問題。這些問題是否產生,也頗有討論空間。
就金融中心地位而論,英國不是未曾面對威脅。早在1992年英國保守黨政府因不得不配合德國升息而導致經濟衰退,因而在決定退出歐元準備機制之前,即曾被警告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將會被法蘭克福取代。事後的發展證明英國退出歐元準備機制非但不影響倫敦地位,英國經濟表現遠較留下來的法國為佳,在歐債危機導致歐元區經濟受到嚴重衝擊時,英國也倖免於難。事實上,這些歷史經驗正是此次英國不畏懼經濟衝擊脫歐公投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們也可由這些歷史經驗學習到:很多事前的恐慌、擔慮、威脅,都會很快被證明並非如此,或影響不會如想像之大。英國目前的經濟表現不差,也沒有金融或債信方面的問題,與2008年的雷曼兄弟事件有本質上的差異,因此不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全面性的衝擊。一些技術性問題,如重訂FTA或WTO的資格問題,都是用時間可以解決的,更何況英國要真正脫歐還必須花上一兩年的時間來處理各項行政程序,自然提供了緩衝。
另一個各界擔心的是,英國脫歐會不會引發骨牌效應,促使其他國家也脫離歐盟,帶來長遠的影響。以各種跡象來看,此一擔心應是過慮。就客觀條件而言,英國本就是歐洲最有能力脫歐的國家,因為一來英國與占多數的歐陸國家間有天然的地理區隔,二來英國非屬歐元區國家,脫歐的經濟成本與對歐元區國家的影響程度較低,三來英國是目前少數經濟表現不錯的國家之一,由英國一直有升息的考量即可知;即便如此,英國在脫歐公投中的支持率也僅勉強過半。其他歐盟成員國很難同時具備前述三項條件,即使有若干分離主義蠢蠢欲動,在短期內會發生其他國家脫歐或政治上分離的可能性並不大,因此應也不至於有進一步的骨牌效應。
至於對台灣的影響,可分為受到全球經濟波及而導致的一般性衝擊,及台灣個別受到的實質性衝擊。就前者而言,大家最擔心的全球股匯市在24日公投後因結果出乎意外而崩跌,因事屬必然,台灣也不例外。所幸台股在當日即止住跌勢,與2008年雷曼兄弟事件所造成的無量下跌完全不同,也證明了股市並未失去信心,恐慌性的賣壓應該很快就會消化完畢,國安基金進場護盤的可能性與必要性實在不大。
就後者而言,眾所關心的是對歐貿易與對英國金融的曝險。這兩者要對台灣造成威脅,前提是歐洲經濟會因英國脫歐而受到嚴重衝擊,以及英國會發生金融危機。根據前面的分析,這兩者的可能性都不高,因此不需過度擔心。此外,台歐貿易占台灣整體貿易的比例不高,可能受到的影響不致太大。英國脫歐當然可能影響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但在難以保1幾乎已成定局的情形下,些微的經濟成長下修已沒有太大的實質意義,如何努力改善產業與出口結構,還是我們最應該關心的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