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震生/修昔底德斯對新政府的啟示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0 02:37 聯合報 嚴震生(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在蔡英文總統就職前夕,有機會到希臘進行學術交流,在拜訪智庫及大學演說等相關行程結束後,特別選擇造訪愛琴海小島米洛斯,思考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斯經典著作《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最能代表國際關係中現實主義論述的《米洛斯對話》,在廿一世紀的今天,究竟對台灣的國際生存有何意涵?
米洛斯是愛琴海內眾多小島之一,為克里特島和希臘本土之間重要的海上橋梁。城邦時代,特別是在希臘擊敗波斯、外來威脅降低後,雅典與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斯巴達,形成對立爭霸局面。雙方都希望有更多的城邦加入其陣營,強化其實力。雅典與斯巴達長達數十年的衝突,就成為修昔底德斯《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素材,而這兩個希臘城邦的兵戎相見,也就是國際關係學者近年常討論有關國際體系中,新興強權必想挑戰既有強權的修昔底德斯陷阱。這個陷阱是美中兩大強權想要避免者,台灣應思考的問題則是,如何在現實的國際體系中自保與存續。
原是斯巴達殖民地的米洛斯,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本想保持中立,但雅典認為它並非全然中立,因此派兵攻打米洛斯。在正式用兵前夕,雅典企圖說服米洛斯向其納貢輸誠,加入其聯盟,以免在戰敗後付出更大的代價,在修昔底德斯筆下,這就是著名的《米洛斯對話》。
國際關係學生比較熟悉的部分,是雅典對他用武的辯護:「強者可以為所欲為,弱者只能逆來順受」(the strong do what they have the power to do and the weak accept what they have to accept ),因為這段談話充分展現,現實主義中的實力原則,完全忽視道德或是公義的層面。然而,在雅典人做出這段論述後,雙方辯證的過程也值得我們關注。
雅典人辯稱如果他們不攻打米洛斯,而是選擇維持友好關係,雅典人民會視其象徵政府的軟弱;反之,米洛斯對雅典人的敵意則是後者具有實力的證據。米洛斯人強調若雅典對一個採取中立的米洛斯動武,不就等於和所有未選邊的城邦宣戰,製造更多的敵人,因此希望雅典為了本身利益著想,也不該選擇對米洛斯用武。米洛斯人甚至搬出上帝,認為希臘的眾神會站在他們歷史正確的這邊,讓他們有所盼望,並且斯巴達有可能還會出兵力挺。但這些都未發生。最終,在米洛斯人拒絕雅典要求後,雙方的軍事衝突當然無法避免,儘管米洛斯人英勇作戰,但還是不敵雅典的龐大優勢。落敗後,島上能夠拿武器的男人全被殺光,女性及孩童則被擄為奴隸。
當我站在米洛斯島的小山上,俯瞰其整個海港形勢時,不免會揣測究竟雅典人是從何處登陸?在何處紮營?對話地點及戰場又在哪裏?這些是歷史沒有清楚記載的部分。或許對一個面積僅有一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小島,這方面的資訊已沒有任何意義。米洛斯人對雅典和斯巴達的錯誤判斷,畢竟還是讓他們遭受軍事上的挫敗,最終仍得承受慘痛的代價。撫今追昔,難道不能更務實的看待兩岸關係,特別是當對岸的期待,遠不及當年雅典對米洛斯的要求時,我們有必要挑戰既有維繫和平的基礎嗎?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雅典﹒希臘﹒蔡英文
公告版位
- May 20 Fri 2016 20:24
嚴震生/修昔底德斯對新政府的啟示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