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醫師 治治台北暑病吧
2015-06-27 02:35:33 聯合報 孫振義/政治大學地政系副教授(台北市)
六月還沒過完,台北市昨天最高溫竟飆到卅六度以上,而六月超過卅五度的天數屢創紀錄,這樣的熱度勢必持續到七八月!
說來逗趣,筆者年年得作文一篇,倡議都市降溫策略。這些文章中,均列出了幾項都市降溫良策,可惜政策推動速度似乎趕不上都市高溫化趨勢,眼見著都市熱島與高溫化問題仍未解決,筆者遂再度溫習一下幾種都市降溫方式,供各界參考。
一、建築物降溫:都市中最大的蓄熱體當屬建築物,若要改善都市高溫化,應以屋頂與牆面降溫為首。近年來,以屋頂綠化或牆面綠化作為遮蔭、隔熱功能之技術儼然成熟,國內外綠牆、綠屋頂案例更是不勝枚舉,但可惜其多半仍是屬於自願性或獎勵性質,在沒有強制性的規範條件下,國內建築綠化普及性仍有待提升。
另外,高反射塗料與太陽能裝置,亦是降低建築物蓄熱的好方法!建築物一旦刷上高反射塗料,便能夠反射絕大部分的太陽輻射熱,讓建築表面保持涼爽。而將太陽能裝置結合於建築物的構造型式,則能利用太陽能板為建築物遮蔭,並同時發電或製造熱水,亦有助於降低建築物的蓄熱量。
二、道路降溫:道路是僅次於建築物的另一巨大都市蓄熱體,促使其保持涼爽的方式,不外乎是遮蔭、提高反射率及灑水等方法。某些道路適於運用植樹綠化方式創造陰影,而高架道路或捷運路線,則基於行車安全之考量,可以頂加太陽能裝置,來創造遮蔭與發電效益。至於派遣灑水車即時灑水為街道降溫,此方法雖立竿見影,但效用僅能持續數十分鐘,顯得有治標不治本之虞。
三、減少廢熱:都市中的廢熱來源不外乎是—建築與車輛。首先,建築夏季廢熱常源自空調、烹飪與電器用品,其中較不影響民眾生活的改善,當屬空調廢熱一項。只要適當降低建築物從太陽與室外的熱得,空調系統的耗電與廢熱量便能降低,甚至若鼓勵多採自然通風,更可能達到廢熱「零排放」的理想。
此外,技術日新月異的廢熱回收系統,亦能夠運用於同時需要熱源(熱水)與冷源(空調)的建築物,把製冷所得的廢熱用於加熱溫水,節能、減廢又環保!至於車輛廢熱,則透過前述道路降溫方式,以減低車輛油耗與冷氣廢熱,甚至政策鼓勵市民搭乘大眾運輸系統,促使都市車輛廢熱降至最低!
如今已是柯醫師主政,不知其是否有能耐醫治台北市暑病舊疾?其實,若要改善都市高溫問題,根本無須高深莫測的醫術,只需要下定決心、制訂政策,從道路降溫、建築物降溫與減少廢熱著手,台北市或可早日擺脫中暑之苦。究竟柯醫生可願意治台北暑病否?端視筆者是否仍須撰文提倡「都市降溫」,便可知曉!
公告版位
- Jun 27 Sat 2015 13:31
柯醫師 治治台北暑病吧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