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亞洲矽谷」美夢可以成真嗎?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27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推動五大產業創新研發計畫是520後新政府強打的經濟新政,但第一棒「亞洲矽谷推動方案」經國發會通過公布後,在網路及新創界引發很多負面批評,致原本安排上周四在行政院院會討論緊急叫停。

五大產業創新計畫是新政府打造台灣經濟發展新模式的核心,以發展物聯網為重心的亞洲矽谷方案,更是重頭戲,若不能順利上路,勢必重創新政府威信。

產業創新知易行難,馬政府八年執政,以「創新」為名或作核心內容的施政計畫多如牛毛,例如:愛台十二建設的六大產業創新走廊;推動物聯網、生技、綠能等各類新創產業方案;經濟部、科技部、國發會等各式各樣的創新園區、創業方案、創業基金和創業論壇;科技部科發基金與國發會國發基金還共同設置了「台灣矽谷科技基金」,擬募集3億美元基金,投資台灣與矽谷的潛力新創事業,促進台灣與矽谷國際新創生態圈接軌。

但經過八年努力,卻趕不上時代進步及競爭對手的突飛猛進,台灣高科技主力ICT產業陷入空前危機;生技產業發展淪為金錢遊戲;綠能產業發展不進反退:台灣在亞洲地區創新創業的風潮及新興場域中,幾乎被邊緣化。面對這樣慘痛的經驗和教訓,坦白講,大家都應該共同承擔歷史共業,生聚教訓,找出問題所在,攜手努力扭轉劣勢。尤其是圈內人士更有責任反省台灣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故步自封或只是一味批評,是無法走出當前困境的。

新政府強調以三大連結包括「連結未來」、「連結全球」及「連結在地」,來打造五大產業創新研發計畫,很明顯是認為過去政策的問題,是未能有效掌握及發展前瞻性的產業;產業過於依賴「以大陸為工廠」的代工模式,和先進國家連結度愈來愈低;產業發展也未注意和在地連結,以致造成區域發展的失衡。

從這個角度來看「亞洲矽谷推動方案」,就不難了解主事者的用心所在。例如很多人抨擊為什麼方案名稱叫「亞洲矽谷」?為什麼沒有真正了解美國矽谷發展歷史、模式及未來趨勢?台灣有什麼條件可以成為「亞洲矽谷」?但是,先不論台灣能否成為「亞洲矽谷」,以此為名顯然是為展現連結國際尤其連結美國高科技產業的企圖心,和馬政府推出的「台灣矽谷科技基金」,都是類似思維,所以,在名稱問題上繼續攻防及內耗,其實是沒有太大意義。

再者,新創業者最詬病的是,政府將斥資百億元在桃園捷運站旁基地大興土木,他們指蓋園區是傳統招商思維,和矽谷概念相去十萬八千里,將大把金錢花在圈地蓋樓上,只會蓋出更多蚊子館,不會讓桃園成為亞洲矽谷。但是,若從區域均衡觀點來看,新政府將硬體建設的創新研發基地選在有國際機場的桃園市,就不令人感到意外,重點在於這塊基地要做什麼?桃園是不是唯一的基地?

根據國發會的解釋,亞洲矽谷方案是一個以「物聯網」為主的創新計畫,青年創業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且這個方案包含軟硬體投資,是連接新北到新竹的產業計畫,桃園基地只是蓋兩棟樓作為創新交流基地,以及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醫療等試驗場域。

如果國發會說法貼近計畫原貌,只要不浪費公帑,不同業者應可在方案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各取所需、各自努力,沒有必要因為各種不同目的及功能的設計,而堅持反對意見。

但亞洲矽谷方案引起的爭議也顯示新政府五大產業創新研發計畫的共同困境,既想要改變現狀,又要連結國際、連結在地,又要顧及不同業者想法;當計畫無所不包,難免漏洞百出,甚至被迫邊做邊改;或許集思廣義,讓業者有更多參與,共同為台灣產業打開出路,才是上上之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