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淤積砂石填海 闢石化區兼顧防澇

【聯合報╱賴明煌/工程技師(嘉縣水上)】
2014.08.17 02:13 am

過去台灣從農業社會躍進為工商社會,有很多政策在當時講求短期經濟效果,忽略了長期的其他負面影響,石化產業就是其中一例。

七十年代,政要提出「客廳即工廠」手工業或是代工方式擴散各村里家庭,在當時確實有頗大的助益。但任何政策絕非只有正面效果,而無負面影響,這種忽略都市使用分區,讓滿地開花的工廠到處布設,搞得原本應該寧靜的住家,變成大家睡不安寧與汙染滿地溢流,而危險設施如地下管線與違法工廠也遍地蔓延,就如同農業區長滿違章工廠、住宅區內充滿紅燈戶、商業區內布滿爆炸油氣管等。

故高雄氣爆案後,有人倡議要以槽車方式來運輸,以減少地下管線不易檢修所致類似氣爆,倘若還如此「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實在就是不可原諒的錯誤政策!若再便宜行事要開放油罐車到處橫行亂跑來撞人與爆炸,則可以比擬:「管線如地雷,油車似水雷,那天大爆炸,生民討苦吃」。

筆者樂見閣揆表示,要評估是否把石化業等遷移至靠海邊地區,如在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第二期的西側,以填海造陸的方式,要闢建四百多公頃石化專區,來容納目前散布在南部的石化廠,與避免貫穿人口密集區的管線再次爆炸的可能,這恰巧也符合馬總統提議的「離災優於救災」的宣誓。

痛定思痛,既然石化業短期內揮之不去,善用這幾次颱風水災還淤積在河川行水區龐大砂石料,與南部頗多重工業生產之事業廢棄物—爐石等,在近期能夠籌辦臨海填土造陸,長期闢建離岸築島等新增國土,就可把這環繞都會區內的危險嫌惡設施,如石化業、煉油業與中船中鋼及小港國際機場等移走,遷建於這臨海與離岸人工築島上,再以高架捷運與高速公路橋梁銜接。並在人工築島上設置水庫,讓颱風洪水利用輸砂鋼管導入築島水庫減輕都市內淹水機會,也可就近給築島上高耗能與耗水產業使用;若旱季還可抽水回本島過濾使用,築島周圍可填魚礁又增加魚群生育。

如此還給高雄安全健康的市容,藉此消弭危險管線與化解淤積河床上砂石料,一併疏解澇災淹水與龐大爐石到處亂填之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