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成長背後的祕密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8-17 04:04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日本今年4到6月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比上季成長1%,比去年同期成長更是驚人,達4%。不僅是七大工業國(G7)中最高,也遠高於事前媒體與財經機構所評估的2.5%。

日本如何造就驚人的高經濟成長率?是安倍經濟學的神奇力量嗎?自民黨在2012年底奪回政權後,日本GDP季成長率超過1%共有四次,每次的影響因素都不相同,但以這次最顯著。

2012年底安倍回鍋首相,立即推出「安倍三箭」:寬鬆貨幣、積極財政、鬆綁管制。三支箭中最先奏效的寬鬆貨幣政策,促使日圓貶值,同時也帶來由出口型企業股價上揚所帶動的股市財富效應,2013年的前三季GDP成長率分別高達1.2%、0.9%及0.7%。

2013年之後,因其他兩支箭力道不強,安倍經濟學後繼無力。財政政策受限於國家債務高築,施展空間有限,而鬆綁管制又受到既有受益者抵制,難有大幅度革新。

2014年第1季因調升消費稅,成長率回到1.1%,熱潮消退後GDP成長率連續兩季都是負成長。在2015年第1季的成長率又突然爬升到1.2%,這主要是由於國際油價大跌,使得進口商品價格下滑,及民間企業庫存損失減少的暫時性效果所致。2015年後到2017第1季都在低檔徘徊,但到了第2季,內需強勁提升,終於繳出亮眼的成績。

仔細分析2017年第2季的內需成長,無論民間消費、民間住宅、企業設備的成長率都有約第1季兩倍的高水準。在公共投資方面,由於2016年度第二次追加預算,擴大基礎建設出現效果,增長了5.1%。各種內需動能中,民間消費約占日本GDP的三分之二,最為重要。內閣府的報告說,餐飲服務業、汽車、家電的好銷售推升了民間消費。

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後,日本政府為了搶救經濟,推出節能車購買補助金政策。此補助金下的買車潮,差不多到了換新車的時期,加上近幾年日本汽車的技術革新,將過往高級車才有的安全輔助駕駛系統(例如自動緊急煞車)導入低價大眾車,提高了日本消費者換車的意願。因此,到今年7月新車販售已經連續九個月皆超越前期銷售。

而家電銷售與餐飲服務業的好景氣,與外國觀光客的增加有密切的關係。今年第1季日本觀光客人數的月平均成長率為13.8%,到了第2季跳升為21.1%。然而,日本現在每個月的觀光客約為200多萬,其消費力與1.27億的總人口數來比,影響力相對有限。

日本國民的消費力提升來自所得的增加。2017第1季受雇者報酬成長率是0.3%,第2季是兩倍的0.7%。而薪資的增加主要來自少子化勞動力短缺,企業不得不提高待遇來吸引人才。日本受雇者的薪資連續兩年的成長,讓日本勞工變得更願意消費,也明顯反應在國內消費,民間消費與民間住宅都是連續六季的正成長,終於在今年的第2季爆發出強大消費力量。

安倍在2014年喊出「經濟好循環」的政策願景。即是以政策優惠誘導企業將利潤分享給員工,而員工加薪後會促進整體社會消費增加,進而使企業的利潤再增加,員工因而又可再加薪。照最新這一季的GDP成長率來看,在少子化勞動力短缺影響下,日本似乎正走向員工加薪、消費擴大景氣成長、企業利潤增加、員工再加薪的好循環。

看看日本經驗,台灣政府這兩年來的經濟政策,5+2產業是生產端的技術革新設備投資,前瞻計畫是擴大公共投資,似乎忽略了民間消費占我國GDP比重超過五成以上的重要性。再者,年金改革短期內也有減少軍公教族群消費的負面作用。

參考日本經驗,希望政府在接下來的軍公教調薪以及基本工資調升上,能考慮到薪資增加對於社會全體消費增加,促進GDP成長的貢獻,做出合適的決定。

GDP﹒加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