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網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8-17 04:36聯合報 黃健豪/經濟部前員工(台中市)
每日備轉容量過低的結構性因素,讓台灣陷入供電緊張狀態。 記者王騰毅/攝影
每日備轉容量過低的結構性因素,讓台灣陷入供電緊張狀態。 記者王騰毅/攝影
十五日全台大跳電,引發廣大民怨。一個人為失誤即影響人民作息,這個理由固難接受,但我們也該藉此經驗,檢討每日備轉容量過低的結構性因素,嚴肅面對台灣進入供電緊張狀態。
備轉容量率是指每日整體發電超過用電需求的比率,以應付各種突發狀況發生時,全國的電力功力尚能維持穩定運作。比如說機組臨時故障、天氣異常造成的用電量大增,或者像這次的人為疏失,抑或是為了國防戰備的需求。提升備轉容量率方式,則是提升基載電力跟備載電力的發電量。

政府及許多公民團體將跳電怪罪於電網集中,這只是轉移焦點。關鍵問題還是在,需要長時間穩定輸出的基載電力,及在尖峰或突發事件時,可併入電網供電的備載電力,兩者的總體發電量若能維持在一定水準之上,則不至造成大規模跳電。

近期每天電力備轉容量率常僅四至六%,甚至亮起紅燈,表示供電系統處於緊繃狀態,用電彈性極小。在不缺電的政治承諾下,許多原設計作為備載電力的火力發電機組也併聯發電,此舉可能導致機組故障風險大增,火力全開的發電,若再出現其他天災或人為失誤,將難以應付突發情況,形成缺電的惡性循環。

真正該檢討的,不只是因人為疏失而癱瘓的供電系統,而是民進黨政府該告訴民眾,為達成非核家園,還要付出多少成本,才能完成綠能取代核能夢想;全面提升基載和備載電力的供電量,確保供電穩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