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停電元凶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8-17 04:36聯合報 葉宗洸/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新竹市)


圖/季青
圖/季青
天氣酷熱使電力供給捉襟見肘,為了避免限電真的發生,台電窮盡一切方法維持供電穩定,於是提前併聯試運轉中的新電廠、增購汽電共生電力、啟動核電廠內緊急用氣渦輪發電機組、透過需量競價減供大用戶用電、系統降壓降頻、短時超載運轉等,救急措施紛紛出籠;近年延役的多部老舊火電機組(通霄電廠的三部燃氣機組延役超過兩年,大林電廠的兩部燃油機組及一部燃氣機組延役超過一年)也盡皆投入發電。

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計畫性的限電還來不及執行,便出現了無預警的大範圍跳電。十五日中油公司大潭天然氣計量站內的管路氣閥控制鈕操作失當,因而出現關斷的情形,導致大潭電廠六部機組全數跳機,並波及同一電網內的所有供電機組,造成全面性跳電,全台十七縣市出現大規模停電與限電。

筆者去年十月於民意論壇即以「別跟跳電風險賭運氣」為題撰文指出,「當所有供電系統幾乎都以滿載方式運轉,而且尖峰備轉容量率過低,在無足量支援的情況下,…大型機組破管跳脫的意外一旦發生,如同北美電網連鎖式崩潰的情況,便可能在台灣發生」。結果一個所謂的「人為疏失」,真的讓電網崩潰的情形發生了。這個「無預警」的意外其實早就有跡可循,只是執政者無視建言、選擇忽略,最終將整個社會做為供奉其神主牌的祭品。

經濟部與能源局難道都沒注意到,我國的年供電「備用容量率」已從二○一二年的廿二.七%來到去年的小於十%,而日供電「備轉容量率」更在上周二驟降至一.八六%。這些令人吃驚的數據變化,在在顯示政府的短、中期能源政策出了問題,不願意務實面對又沒有具體有效解決方案的後果,就是日前大規模跳電將不會是最後一次。

去年的發電結構中,燃煤占比卅九.五%、燃氣卅六%、核能則有十三.五%。政府規劃以綠電取代核電,並期望二○二五年的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可由目前的五.一%提升至廿%,同時間也要將燃煤發電占比調降至卅%,並將燃氣發電占比提高至五十%。在短短八年內要完成如此大幅度的供電配比變更,不但完整的配套措施不可或缺,更須以循序漸進方式執行,才不會銜接不良。

然而,蔡政府無視再生能源發展腳步遠較預期遲緩,一味打壓核電,結果供電不足後,不但前述救急偏方一用再用,更不惜砸大錢購置高汙染的單循環緊急燃氣發電機組。就像棒球賽的主力投手被叫下場枯坐,替補上來的一堆救援投手卻無法長時間獨撐大局,這比賽從換投的那一刻開始便注定要輸。

蔡政府躁進式的廢核不僅將台灣推向能源安全不保的險地,也將大幅提高碳排放量,更對國計民生造成直接的重大衝擊,而八一五大停電的幕後元凶自然也就不言而喻,真正的「人為疏失」絕對不是來自中油的包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