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南向該重新定位了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6-27 02:12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新南向政策推動一年多以來,目前似乎還看不出什麼具體成效,建議政府應該重新定位,並調整目前推動的模式。

首先應評估涵蓋國家範圍的適當性,新南向包括18個國家,這些國家無論是在經濟發展程度、產業結構以及社會文化特性各方面,差異均非常大,所以台灣切入的角度也必須不一樣。雖然國內各部會均投入大量資源推動新南向,但許多措施欠缺新意,形成資源的浪費。再加上各部會欠缺橫向連繫,不少政策疊床架屋,又急於求表現及抓亮點,欠缺對個別國家基盤研究,無法充分發揮台灣的利基。

雖然行政院早就提出一國一平台,但是目前重點幾乎集中在和台灣經貿往來較密切的幾個東協國家以及印度,對於其他國家則關注較少,投入資源更是不足,充其量只是聊備一格,更遑論有什麼具體成效。台灣資源有限,若是無法對所有國家有全盤的了解;是否考慮針對各國特性,做重點式的突破,避免使一國一平台淪於口號。

新南向中大多數國家與台灣經貿往來不密切,當地台商也屈指可數,經營起來並不容易,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機會。例如新南向中南亞除印度外還有其他五國,這五國共同特點是人均GDP都偏低,幾乎都不超過3000美元;但是近年來經濟成長都很快,普遍面臨基礎建設不足,追不上經濟發展的腳步。除了硬體建設不足,對於資通訊的軟體建構,也有很大的需求,這部分是台灣具有優勢的項目,未來可以尋求突破。

其次是推動措施之調整,新南向標榜以人為本,共創互利雙贏。但現在許多措施,主要都是要解決台灣內部的問題,並非是由對方角度出發;若對這些國家沒有幫助,他們為什麼要配合台灣的新南向政策?未來應改變目前供給導向的方式,必須由當地國家需求面出發,進而尋求合作機會。

以產業發展為例,台灣應了解當地國想要發展甚麼產業,從中找出台灣的強項,這樣才有合作成功的機會,而非只是一直想賣東西過去。另外大多數新南向國家城鄉發展差距很大,所以許多鄉村過剩勞動力均集中到都市,造成都市很大的負擔。如果台灣可以把過去城鄉平衡發展的經驗,移轉到這些國家;並在鄉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一舉解決就業及縮減城鄉差距的問題,才能真正達到互利雙贏。

新南向政策也應視為國內經濟政策的延伸,例如如何將新南向國家重點發展的產業,與目前5+2產業結合,而非只是關起門來推動。事實上,目前政府所推動5+2產業,許多亦是新南向一些國家重點推動的項目,但由於發展程度不一,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補關係,未來可以尋求雙方產業合作,甚至結盟的機會。

台灣也應利用與新南向國家既有的FTA網絡,在新南向18國中,台灣有和新加坡及紐西蘭簽署FTA,在這兩協定中均有產業合作的專章。新加坡在東協深耕已久,若可以結合台星企業前進新南向市場,成功機會自然會大增。另外紐西蘭在農業上也有相當的競爭力,利用台紐FTA產業合作平台推動與紐西蘭的合作,也是一可行的方式。但是政府迄今不曾利用過此架構,平白浪費了這個平台。

另外政府也應善用海外台商的外部資源,台灣海外投資最早聚焦在東協,台商在海外已建立了良好的人脈與資源,可以做為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有利的協助。但是目前政府似乎並沒有善用台商能量,非常可惜。

最後中國大陸的因素也不能忽略,除了政治面的干擾外,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幾乎涵蓋新南向所有國家。正如前總統李登輝日前直言,台灣若不去面對一帶一路,新南向會很難推動。台灣在遭遇一帶一路競爭時,該如何因應?也是一必須正視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