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推動創新創業的四大關鍵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8-14 02:3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來政府力推創新創業,除了千億元規模的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國發會籌設百億元國家級投資公司也預計9月上線,各級政府單位也配合推動國際天使來台,鼓勵民間企業設立天使投資基金,加上各地廣設的育成中心、加速器及共創空間等,讓台灣呈現一股朝創新創業發展看齊的氛圍。

不過,在一連串政策推動下,還是要提出幾個重點供決策者、產業界及創業家參考,以免好不容易出現的創新創業風潮,卻因執行不力或流於表面功夫,讓台灣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首先,在政府的角色上,以國家政策做宣示與帶動,以千億元的先導基金引發民間投資,是相當正確的方向。但這筆龐大的基金在運用上應遵循幾個方向,一是應以推動創新產業的發展為優先,並以基礎建設為主軸,以培養或投資具長久影響力的企業為主,至於已成熟茁壯的產業,或偏向應用層面的企業,則應儘量避開,將資源聚焦到早期、高風險但能成就產業大發展的項目上。

另外,政府投入到創新創業也應集中力量,不要切割成太多部門,使力量分散,同時也忌諱做表面工夫,只看數字而不重視實質成效。總而言之,政府應扮演好「造市者」角色,讓科研法人、學校及業界將技術商業化,打造台灣新的產業生態鏈,如此創新創業才能有成效。此外,政府也應積極與龍頭企業更密切配合。近年來產業界雖然面對諸多挑戰,但在多項產業發展上已有不錯根基,許多次產業的生態鏈也逐漸成形,這是台灣步向創新創業非常重要的基礎,不應輕忽放棄,政府也不必存有可能「圖利企業」的顧忌,若能把產業鏈建立起來,受惠的是全體產業及國人。

事實上,在當今多項關鍵創新領域中,從高階半導體製程設備、特殊IC設計、機器人、物聯網、精密機械、智慧製造、汽車電子、綠能、虛擬實境等,每個領域都已有龍頭企業,也都嘗試建構生態鏈之中,龍頭企業可以發揮母雞帶小雞的作用,讓產業上下游力量更加整合發揮。另外,龍頭企業若能扮演技術整合或併購者的角色,讓新創團隊不一定要循股票上市的管道,也可以透過被收購後取得創業高風險的報酬。

近年來因為推動創新創業,到處都設有育成中心、加速器或共創空間等,根據統計目前全台有超過200個,且數量還在增加中,可惜各單位追求形式上的數量,但欠缺特色,也少有資源整合,甚至有些只提供較便宜租金的場地,或最簡單的服務如設立公司、專利申請、律師諮詢等,至於更進一步的業師輔導、育成機制、資金鏈結等,都難以提供品質夠好的服務。

以創新創業做得最好的以色列為例,該國對於育成中心採「重質不重量」政策,全國只有不到20個,但每一個都具備特色,各有專精的產業領域,也與國際級的天使投資家、創投家深度結合,台灣人口數大約以色列的三倍,若用人口數對比,全台灣50家育成中心就已足夠。

其次,天使投資人與創投家是創新創業生態鏈中關鍵的一群人,矽谷能夠不斷有創業家出現,仰賴的是眾多成熟的創投家,以及許多從科技業退下來的天使。政府在邀請國外天使投資人與創投家來台之餘,也不必迷信「遠來和尚會唸經」,應積極鼓勵台灣本地的天使與創投家,只有長期在地耕耘,才能真正與台灣創業生態鏈有實質連結。

最後,推動創新創業,除了要有政策、產業龍頭、資金及育成中心的協助外,其實最核心的還是價值觀,尤其是主流文化能否接受創業失敗,對於創業失敗者,父母、社會及企業主用什麼眼光看待,恐怕更是一股無形但卻重要的力量,若整體社會的觀念沒有接受挑戰與包容失敗的氣度,創新創業者將永遠會碰到一堵無形的牆,社會的創新力量也不容易發揮。

...
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決選出爐,科技部長楊弘敦出席勉勵得獎者。記者謝進盛/攝影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創新創業中心插旗矽谷灣區,協助台灣新創團隊接軌世界。
創投﹒綠能﹒機器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