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借重原民山林智慧,還可做得更多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8-14 02:3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農委會林務局昨天召開記者會,預告「原住民族採取傳統領域土地森林產物管理規則草案」,未來施行後,原住民可合法採集林產。 記者杜建重/攝影
蔡英文以總統身分代表政府向原住民道歉,農委會隨即預告將開放原民在傳統領地取得森林產品。這系列還權原住民的舉動,對促進族群和諧立意良善,但初步作為僅給予原住民採收傳領地自然物,實嫌格局狹窄。政府應將夥伴關係從「予」提升為「取」,借重原民的山林智慧,共同促進國土的永續及安全。
蔡總統有意撫平原住民四百年來的苦痛,從住民遷徙的觀點而言,有其高度。四百年前,台灣島上資源由原民的山林智慧自主運用,後來歷經漢人移入、日本殖民,以及一九四九年後人口隨國府大規模東渡,台灣如今是二三○○萬人的諾亞方舟。

「諾亞方舟」意謂同舟一命。因此,把比國有林地還大的原民傳統領域土地資源交付原住民,對原民是一種善意,但其實也是嚴肅的責任。愛玉、山肉桂、青剛櫟等植物都是原民生活所需,也是山林中哺乳類和鳥類的食物;開放原民採取的藤蔓山林副產品,同時也是台灣獼猴等野生動物的遊戲器材。政治人物輕率劃定山林作物的歸屬,相信原民不會因享有專屬採取權,剝削其他物種生存空間。

蔡總統道歉後,農委會隨即快馬加鞭地草擬《原住民族採取傳統領域土地森林產物管理規則》,行政院更罕見地在官網預告此一政令將在十一月一日公告原民傳領地前頒行,充分顯示其政治性。然而,這項行政命令仍僅及「恩賜」層次,而未及原民的山林智慧。

原民對傳領地的經營智慧,遠超過冷氣房政治人物的想像;政治人物只有借重原民山林智慧,把台灣山林推進到資源永續,國土保安結合自然法則,讓原住民可以進一步回饋台灣,那才是真正進步的作法。亦即,擬訂還權給原民的政策時,不宜停留在物質給予的低層次,必須讓原民一同參與台灣島的永續發展,才是恆久之道。

茲舉一例,研究台灣黑熊的黃美秀教授,是在原民帶她看過「熊窩」後,才突破對黑熊習性了解的瓶頸。原民看山林環境、食源、地貌,即能找到黑熊的棲地,甚至營造「不期而遇」的第一手觀察。這比起一般學院派的野生動物研究,只能靠紅外線攝影機、尋找熊的糞便才能去分析出梗概,截然不同。

借重原民山林經驗,已是棲地研究重要的一環。例如,中國大陸做野生東北虎的研究,幾年看不到活體,更無法觀察其習性。後來請出封槍的當地老獵人,掌握時間、氣候、風向後,便順利得到野生東北虎的習性資料。在雲南白馬雪山國家公園,更聘請原民當導覽,解說滇金絲猴的生態。台灣欲觀察最大型哺乳動物水鹿,唯有請原民帶路至其泥浴之沼澤;但迄至目前,這些資訊全未建立。

除此之外,原民積數代先祖之智慧,對山林之地形、水土也有優於漢人移居者之了解。颱風過後,原民部落往往安然無恙,而漢人在谷口、風水吉地興建的水泥房舍卻遭摧枯拉朽,原因在此。原民長年來與自然相處之道,是「危地不居」,漢人卻不知其奧。

蔡政府還權原民的立意值得肯定,但政策及管理規則的擬定,務必要植基於現實。現況是,太多的商業利誘已改變山林生態,原民部落會議訂定自治辦法時,往往因外部的干擾而窒礙難行。例如,以往蘭嶼達悟族未辦「招魚祭」祭祀神明時,族人出海不會獵捕飛魚;但如今外來觀光客登島必點飛魚大餐,在商業思維及消費行為影響下,必然加速資源之耗竭。在嚴格的山林管制政策下,囂張的山老鼠和盜獵仍不時可聞,其中往往有黑道勢力夾纏,這又豈是單純的原民自治所能對付?

台灣島生態具有其豐富性,卻也相對看到它的脆弱,過去靠森林法、野保法等法令守護有限的資源,如今欲以友善部落的行政命令撤銷管制措施,務必要有周詳的思慮,以免引發非預期的破壞。

原住民﹒台灣黑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