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車去年拉風 股價不賞臉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6 經濟日報 編譯林昀嫻/綜合外電
2015年初至今汽車股與大盤表現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美國去年汽車銷售創下歷來最佳紀錄,但福特(Ford)和通用(GM)等汽車業者股票卻大跌,顯示投資人對這些汽車業者能否再創銷售高峰心存疑慮,也擔憂美國升息將抑制車貸、中國成長減緩等利空。
通用和福特等汽車業者股價去年底開始一路下滑,年初至今的股價跌幅甚至比低迷的美股大盤表現還差。
分析師和投資人歸納出汽車類股挫跌的原因,包括擔心美國升息可能打壓車貸,以及汽車銷售可能已觸頂。此外,市場也擔心,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其成長放緩的程度可能比預期糟。
通用和福特股價年初迄今分別挫跌11%和8.8%,而美國最大汽車經銷業者AutoNation股價甚至重挫20%,遠遜於美股道瓊工業指數同期創下歷來最差開年表現的5.2%跌幅。
AutoNation執行長傑克森說:「之前每個人都在講12月汽車銷售有多好,但若不計入額外兩天的營業日和政府補貼,作為榮枯指標的12月銷售實則原地踏步。」傑克森預測,去年第4季可能是汽車銷售停滯的開端。
傑克森曾警告,不斷激增的未售車輛庫存正開始侵蝕利潤,他日前再對汽車業者示警,表示汽車業者、特別是生產奢華車款的車商,將必須開始減產,不然就得面對打擊整體汽車業的價格戰。
此外,近日來選擇權市場投資氛圍也轉淡,暗示投資人並不看好汽車類股會即刻回升。
Trade Alert的資料顯示,選擇14日和15日賣出福特和通用股票的選擇權交易,已大幅超過買進交易。
不過,汽車業者仍樂觀看待前景。通用汽車財務長安曼日前表示,公司股價表現並未完全反映公司的成長展望。福特則於12日公布破紀錄的2015年度稅前獲利、宣布追加10億美元現金股利,並預測今年獲利將維持去年水準,甚至可能更好。
廣角鏡/「新」地標 第一高樓來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6 聯合報 法新社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黃循財(左二)13日出席「丹戎巴葛中心」大廈的封頂儀式。 法新社
分享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黃循財13日出席「丹戎巴葛中心」大廈的封頂儀式。大廈高290公尺、共64層住商混合、斥資22.3億美元興建,將是星國第一高樓,預計今年年中完工。
IMF提危機融資 美國反對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5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IMF積極倡議為新興市場設立新的緊急信用額度,對新興市場提供短期的緊急融資,以因應市場動盪。但這項構想仍遭到美國反對。
IMF總經理拉加德表示,基於新興市場正面臨風險,而新興市場對全球產值有重大貢獻,因此美國及其他先進國家有必要擴大全球性的金融安全網。先進國家之間已具有換匯機制,但許多新興經濟體卻不得其門而入。
新興經濟體之間雖有「金磚五國應急準備協定」,及中國發起的「清邁協議」等緊急信用機制,但都尚未經過考驗。
拉加德表示,IMF現在的機制不足以控管新興市場的動盪;「除非各國累積更多的外匯存底來自保,否則必須設法增加資源」。
這項構想的最大障礙,是美國一直反對,因為Fed現有的換匯機制使美國得到政治上的籌碼,且美國政府擔心這套借貸工具將使經濟政策喪失紀律。
新興國新現實…成長不給力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5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拉加德警告,全球新興經濟體正面臨更難追上已開發國家的「新現實」。 路透
分享國際貨幣基金(IMF)總經理拉加德警告,全球新興經濟體正面臨更難追上已開發國家的「新現實」,並面對金融市場進一步動盪的風險。她鼓勵國際資金流向股市,遠離公司債。.
拉加德12日出席法國央行會議時指出,開發中國家經歷多年的成功之後,必須面對當前嚴峻的變局;「成長率正在下降,景氣循環性與經濟結構性的力量已經破壞了傳統的成長模式」。
她說:「目前最新預估顯示,新興市場所得水準要追上已開發國家的速度,已比10年前所預估的速度放慢逾三分之一。此事深深值得憂慮。」
她並指出,此種改變也會回擊到富裕國家。新興市場經濟成長率每減緩1個百分點,將使已開發國家的成長率減弱0.2個百分點。
拉加德要求各國財金當局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並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及結構性改革措施,以促進經濟成長;她並呼籲企業界減少舉債,多利用股市作為集資管道;「應引導資金流遠離短期性的公司債,轉入較長期性的股市」。
她強調,「整體來看,全球資金流向較具長期性的股市,不僅較無須擔心資金流向逆轉,也降低保險的必要性,如此能使新興及開發中國家降低金融緩衝部位」。
她再度警告,美國貨幣政策轉趨緊縮,可能引發新一波的匯率爭執。
針對最近中國的金融動盪,拉加德表示,長期來看,中國轉向較緩慢且能夠持續的成長模式,具有正面意義;但短期間將拖累全球貿易及商品價格,並激發金融動盪。
她指出,由商品市場諸多供、需因素顯示,「價格可能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維持低檔」,這使多個新興及開發中國家「承受重大壓力」。
債台高築 全球企業陷信用危機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5 經濟日報 編譯黃智勤/綜合外電
標普指出,今年面臨降評風險的企業家數,為信評可能獲調高企業的三倍。 路透
分享信評機構標準普爾公司(S&P)12日發布報告指出,全球負債企業的體質已惡化,且惡化速度為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快,也是繼全球股市締造數十年來最差開年表現後,全球企業信用條件惡化的最新跡象。
標普指出,今年面臨降評風險的企業家數,為信評可能獲調高企業的三倍。債務問題纏身的企業主要來自石油、天然氣、金屬及礦業等產業。標普歐洲企業研究主管瓦特斯說:「我們現在猶如坐在蹺蹺板的兩端,問題在於,在全球市場混亂的局面下,企業信心能維持到何等程度。」
全球投資人正試圖評估中國經濟放緩,以及聯準會(Fed)上月啟動近十年來首次升息、終結債務融資成本低廉時代的後續影響。
標普調整企業財務體質展望前,通常會通知市場該企業信評正列入「觀察名單」。截至去年12月止,只有6%的企業信評列入「正向」觀察名單,可能獲得調升,信評可能遭調降的比率則達17%,落差為金融危機以來最大。信評遭降可能對債市產生顯著影響,尤其是吸引投資人不可或缺的「投資級」評級不保時。
就區域而言,拉丁美洲落差最大,信評可能遭調降的企業比可能調升企業高出35個百分點。報告指出,受巴西經濟惡化與商品價格挫跌影響,拉美企業面臨降評風險,「商品下挫,將使礦商與能源業者現金流緊縮」。
標普也指出,去年下半年企業財務體質惡化的速度為金融危機以來之最。截至2015年底止,企業信評平均被調降半個評級,介於「BB+」與「BB」之間,低於2008年底的「BB」,僅有五分之二企業獲得「投資級」評級。
國際會計新準則 衝擊大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5 經濟日報 編譯廖星嵐/綜合外電
在國際最新財報規則之下,全球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租賃承諾將被迫增加近3兆美元,對於航空業、零售業來說,必須申報的淨債務將顯著增加。
新規則由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理事會(FASB)合作推動,將影響全球超過半數的上市企業。
受影響最深的產業為零售、旅館、航空公司,這些企業長期租賃房產或飛機,這些在現行的財報規無需列入資產及負債。根據IASB,上述產業未來在「資產負債表外租賃」的支出,平均而言幾乎占總資產的30%。
IASB總裁胡格夫(Hans Hoogervorst)說,新制之下,企業的租賃資產與負債將更加透明,這意味著資產負債表外租賃融資不再隱藏於黑暗中。伯恩斯坦研究公司分析師克拉克(Richard Clarke)表示,會計制度改變後,英國連鎖超市特易購(Tesco)截至8月底的淨債務,將由86億英鎊近乎倍增至176億英鎊。克拉克說,雖然特易購的負債看似因此增加,但是租賃相關資產也會列在該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因此整體影響中庸。
隱瞞員工受傷 亞馬遜遭罰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5 世界日報 記者謝哲澍/新澤西州報導
亞馬遜公司設於新澤西州羅賓斯維爾(Robbinsville)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因隱瞞員工受傷被罰。 (美聯社)
分享美國勞工部(U.S. Department of Labor)12日宣布,購物網站亞馬遜公司(Amazon)涉嫌隱瞞26名員工因公受傷的資訊,將被處以罰金7000美元。這些員工任職於新澤西州羅賓斯維爾(Robbinsville)大型物流配送中心。
根據勞工部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處(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簡稱OSHA)調查,在亞馬遜羅賓斯維爾倉庫中有許多員工從事易受傷的高風險工作,包括需要持續彎腰、上肢高強度作業、每天站立達十小時等。
該調查報告同時指出,亞馬遜該倉庫的醫療團隊,從去年7月起,就開始提供超出其許可和執照範圍內的醫療服務。亞馬遜並未對此進行報告。
OSHA主任迪克松-羅德里克(Paula Dixon-Roderick)指出,隱瞞工人受傷的資訊,對於員工而言十分危險:「在沒有準確數據統計的情況下,我們就無法發現工人受傷與他們工作內容之間的關聯性,因此就無法瞭解一些工作的安全隱患,並加以制止。」
迪克松-羅德里克表示,除了上報給勞工部之外,亞馬遜還應當將這些工作存在的安全隱患,以郵件告知物流配送中心的所有員工。由於違規情節並不嚴重,OSHA僅對亞馬遜開出7000美元的罰單,而亞馬遜還未對此作出回應。
涉嫌隱瞞資訊的亞馬遜大型物流配送中心於2014年7月啟用,位於新州羅賓斯維爾市195州際公路(Interstate 195)附近,占地100萬平方呎,擁有將近100項高科技技術的全球性高效倉庫,可以為超過2億客戶提供送貨服務,每天可配送多達100萬件貨物。
根據亞馬遜公布的資訊,該物流配送中心擁有超過2500名員工。然而OSHA統計認為,該中心在感恩節、耶誕節等物流配送高峰時段的員工數量高達4000人,大多負責根據訂單資訊進行分揀、包裝和運輸方面的工作。
亞馬遜遇到的麻煩還不止這些:由於員工數量眾多、物流配送量極大,許多羅賓斯維爾居民投訴該中心在當地引發交通堵塞,車禍數量也比以前增加三倍。即使是此前大力贊同亞馬遜建設中心的羅賓斯維爾市長弗雷德(Dave Fried)也不得不承認,中心的啟用對當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良影響。
名家瞭望/美、歐、亞洲經濟難題 對症下藥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5 經濟日報 編譯簡國帆
全球經濟成長2015年欲振乏力,2016年的成長預測也只是稍微好一點。我們必須採取行動,為全球民眾提升收入並增加機會。以下是可望為2016年與未來帶來希望的一些經濟解決方案。
首先是歐洲。歐洲央行(ECB)雖已寬鬆貨幣政策,使歐元大幅貶值,且短期利率為負值,但歐洲經濟依舊低迷。
歐洲領袖2016年必須停止寄望能靠貨幣政策解決問題,尋求更迅速而堅定的解決方案,化解各種危機,包括相互影響的成長、銀行業、貨幣、政府治理危機及難民危機。
歐洲領袖須追求供應面的財政、結構、勞動市場與監管改革。最重要的,是要為周邊經濟體找尋合理的財政危機解決方案,同時化解較強經濟體的中期債務難題。
拉丁美洲的情勢較依各國而異。油價暴跌已讓巴西陷入近十年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的腐敗醜聞又使政壇陷入混亂,導致巴西極難挽救經濟,新上任的左派財長則可能讓情況惡化。
墨西哥與阿根廷的新政府則帶來希望。墨西哥總統貝納耶多決定開放國內深水石油開採權給國際石油業者,有助克服墨西哥石油公司(Penex)產量下滑、技術落後及貪腐等問題。貝納耶多也了解改善教育體系的重要性,正與教師工會正面交鋒。
剛上任的阿根廷總統馬克里一點都不像反美又反商的前總統費南德茲。馬克里的解決方案包括推行市場導向的改革,並清理費南德茲任內布下的許多經濟地雷。他提供了好的開始,解除阿根廷批披索的匯率管制、減稅,並朝更自由的貿易邁進。
在亞洲,各界都在關注中國。中國政府一直承諾改革,付出的努力卻相對落後。要重新平衡經濟、從依賴出口轉向仰賴內需,仍是一大挑戰。中國領導人必須加倍改革努力。關鍵解決方案之一,是將國有企業的獲利直接分配給人民,讓人民得以消費或投資到其他地方。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雖已推行振興經濟策略,景氣卻依舊低迷。日本民眾期望,跨太平洋夥伴協定能減免數千種商品的關稅、降低非關稅壁壘等好處,從而提振日本經濟。
非洲的成功故事過去十年較少被人看見。外國投資和貿易(而非援助)將提供重要的成長和發展機會。若能讓人們不再盲目反對基因改造食品,將有助非洲農業發展,並大幅提高非洲的農產品出口。
在北美,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可能會擴大政府支出,加強監管,但他不能浪擲開支,因為隨著油價崩跌,加國西部已進入嚴重衰退的早期階段。他應要求美國以保護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方式,推行TPP,同時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並扭轉美國總統巴馬否決基石輸油管(Keystone)的決定。
這些做法也符合美國利益。美國推動自由貿易的努力,不應止於TPP,也應恢復多哈回合多邊貿易自由化談判。美國還必須利用持續擴增的國內能源產量,降低其歐洲盟國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例如允許石油和天然氣出口。
美國今年最重要的解決方案,可能是重返全球領導地位。美國的全球領導角色過去十年已逐漸萎縮,威脅仰賴美國領導地位的全球經濟、金融和安全。美國或許仍有很多優勢,但除非美國能有效領導,否則只會面臨愈來愈多挑戰。
(作者Michael Boskin是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
彭博資訊專欄/全球央行新年新願…貨幣貶值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5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
世界各國央行官員今年可能有個共同的新年願望:貨幣貶值。
在其他刺激成長的工具用光或效用消退後,決策官員為了提振需求和拉抬通膨率,似乎正改走匯率貶值路線。中國上周放手讓人民幣貶值,就在全球市場掀起狂瀾,是五個月來第二波。
墨西哥財長維德加瑞警告,世界面臨貨幣競貶再起的風險;瑞典央行表示準備干預匯市抑升克朗;瑞士央行則在放棄瑞郎兌歐元匯率上限近一年後,重申抑制本國幣升幅的承諾。
對主要國家的央行官員而言,匯率也是首要考量。早在美國聯準會(Fed)上月升息之前,副主席費雪就提到,美元自2014年中以來勁揚,是先前讓Fed按兵不動的主因。
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基上月表示,歐元對物價穩定和成長很重要。若日圓升值,可能迫使日本銀行總裁黑田東彥考慮擴大量化寬鬆。
英國央行總裁卡尼則在去年英鎊升值引發升息臆測後,貨幣政策立場變得更鴿派。
裕信銀行(UniCredit)首席全球經濟學家尼爾森說,多國央行雖未明說也未協調,卻實施一種「名副其實的新全球匯率目標機制」,加深市場的波動性與不確定性。尼爾森說,這種「管理浮動」匯率制可能對全球經濟產生反效果,因為一國因匯率貶值而獲得的利益,可能被貿易對手國成長減弱的效應抵銷。
人民幣貶值,可能導致日銀和ECB不得不加碼刺激措施,以進一步壓低日圓和歐元匯率。Fed則可能必須縮小預計的升息幅度。
布朗兄弟哈里曼銀行全球外匯策略主管錢德勒認為,貨幣戰不至於爆發,畢竟美元仍走高、過去六個月來日圓表現勝過對手,而人民幣以貿易加權計算的匯率跌幅也沒那麼大。
但滙豐(HSBC)策略師估計,外匯交易員對利率預期的敏感度已升到15年來最高。這意味貨幣政策傾向緊縮的央行,將遭遇貨幣升值,造成通膨趨緩,進而迫使央行重新考慮原定的計畫。例如,可能使Fed的升息次數從四次減為兩次。
滙豐策略師說,成功的貨幣政策正常化,也許要等到主要經濟體能同步緊縮之時。匯率正使未來實施可信利率政策的路變窄。
風險是,央行可能擴大實施一系列政策,其中至少一部分的目標是貶抑幣值。
(作者Simon Kennedy是彭博資訊駐倫敦記者)
油價持續下探 商品出口國貨幣賣壓沉重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5 經濟日報 編譯林奕榮、任中原/綜合外電
油價持續下探,加上人民幣貶值的推波助瀾,產油國及商品出口國的貨幣面臨沈重賣壓。投資人擔心,貨幣貶值的連鎖效應正在擴大至全球。
沙烏地阿拉伯央行日前否認匯率貶值,罕見地聲明表示「將動用包括外匯存底在內各種手段維持目前匯率策略」。原油銷售收入減少導致沙國財政赤字擴大的疑慮,也加重了里亞爾的賣壓。
美國聯準會升息後,美元升值的預期心理升高,採用浮動匯率的產油國如俄羅斯、巴西均面臨貨幣大幅貶值。經濟基礎較脆弱的國家如安哥拉在1月上旬下調寬札兌美元匯率,亞塞拜然去年12月也已宣布讓貨幣馬納特與美元脫鉤。
國際油價狂潟,導致原料商品出口國的貨幣再貶,南非蘭德及墨西哥披索兌美元匯率紛創歷史新低。
岡雷克樂觀 看升油價至45美元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5 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林奕榮/綜合外電
「新債券天王」雙線資本公司共同創辦人岡雷克表示,股市今年初很可能會經歷艱困時期,但稍後可能出現進場機會。油價可能已經觸底,有機會回升到每桶45美元。
岡雷克一年前精準預測國際油價繼續下跌、美國公債變動不大,不會出現通膨,以及高收益債面臨商品與能源價格下跌的衝擊。
岡雷克認為,今年年初股市可能繼續處於困境,稍後才回出現「買進機會」。槓桿操作的避險基金贖回數量增加,讓高收益債券年初可能將繼續下跌。不過他去年對金價可能上漲預測失準。
岡雷克表示,隨著黃金價格顯示出回升跡象,商品很有可能觸底,他預期金價將攀抵每英兩1,400美元。
另外,曾準確預測全球股市在上季反彈的私募基金業者KKR指出,由於全球股市風險提高,持有現金的獲利或許高於其他資產,是五年來首見。
油價直直落 「能源殭屍」暴增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4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英國石油公司宣布裁員5%,達4,000人。 法新社
分享國際油價12日一度跌破每桶30美元保衛戰,不但美國大部分頁岩石油業者已活不下去,各大國際石油公司也把褲帶勒得更緊,也使石油生產國及業者的痛苦加深。
新年以來國際油價「連七黑」,跌幅約達20%,壓倒性的空頭動能瀰漫油市。一些分析師警告油價將跌到20美元,渣打銀行更指出基金賣壓將持續到每桶10美元方收手;連2021年的石油期貨價格也跌破每桶50美元。美國能源資訊局12日預測,全球石油庫存量過大,且將持續增加到下半年,油價也將持續承受下壓。
受美國上周原油庫存增加影響,國際油價13日由升轉跌,在每桶30美元附近盤旋。西德州原油期貨12日盤中一度跌破30美元關卡,報每桶29.93美元。
全球油氣商的資本支出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富國銀行估計,油價只要持續低於每桶40美元,美國頁岩石油業者便活不長,何況是30美元。目前已有許多小型能源公司破產,或成為停產的「殭屍」公司。湯森路透的資料顯示,美國能源類股價開年來已下跌逾9%,預估能源業去年第4季的每股獲利將年減70%。
英國石油公司宣布裁員5%,達4,000人;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宣布將2015-19年投資計畫再砍25%,累計削減320億美元。加拿大西部繼續產油的油井數也只剩去年的一半。
油價下跌18個月迄今,全球已消滅數十萬個工作機會,及超過2,000億美元的投資支出。巴克萊銀行調查指出,2016年全球石油業者將再削減支出20%,尤其是北美區;但俄羅斯及中東產油國仍將繼續擴大投資。
美國頁岩油革命,國際油價風雲變色
2016/01/14 14:00:10 Joe
圖為示意圖,丹麥馬士基石油天然氣公司(Maersk)在北海的油田,非美國頁岩油。 圖/歐新社
分享
在大多數台灣成年人的印象裡,中學課本教過,地球上的石油在一段時間後將會用完,許多人自然地將這樣的描述當作事實;事實上,這樣的假設言論從17世紀就開始了。當時英國經濟開始繁榮,許多工廠都需要大量柴火,1650年,木材價格上漲,便謠傳出英格蘭的森林很快就會耗盡,未來木柴價格可能會漲到天價。結果後來煤炭出現了。1866年工業革命時期,當時英國經濟學家擔心,煤炭使用量暴增,煤炭蘊藏量有限,很可能在未來會造成恐慌,人們應該擔心能源危機了。後來數年後,石油就出現了。
1910年,美國礦業局宣布,美國國內已經探勘到的石油儲存量可以再用10年,石油快沒了。
1920年代,美國礦業局宣布,美國國內已經探勘到的石油儲存量可以再用13年,石油快沒了。
1930年代,美國礦業局宣布,美國國內已經探勘到的石油儲存量可以再用13年,石油這次真的快沒了。
1970年代,美國福特總統宣布簽署能源保護法案(EPCA),美國國內石油儲存量快用完了,繁榮快結束了。
1990年代,全球石油快耗盡了,能源危機,油價暴漲。
2014年,美國進入擴大頁岩氣開採階段,國際油價還沒有因為儲存量大幅減少而漲到天價,反而是能源價格崩盤先來到。三百多年來,對於能源,人們總是自己嚇自己,但有多少人真的去了解全球能源的供給需求。以人類的消耗量,油價未來真的會漲到天價嗎?
分享
在地球上,幾乎所有人都離不開原油這項消耗品;世界各國經濟也離不開原油,許多大國甚至為了原油貿易市場的市佔率與議價權,互相在國際外交上攻伐。
全球能源市場主要有三個勢力,一個是由十多個原油淨出口國所組成的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主要成員為中東產油國,他們擁有全球60%以上的原油儲備。能源業幾乎是這些國家的主要產業,他們的能源影響力曾經甚至可以間接影響外匯市場的匯率行情。另一個勢力是俄羅斯:其主要產業圍繞在石油、天然氣、許多原物料、中低階工業產品上。在油價高漲的時代,對於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中東產油國和俄羅斯來說,他們在國際經濟地位也相對高漲。而最後一股勢力是美國:美元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民間消費市場,同時在全球各地有大規模的軍事佈署,所有能源船運的重要管道,都有美軍的影子。
圖來源/美國能源資訊局;作者翻譯,轉角製圖
分享
2014年下半年開始,國際油價風雲變色。以往全球原油供給的總量,約略小於消費總量,2014年以後,卻變成消費總量小於供給總量。美國本土的商業原油庫存,在2015年達到歷史新高,遠超過2010-2014年的庫存量。如果考量伊朗重返國際原油市場所帶來的供給量,那麼國際原油的消費恐怕到2016年也無法消耗完庫存。
回顧近十年國際油價的漲幅,自2005年起劇烈變化,從原先的40美元以下,上漲到140美元以上——前些年的金融海嘯雖讓油價崩盤,價格再度掉回至40美元以下,但很快地又連續三年維持在100美元左右的高價,而2015年又下崩回40美元以下。
那麼,既然OPEC產油國無法控制全球能源消費,國際產油國為何不減產原油供給,讓價格因為供給減少而上漲?這樣簡單的道理,難道俄羅斯和OPEC產油國不知道嗎?
關鍵在於,這次的國際油價崩跌原因,和以往大不同——導致「變革」的主因不是來自於傳統產油大國,而是美國的頁岩油革命。
美國的能源產量大幅暴增,美國的石油成品早在2011年就已經成為淨出口國,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估計,最快2020年以前,美國就會成為能源淨出口國;同時美國也解除了自1975年開始實施的石油出口禁令。換句話說,以前產油國賣油,美國和中國買油的貿易模式,未來將會劇烈改變,美國不僅不用買油,反而還會成為原油賣家,和產油國成為互相競爭的關係。歐洲主要交易的是Brent原油,美洲主要交易的是WTI原油,兩者原本超過5美元以上的價差,逐漸收斂到1美元以下,過去產油國獨攬出口原油生意的模式,完全改變了。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估算,由於在歐洲和東亞地區有不小的外銷市場,2020年美國的原油出口可望超過南美洲和非洲,達到抗衡OPEC產油國和俄羅斯的規模,顛覆兩者原先在全球能源出口的勢力範圍。
或者說,美國能源業者的加入競爭,讓原油市場傾倒向買方市場,而OPEC又無法要求美國減產,為了保護自己原本的銷售市場,只好維持供給,或用比美國業者更低的價格來維持市場占有率。所有市場買家也都在張大眼睛看著,看誰賣的油夠便宜。
圖/美國能源資訊局
分享
圖/美國能源資訊局
分享
圖/美國能源資訊局
分享
圖/美國能源資訊局
分享
歐洲主要交易的是Brent原油,美洲主要交易的是WTI原油,兩者原本超過5美元以上的價差,逐漸收斂到1美元以下。 圖/作者提供
分享
面對美國也加入了這場賽局遊戲,OPEC產油國連要不要減產都談不攏,成本國之間的信任度瓦解,成員國甚至比美國還不可信任,OPEC與俄羅斯只好繼續增產,搶佔對手或維持原本的市場佔有率。
油價大幅下跌之後,為了國家的財政預算,傳統產油國除了增產來增加收入以外,別無他法;一直以來靠賣原油就能過上好日子,根本沒想過產業轉型或均衡產業發展這回事,等到油價崩盤,產油國根本來不及應付,只能一路呈現挨打的局面,祈禱美國頁岩油廠商比自己先倒下,然後再回頭搶回市佔率,只要產能減少,這樣國際油價就能大幅反彈。
不過事情可能未必這麼順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天然氣。2006年天然氣價格重創,9個月從15.73美元暴跌72%,剩下4.4美元,不過跌勢沒有維持很久,2008年價格又逐漸漲回來13.69美元。天然氣公司總以為高價天然氣時代,就算價格暴跌,只要硬撐過去,等對手破產、產能減少,價格便會再回漲回來。可是2009年之後,局勢每下愈況:天然氣價格於2012年暴跌到1.9美元,大跌86%,導致一堆天然氣公司破產和重組。同業每天都在期待產能減少,價格反彈,但迄今天然氣價格維持低檔至少6年了,2015年還一度崩盤到1.7美元。說好的產能減少始終沒出現,原油,難道不會重演天然氣的故事嗎?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6 經濟日報 編譯林昀嫻/綜合外電
2015年初至今汽車股與大盤表現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美國去年汽車銷售創下歷來最佳紀錄,但福特(Ford)和通用(GM)等汽車業者股票卻大跌,顯示投資人對這些汽車業者能否再創銷售高峰心存疑慮,也擔憂美國升息將抑制車貸、中國成長減緩等利空。
通用和福特等汽車業者股價去年底開始一路下滑,年初至今的股價跌幅甚至比低迷的美股大盤表現還差。
分析師和投資人歸納出汽車類股挫跌的原因,包括擔心美國升息可能打壓車貸,以及汽車銷售可能已觸頂。此外,市場也擔心,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其成長放緩的程度可能比預期糟。
通用和福特股價年初迄今分別挫跌11%和8.8%,而美國最大汽車經銷業者AutoNation股價甚至重挫20%,遠遜於美股道瓊工業指數同期創下歷來最差開年表現的5.2%跌幅。
AutoNation執行長傑克森說:「之前每個人都在講12月汽車銷售有多好,但若不計入額外兩天的營業日和政府補貼,作為榮枯指標的12月銷售實則原地踏步。」傑克森預測,去年第4季可能是汽車銷售停滯的開端。
傑克森曾警告,不斷激增的未售車輛庫存正開始侵蝕利潤,他日前再對汽車業者示警,表示汽車業者、特別是生產奢華車款的車商,將必須開始減產,不然就得面對打擊整體汽車業的價格戰。
此外,近日來選擇權市場投資氛圍也轉淡,暗示投資人並不看好汽車類股會即刻回升。
Trade Alert的資料顯示,選擇14日和15日賣出福特和通用股票的選擇權交易,已大幅超過買進交易。
不過,汽車業者仍樂觀看待前景。通用汽車財務長安曼日前表示,公司股價表現並未完全反映公司的成長展望。福特則於12日公布破紀錄的2015年度稅前獲利、宣布追加10億美元現金股利,並預測今年獲利將維持去年水準,甚至可能更好。
廣角鏡/「新」地標 第一高樓來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6 聯合報 法新社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黃循財(左二)13日出席「丹戎巴葛中心」大廈的封頂儀式。 法新社
分享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黃循財13日出席「丹戎巴葛中心」大廈的封頂儀式。大廈高290公尺、共64層住商混合、斥資22.3億美元興建,將是星國第一高樓,預計今年年中完工。
IMF提危機融資 美國反對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5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IMF積極倡議為新興市場設立新的緊急信用額度,對新興市場提供短期的緊急融資,以因應市場動盪。但這項構想仍遭到美國反對。
IMF總經理拉加德表示,基於新興市場正面臨風險,而新興市場對全球產值有重大貢獻,因此美國及其他先進國家有必要擴大全球性的金融安全網。先進國家之間已具有換匯機制,但許多新興經濟體卻不得其門而入。
新興經濟體之間雖有「金磚五國應急準備協定」,及中國發起的「清邁協議」等緊急信用機制,但都尚未經過考驗。
拉加德表示,IMF現在的機制不足以控管新興市場的動盪;「除非各國累積更多的外匯存底來自保,否則必須設法增加資源」。
這項構想的最大障礙,是美國一直反對,因為Fed現有的換匯機制使美國得到政治上的籌碼,且美國政府擔心這套借貸工具將使經濟政策喪失紀律。
新興國新現實…成長不給力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5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拉加德警告,全球新興經濟體正面臨更難追上已開發國家的「新現實」。 路透
分享國際貨幣基金(IMF)總經理拉加德警告,全球新興經濟體正面臨更難追上已開發國家的「新現實」,並面對金融市場進一步動盪的風險。她鼓勵國際資金流向股市,遠離公司債。.
拉加德12日出席法國央行會議時指出,開發中國家經歷多年的成功之後,必須面對當前嚴峻的變局;「成長率正在下降,景氣循環性與經濟結構性的力量已經破壞了傳統的成長模式」。
她說:「目前最新預估顯示,新興市場所得水準要追上已開發國家的速度,已比10年前所預估的速度放慢逾三分之一。此事深深值得憂慮。」
她並指出,此種改變也會回擊到富裕國家。新興市場經濟成長率每減緩1個百分點,將使已開發國家的成長率減弱0.2個百分點。
拉加德要求各國財金當局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並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及結構性改革措施,以促進經濟成長;她並呼籲企業界減少舉債,多利用股市作為集資管道;「應引導資金流遠離短期性的公司債,轉入較長期性的股市」。
她強調,「整體來看,全球資金流向較具長期性的股市,不僅較無須擔心資金流向逆轉,也降低保險的必要性,如此能使新興及開發中國家降低金融緩衝部位」。
她再度警告,美國貨幣政策轉趨緊縮,可能引發新一波的匯率爭執。
針對最近中國的金融動盪,拉加德表示,長期來看,中國轉向較緩慢且能夠持續的成長模式,具有正面意義;但短期間將拖累全球貿易及商品價格,並激發金融動盪。
她指出,由商品市場諸多供、需因素顯示,「價格可能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維持低檔」,這使多個新興及開發中國家「承受重大壓力」。
債台高築 全球企業陷信用危機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5 經濟日報 編譯黃智勤/綜合外電
標普指出,今年面臨降評風險的企業家數,為信評可能獲調高企業的三倍。 路透
分享信評機構標準普爾公司(S&P)12日發布報告指出,全球負債企業的體質已惡化,且惡化速度為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快,也是繼全球股市締造數十年來最差開年表現後,全球企業信用條件惡化的最新跡象。
標普指出,今年面臨降評風險的企業家數,為信評可能獲調高企業的三倍。債務問題纏身的企業主要來自石油、天然氣、金屬及礦業等產業。標普歐洲企業研究主管瓦特斯說:「我們現在猶如坐在蹺蹺板的兩端,問題在於,在全球市場混亂的局面下,企業信心能維持到何等程度。」
全球投資人正試圖評估中國經濟放緩,以及聯準會(Fed)上月啟動近十年來首次升息、終結債務融資成本低廉時代的後續影響。
標普調整企業財務體質展望前,通常會通知市場該企業信評正列入「觀察名單」。截至去年12月止,只有6%的企業信評列入「正向」觀察名單,可能獲得調升,信評可能遭調降的比率則達17%,落差為金融危機以來最大。信評遭降可能對債市產生顯著影響,尤其是吸引投資人不可或缺的「投資級」評級不保時。
就區域而言,拉丁美洲落差最大,信評可能遭調降的企業比可能調升企業高出35個百分點。報告指出,受巴西經濟惡化與商品價格挫跌影響,拉美企業面臨降評風險,「商品下挫,將使礦商與能源業者現金流緊縮」。
標普也指出,去年下半年企業財務體質惡化的速度為金融危機以來之最。截至2015年底止,企業信評平均被調降半個評級,介於「BB+」與「BB」之間,低於2008年底的「BB」,僅有五分之二企業獲得「投資級」評級。
國際會計新準則 衝擊大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5 經濟日報 編譯廖星嵐/綜合外電
在國際最新財報規則之下,全球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租賃承諾將被迫增加近3兆美元,對於航空業、零售業來說,必須申報的淨債務將顯著增加。
新規則由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理事會(FASB)合作推動,將影響全球超過半數的上市企業。
受影響最深的產業為零售、旅館、航空公司,這些企業長期租賃房產或飛機,這些在現行的財報規無需列入資產及負債。根據IASB,上述產業未來在「資產負債表外租賃」的支出,平均而言幾乎占總資產的30%。
IASB總裁胡格夫(Hans Hoogervorst)說,新制之下,企業的租賃資產與負債將更加透明,這意味著資產負債表外租賃融資不再隱藏於黑暗中。伯恩斯坦研究公司分析師克拉克(Richard Clarke)表示,會計制度改變後,英國連鎖超市特易購(Tesco)截至8月底的淨債務,將由86億英鎊近乎倍增至176億英鎊。克拉克說,雖然特易購的負債看似因此增加,但是租賃相關資產也會列在該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因此整體影響中庸。
隱瞞員工受傷 亞馬遜遭罰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5 世界日報 記者謝哲澍/新澤西州報導
亞馬遜公司設於新澤西州羅賓斯維爾(Robbinsville)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因隱瞞員工受傷被罰。 (美聯社)
分享美國勞工部(U.S. Department of Labor)12日宣布,購物網站亞馬遜公司(Amazon)涉嫌隱瞞26名員工因公受傷的資訊,將被處以罰金7000美元。這些員工任職於新澤西州羅賓斯維爾(Robbinsville)大型物流配送中心。
根據勞工部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處(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簡稱OSHA)調查,在亞馬遜羅賓斯維爾倉庫中有許多員工從事易受傷的高風險工作,包括需要持續彎腰、上肢高強度作業、每天站立達十小時等。
該調查報告同時指出,亞馬遜該倉庫的醫療團隊,從去年7月起,就開始提供超出其許可和執照範圍內的醫療服務。亞馬遜並未對此進行報告。
OSHA主任迪克松-羅德里克(Paula Dixon-Roderick)指出,隱瞞工人受傷的資訊,對於員工而言十分危險:「在沒有準確數據統計的情況下,我們就無法發現工人受傷與他們工作內容之間的關聯性,因此就無法瞭解一些工作的安全隱患,並加以制止。」
迪克松-羅德里克表示,除了上報給勞工部之外,亞馬遜還應當將這些工作存在的安全隱患,以郵件告知物流配送中心的所有員工。由於違規情節並不嚴重,OSHA僅對亞馬遜開出7000美元的罰單,而亞馬遜還未對此作出回應。
涉嫌隱瞞資訊的亞馬遜大型物流配送中心於2014年7月啟用,位於新州羅賓斯維爾市195州際公路(Interstate 195)附近,占地100萬平方呎,擁有將近100項高科技技術的全球性高效倉庫,可以為超過2億客戶提供送貨服務,每天可配送多達100萬件貨物。
根據亞馬遜公布的資訊,該物流配送中心擁有超過2500名員工。然而OSHA統計認為,該中心在感恩節、耶誕節等物流配送高峰時段的員工數量高達4000人,大多負責根據訂單資訊進行分揀、包裝和運輸方面的工作。
亞馬遜遇到的麻煩還不止這些:由於員工數量眾多、物流配送量極大,許多羅賓斯維爾居民投訴該中心在當地引發交通堵塞,車禍數量也比以前增加三倍。即使是此前大力贊同亞馬遜建設中心的羅賓斯維爾市長弗雷德(Dave Fried)也不得不承認,中心的啟用對當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良影響。
名家瞭望/美、歐、亞洲經濟難題 對症下藥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5 經濟日報 編譯簡國帆
全球經濟成長2015年欲振乏力,2016年的成長預測也只是稍微好一點。我們必須採取行動,為全球民眾提升收入並增加機會。以下是可望為2016年與未來帶來希望的一些經濟解決方案。
首先是歐洲。歐洲央行(ECB)雖已寬鬆貨幣政策,使歐元大幅貶值,且短期利率為負值,但歐洲經濟依舊低迷。
歐洲領袖2016年必須停止寄望能靠貨幣政策解決問題,尋求更迅速而堅定的解決方案,化解各種危機,包括相互影響的成長、銀行業、貨幣、政府治理危機及難民危機。
歐洲領袖須追求供應面的財政、結構、勞動市場與監管改革。最重要的,是要為周邊經濟體找尋合理的財政危機解決方案,同時化解較強經濟體的中期債務難題。
拉丁美洲的情勢較依各國而異。油價暴跌已讓巴西陷入近十年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的腐敗醜聞又使政壇陷入混亂,導致巴西極難挽救經濟,新上任的左派財長則可能讓情況惡化。
墨西哥與阿根廷的新政府則帶來希望。墨西哥總統貝納耶多決定開放國內深水石油開採權給國際石油業者,有助克服墨西哥石油公司(Penex)產量下滑、技術落後及貪腐等問題。貝納耶多也了解改善教育體系的重要性,正與教師工會正面交鋒。
剛上任的阿根廷總統馬克里一點都不像反美又反商的前總統費南德茲。馬克里的解決方案包括推行市場導向的改革,並清理費南德茲任內布下的許多經濟地雷。他提供了好的開始,解除阿根廷批披索的匯率管制、減稅,並朝更自由的貿易邁進。
在亞洲,各界都在關注中國。中國政府一直承諾改革,付出的努力卻相對落後。要重新平衡經濟、從依賴出口轉向仰賴內需,仍是一大挑戰。中國領導人必須加倍改革努力。關鍵解決方案之一,是將國有企業的獲利直接分配給人民,讓人民得以消費或投資到其他地方。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雖已推行振興經濟策略,景氣卻依舊低迷。日本民眾期望,跨太平洋夥伴協定能減免數千種商品的關稅、降低非關稅壁壘等好處,從而提振日本經濟。
非洲的成功故事過去十年較少被人看見。外國投資和貿易(而非援助)將提供重要的成長和發展機會。若能讓人們不再盲目反對基因改造食品,將有助非洲農業發展,並大幅提高非洲的農產品出口。
在北美,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可能會擴大政府支出,加強監管,但他不能浪擲開支,因為隨著油價崩跌,加國西部已進入嚴重衰退的早期階段。他應要求美國以保護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方式,推行TPP,同時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並扭轉美國總統巴馬否決基石輸油管(Keystone)的決定。
這些做法也符合美國利益。美國推動自由貿易的努力,不應止於TPP,也應恢復多哈回合多邊貿易自由化談判。美國還必須利用持續擴增的國內能源產量,降低其歐洲盟國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例如允許石油和天然氣出口。
美國今年最重要的解決方案,可能是重返全球領導地位。美國的全球領導角色過去十年已逐漸萎縮,威脅仰賴美國領導地位的全球經濟、金融和安全。美國或許仍有很多優勢,但除非美國能有效領導,否則只會面臨愈來愈多挑戰。
(作者Michael Boskin是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
彭博資訊專欄/全球央行新年新願…貨幣貶值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5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
世界各國央行官員今年可能有個共同的新年願望:貨幣貶值。
在其他刺激成長的工具用光或效用消退後,決策官員為了提振需求和拉抬通膨率,似乎正改走匯率貶值路線。中國上周放手讓人民幣貶值,就在全球市場掀起狂瀾,是五個月來第二波。
墨西哥財長維德加瑞警告,世界面臨貨幣競貶再起的風險;瑞典央行表示準備干預匯市抑升克朗;瑞士央行則在放棄瑞郎兌歐元匯率上限近一年後,重申抑制本國幣升幅的承諾。
對主要國家的央行官員而言,匯率也是首要考量。早在美國聯準會(Fed)上月升息之前,副主席費雪就提到,美元自2014年中以來勁揚,是先前讓Fed按兵不動的主因。
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基上月表示,歐元對物價穩定和成長很重要。若日圓升值,可能迫使日本銀行總裁黑田東彥考慮擴大量化寬鬆。
英國央行總裁卡尼則在去年英鎊升值引發升息臆測後,貨幣政策立場變得更鴿派。
裕信銀行(UniCredit)首席全球經濟學家尼爾森說,多國央行雖未明說也未協調,卻實施一種「名副其實的新全球匯率目標機制」,加深市場的波動性與不確定性。尼爾森說,這種「管理浮動」匯率制可能對全球經濟產生反效果,因為一國因匯率貶值而獲得的利益,可能被貿易對手國成長減弱的效應抵銷。
人民幣貶值,可能導致日銀和ECB不得不加碼刺激措施,以進一步壓低日圓和歐元匯率。Fed則可能必須縮小預計的升息幅度。
布朗兄弟哈里曼銀行全球外匯策略主管錢德勒認為,貨幣戰不至於爆發,畢竟美元仍走高、過去六個月來日圓表現勝過對手,而人民幣以貿易加權計算的匯率跌幅也沒那麼大。
但滙豐(HSBC)策略師估計,外匯交易員對利率預期的敏感度已升到15年來最高。這意味貨幣政策傾向緊縮的央行,將遭遇貨幣升值,造成通膨趨緩,進而迫使央行重新考慮原定的計畫。例如,可能使Fed的升息次數從四次減為兩次。
滙豐策略師說,成功的貨幣政策正常化,也許要等到主要經濟體能同步緊縮之時。匯率正使未來實施可信利率政策的路變窄。
風險是,央行可能擴大實施一系列政策,其中至少一部分的目標是貶抑幣值。
(作者Simon Kennedy是彭博資訊駐倫敦記者)
油價持續下探 商品出口國貨幣賣壓沉重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5 經濟日報 編譯林奕榮、任中原/綜合外電
油價持續下探,加上人民幣貶值的推波助瀾,產油國及商品出口國的貨幣面臨沈重賣壓。投資人擔心,貨幣貶值的連鎖效應正在擴大至全球。
沙烏地阿拉伯央行日前否認匯率貶值,罕見地聲明表示「將動用包括外匯存底在內各種手段維持目前匯率策略」。原油銷售收入減少導致沙國財政赤字擴大的疑慮,也加重了里亞爾的賣壓。
美國聯準會升息後,美元升值的預期心理升高,採用浮動匯率的產油國如俄羅斯、巴西均面臨貨幣大幅貶值。經濟基礎較脆弱的國家如安哥拉在1月上旬下調寬札兌美元匯率,亞塞拜然去年12月也已宣布讓貨幣馬納特與美元脫鉤。
國際油價狂潟,導致原料商品出口國的貨幣再貶,南非蘭德及墨西哥披索兌美元匯率紛創歷史新低。
岡雷克樂觀 看升油價至45美元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5 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林奕榮/綜合外電
「新債券天王」雙線資本公司共同創辦人岡雷克表示,股市今年初很可能會經歷艱困時期,但稍後可能出現進場機會。油價可能已經觸底,有機會回升到每桶45美元。
岡雷克一年前精準預測國際油價繼續下跌、美國公債變動不大,不會出現通膨,以及高收益債面臨商品與能源價格下跌的衝擊。
岡雷克認為,今年年初股市可能繼續處於困境,稍後才回出現「買進機會」。槓桿操作的避險基金贖回數量增加,讓高收益債券年初可能將繼續下跌。不過他去年對金價可能上漲預測失準。
岡雷克表示,隨著黃金價格顯示出回升跡象,商品很有可能觸底,他預期金價將攀抵每英兩1,400美元。
另外,曾準確預測全球股市在上季反彈的私募基金業者KKR指出,由於全球股市風險提高,持有現金的獲利或許高於其他資產,是五年來首見。
油價直直落 「能源殭屍」暴增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3:44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英國石油公司宣布裁員5%,達4,000人。 法新社
分享國際油價12日一度跌破每桶30美元保衛戰,不但美國大部分頁岩石油業者已活不下去,各大國際石油公司也把褲帶勒得更緊,也使石油生產國及業者的痛苦加深。
新年以來國際油價「連七黑」,跌幅約達20%,壓倒性的空頭動能瀰漫油市。一些分析師警告油價將跌到20美元,渣打銀行更指出基金賣壓將持續到每桶10美元方收手;連2021年的石油期貨價格也跌破每桶50美元。美國能源資訊局12日預測,全球石油庫存量過大,且將持續增加到下半年,油價也將持續承受下壓。
受美國上周原油庫存增加影響,國際油價13日由升轉跌,在每桶30美元附近盤旋。西德州原油期貨12日盤中一度跌破30美元關卡,報每桶29.93美元。
全球油氣商的資本支出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富國銀行估計,油價只要持續低於每桶40美元,美國頁岩石油業者便活不長,何況是30美元。目前已有許多小型能源公司破產,或成為停產的「殭屍」公司。湯森路透的資料顯示,美國能源類股價開年來已下跌逾9%,預估能源業去年第4季的每股獲利將年減70%。
英國石油公司宣布裁員5%,達4,000人;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宣布將2015-19年投資計畫再砍25%,累計削減320億美元。加拿大西部繼續產油的油井數也只剩去年的一半。
油價下跌18個月迄今,全球已消滅數十萬個工作機會,及超過2,000億美元的投資支出。巴克萊銀行調查指出,2016年全球石油業者將再削減支出20%,尤其是北美區;但俄羅斯及中東產油國仍將繼續擴大投資。
美國頁岩油革命,國際油價風雲變色
2016/01/14 14:00:10 Joe
圖為示意圖,丹麥馬士基石油天然氣公司(Maersk)在北海的油田,非美國頁岩油。 圖/歐新社
分享
在大多數台灣成年人的印象裡,中學課本教過,地球上的石油在一段時間後將會用完,許多人自然地將這樣的描述當作事實;事實上,這樣的假設言論從17世紀就開始了。當時英國經濟開始繁榮,許多工廠都需要大量柴火,1650年,木材價格上漲,便謠傳出英格蘭的森林很快就會耗盡,未來木柴價格可能會漲到天價。結果後來煤炭出現了。1866年工業革命時期,當時英國經濟學家擔心,煤炭使用量暴增,煤炭蘊藏量有限,很可能在未來會造成恐慌,人們應該擔心能源危機了。後來數年後,石油就出現了。
1910年,美國礦業局宣布,美國國內已經探勘到的石油儲存量可以再用10年,石油快沒了。
1920年代,美國礦業局宣布,美國國內已經探勘到的石油儲存量可以再用13年,石油快沒了。
1930年代,美國礦業局宣布,美國國內已經探勘到的石油儲存量可以再用13年,石油這次真的快沒了。
1970年代,美國福特總統宣布簽署能源保護法案(EPCA),美國國內石油儲存量快用完了,繁榮快結束了。
1990年代,全球石油快耗盡了,能源危機,油價暴漲。
2014年,美國進入擴大頁岩氣開採階段,國際油價還沒有因為儲存量大幅減少而漲到天價,反而是能源價格崩盤先來到。三百多年來,對於能源,人們總是自己嚇自己,但有多少人真的去了解全球能源的供給需求。以人類的消耗量,油價未來真的會漲到天價嗎?
分享
在地球上,幾乎所有人都離不開原油這項消耗品;世界各國經濟也離不開原油,許多大國甚至為了原油貿易市場的市佔率與議價權,互相在國際外交上攻伐。
全球能源市場主要有三個勢力,一個是由十多個原油淨出口國所組成的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主要成員為中東產油國,他們擁有全球60%以上的原油儲備。能源業幾乎是這些國家的主要產業,他們的能源影響力曾經甚至可以間接影響外匯市場的匯率行情。另一個勢力是俄羅斯:其主要產業圍繞在石油、天然氣、許多原物料、中低階工業產品上。在油價高漲的時代,對於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中東產油國和俄羅斯來說,他們在國際經濟地位也相對高漲。而最後一股勢力是美國:美元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民間消費市場,同時在全球各地有大規模的軍事佈署,所有能源船運的重要管道,都有美軍的影子。
圖來源/美國能源資訊局;作者翻譯,轉角製圖
分享
2014年下半年開始,國際油價風雲變色。以往全球原油供給的總量,約略小於消費總量,2014年以後,卻變成消費總量小於供給總量。美國本土的商業原油庫存,在2015年達到歷史新高,遠超過2010-2014年的庫存量。如果考量伊朗重返國際原油市場所帶來的供給量,那麼國際原油的消費恐怕到2016年也無法消耗完庫存。
回顧近十年國際油價的漲幅,自2005年起劇烈變化,從原先的40美元以下,上漲到140美元以上——前些年的金融海嘯雖讓油價崩盤,價格再度掉回至40美元以下,但很快地又連續三年維持在100美元左右的高價,而2015年又下崩回40美元以下。
那麼,既然OPEC產油國無法控制全球能源消費,國際產油國為何不減產原油供給,讓價格因為供給減少而上漲?這樣簡單的道理,難道俄羅斯和OPEC產油國不知道嗎?
關鍵在於,這次的國際油價崩跌原因,和以往大不同——導致「變革」的主因不是來自於傳統產油大國,而是美國的頁岩油革命。
美國的能源產量大幅暴增,美國的石油成品早在2011年就已經成為淨出口國,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估計,最快2020年以前,美國就會成為能源淨出口國;同時美國也解除了自1975年開始實施的石油出口禁令。換句話說,以前產油國賣油,美國和中國買油的貿易模式,未來將會劇烈改變,美國不僅不用買油,反而還會成為原油賣家,和產油國成為互相競爭的關係。歐洲主要交易的是Brent原油,美洲主要交易的是WTI原油,兩者原本超過5美元以上的價差,逐漸收斂到1美元以下,過去產油國獨攬出口原油生意的模式,完全改變了。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估算,由於在歐洲和東亞地區有不小的外銷市場,2020年美國的原油出口可望超過南美洲和非洲,達到抗衡OPEC產油國和俄羅斯的規模,顛覆兩者原先在全球能源出口的勢力範圍。
或者說,美國能源業者的加入競爭,讓原油市場傾倒向買方市場,而OPEC又無法要求美國減產,為了保護自己原本的銷售市場,只好維持供給,或用比美國業者更低的價格來維持市場占有率。所有市場買家也都在張大眼睛看著,看誰賣的油夠便宜。
圖/美國能源資訊局
分享
圖/美國能源資訊局
分享
圖/美國能源資訊局
分享
圖/美國能源資訊局
分享
歐洲主要交易的是Brent原油,美洲主要交易的是WTI原油,兩者原本超過5美元以上的價差,逐漸收斂到1美元以下。 圖/作者提供
分享
面對美國也加入了這場賽局遊戲,OPEC產油國連要不要減產都談不攏,成本國之間的信任度瓦解,成員國甚至比美國還不可信任,OPEC與俄羅斯只好繼續增產,搶佔對手或維持原本的市場佔有率。
油價大幅下跌之後,為了國家的財政預算,傳統產油國除了增產來增加收入以外,別無他法;一直以來靠賣原油就能過上好日子,根本沒想過產業轉型或均衡產業發展這回事,等到油價崩盤,產油國根本來不及應付,只能一路呈現挨打的局面,祈禱美國頁岩油廠商比自己先倒下,然後再回頭搶回市佔率,只要產能減少,這樣國際油價就能大幅反彈。
不過事情可能未必這麼順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天然氣。2006年天然氣價格重創,9個月從15.73美元暴跌72%,剩下4.4美元,不過跌勢沒有維持很久,2008年價格又逐漸漲回來13.69美元。天然氣公司總以為高價天然氣時代,就算價格暴跌,只要硬撐過去,等對手破產、產能減少,價格便會再回漲回來。可是2009年之後,局勢每下愈況:天然氣價格於2012年暴跌到1.9美元,大跌86%,導致一堆天然氣公司破產和重組。同業每天都在期待產能減少,價格反彈,但迄今天然氣價格維持低檔至少6年了,2015年還一度崩盤到1.7美元。說好的產能減少始終沒出現,原油,難道不會重演天然氣的故事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