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看韓國如何度過交接空窗期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4 02: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灣政治如同一面哈哈鏡,由於意識形態的嚴重對立,各項制度或政策的推行往往被扭曲為政治操作,任何善意的發想也常被解讀為政治陰謀。這種現象,無論哪個政黨執政皆然。最近藍營提議,選後若政黨輪替,應由國會多數黨組閣,以減少政權交接過程近四個月的空轉;綠營卻出人意表地拒絕接受,認為這是對手的政治操作。如果不願見國家空轉虛耗,朝野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交接空窗期的問題,並不是無病呻吟。開年以來,國際經濟情勢一片驚濤駭浪,中國大陸股市暴跌,拖累全球復甦希望;加上中東形勢惡化,在在增添了外在客觀環境的動盪因素。在內部主觀環境上,台灣產業和投資受政治影響已出現停滯現象,去年經濟成長連「保一」的目標都無法達成,而出口更創下連「十一黑」的慘澹紀錄。在內外不利因素的夾擊下,選後長達四個月的政權空窗期,台灣恐怕沒有本錢在那裡空等虛度,而絲毫不作任何準備。

觀察鄰近國家的作法,韓國模式或許可供參考。韓國和台灣一樣是總統制的國家,在總統選舉後到正式就職期間,也有將近三個月的政治空窗期(十二月中旬選舉,隔年二月下旬就職)。對此空窗期,韓國政府卻立下不少慣例和規範以資遵循,台灣不妨參考。

首先,是任期即屆的總統會依例邀請新任總統會晤,就重大政策或彼此關切事項進行溝通,以求國家政策能有效延續。韓國政治人物固然性格強悍,但不論選舉期間如何彼此攻訐,及至選舉過後,朝野必定放下成見,一致對外。也因此,形成在任總統邀新任總統到青瓦台聚餐會面的慣例,得以就當前重大議題進行研商。

例如,二○○七年大選後不到一個星期,前總統盧武鉉便邀請總統當選人李明博到總統府晚餐,就「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等議題進行溝通。在選舉期間,儘管李明博對盧武鉉政府急於和美方簽署FTA,卻忽視國內弱勢團體的作法相當不滿,但兩人會晤時,李明博卻不吝於讚許盧武鉉政府在談判過程中的作法,同意要求自己黨內議員積極說服農民,以合作促成在就職前通過美韓自由貿易協定。會晤中,盧武鉉也對於自己任內所造成的高房價及高學費問題表示抱歉,並希望李明博上任後能夠對這兩項議題多盡點心力。韓國的朝野和解,於此可見一斑。

其次,是成立「總統職務移交委員會」,由八到十名委員組成,秉持低調精簡原則,同時,嚴格禁止這些委員利用職務所知的工作機密,做其他與交接無關的事。移交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要確保新政府在就任前能正確掌握及判斷各部門的接管業務,以便新總統就任後能迅速進入執政軌道。

比方說,朴槿惠當選總統後,便由中立人士金容俊(韓國大法官)擔任「總統職務移交委員會」委員長,依照相關法律,了解政府組織、功能及預算現狀,並為制定新政府政策基調等做準備,以期順利推進總統職務交接工作。如此,才能維持國政運作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由韓國模式可以看出,韓國在近三個月的政治空窗期中,一方面以法制化的機構「總統職務移交委員會」來處理政治職務的交接,另一方面則是朝野拋棄政黨歧見,致力謀求共識,以追求國民和國家的利益。

反觀台灣,雖歷經兩次政黨輪替,卻迄未制訂一套政權移交的法令。儘管國、民兩黨均曾提出過制訂《總統職務交接條例》之議,卻不斷遭到彼此杯葛。癥結就在,沒有一個政黨將此事當成國家制度化問題認真對待,也因此一直延宕至今。事實上,當政黨輪替逐漸成為常態,如何避免國家在交接過程淪於空轉或陷入混亂,台灣能不認真思考建立可行的機制與理性的政治文化嗎?

人們常問:韓國能,台灣為何不能?從如何度過選後四個月的政治空窗期來看,我們也要問:韓國能拋棄政黨成見一致對外,台灣為何不能?四個月不算短,面對劇變的世界,台灣有多少時間可以蹉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