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鐘的大學,教不出有用的人
2014/06/18
【陳夏民/獨立出版人】
圖/新華社
每次遇到「台灣的競爭力逐漸下降」這類問題,就會有人略過政府和社會的檢討過程,用很正向思考的口吻說道:「那就想辦法讓自己有用一點,多賺點錢啊!」
先不管從何時開始,競爭力竟與賺錢能力劃上等號,我比較好奇什麼是「有用」?(會畫畫與會賣畫的人,誰比較有用?)我更百思不解的,是政府為了讓全民變得「有用」、「擁有競爭力」,所推動的各項政策,為什麼反讓台灣沉淪。
為了界定「有用」,政府根據「只要通過什麼檢定就是有用」的線性簡單邏輯思考,開始協辦了一連串的證照檢定,以「把技藝制度化」為理由,進行了最簡單的,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方式,把各式有用的技藝分門別類。但老實說,這些證照考試除了讓補習班大發利市之外,有多少好處?多少大學新鮮人入手證照之後,剛開始的薪資就能突破30K?多少大學生拿到證照了,卻還是找不到工作?
為了挽救失業率以及青年失業的焦慮,政府不去推動企業轉型(因為要花上太多時間,民眾看不到「政績」),於是直接鼓勵產學合作,要求各級學校加開許多實務學程,並推動學生考證照,只為了讓大學生畢業之後,就能擁有「直接上工」的能力。不久,又有大企業業主開砲:「現在大學生都不夠好,不能用。」政府一聽又擔心了,於是鼓勵無薪實習,想方設法就是要讓大學變成每一個大型企業的職前訓練中心,不僅犧牲了大學裡頭的高專業師資,更浪費國家資源,為企業省下一大堆的員工訓練費用。老實說,要是連員工都吝於栽培,不願花時間、金錢在他們身上,只會炫耀尾牙年終福利(還會偷偷排放廢水到河川),把員工當作是賺錢工具,這種企業對國家、社會怎麼可能有良心?
也因為目前大學的教學方向偏向實務,勢必就會犧牲抽象思考的學習時數。大學生就是應該學習抽象思考,並且在反覆辯證的過程,大量閱讀、像是海綿一般吸收知識,才能訓練思考的層次。之後真正進入產業,工作也逐漸上手之後,才有能力跳脫既定產業的邏輯與限制,變成一個真正具有創造力,能夠推動產業轉型的人才。
大學教育原本就是培養高知識分子的地方,不是就業訓練所,但政府就是有辦法把高層次的東西完全low掉。先是以提高學術競爭力為由,要求教授瘋狂做研究集點數才能升等,同時又要教授們廣泛開課。蠟燭兩頭燒的下場就是出現一大堆在名不見經傳的刊物發表的論文,以及一大堆過勞的教授和上課打瞌睡的學生。這種東西對大學有什麼好處?
政府模糊了知識與技藝之間的界線,詐欺全國家長,讓他們以為孩子只要讀大學就可以變成白領階級,殊不知大學文憑(研究所、博士文憑也一樣)在大學量產化之後就通貨膨脹了,這些新鮮人一個個呆坐在辦公室,以為自己是白領階級,不知道自己其實是血汗勞工,總在責任制的陰影之下賣血賣汗賣肝臟。然後這些被壓榨的白領勞工,如果心裡也扭曲了,就會入魔變成奧客,仗著自己是消費者,把一肚子氣和鈔票全部宣洩在服務生上面,把壓榨的苦痛轉到他人身上。
如今,孩子越生越少了(夫妻光是忙加班就不夠,壓力高、食安又有問題、薪水又少、又買不起房子,誰敢生孩子?誰的受孕機率不會降低?),私立學校開始倒閉,公立學校太多間政府也沒錢好分了,於是開始動念,要把鄰近學校全都併在一塊兒,如果學校不聽,就用凍結經費來威脅。長年教改推不夠,害得學生書包背滿參考書還不夠慘,還教出了一大堆投機勢利的學生(「某某活動沒有加分/出席證明,我不要去。」)。最近甚至還弄出了十二年國教,讓全國家長陷入水深火熱之境……
...
「我想當一個普通的人/坐在沙發看卡通/看電視新聞跟購物頻道/聽總統與政客的發言/看商人對他們的遠景侃侃而談/不必也不會感到憤怒//我想信任他們/也想要去愛/想更有耐心的對待每一隻蟑螂/就算他們看起來很髒」——沈嘉悅〈我想做一個有用的人〉
每次聽見有人說台灣是一座鬼島,我心裡總是難過,但看看目前在島上發生的,這一連串「沒有最糟,只有更糟」的教育政策,我們連百年樹人的重要基礎建設都做不好,要怎麼期待未來?當我們年老了,理當支撐社會的年輕人們,在這樣扭曲的世界裡,又要如何正直地活著,並勇於擔負責任?
2014/06/18
【陳夏民/獨立出版人】
圖/新華社
每次遇到「台灣的競爭力逐漸下降」這類問題,就會有人略過政府和社會的檢討過程,用很正向思考的口吻說道:「那就想辦法讓自己有用一點,多賺點錢啊!」
先不管從何時開始,競爭力竟與賺錢能力劃上等號,我比較好奇什麼是「有用」?(會畫畫與會賣畫的人,誰比較有用?)我更百思不解的,是政府為了讓全民變得「有用」、「擁有競爭力」,所推動的各項政策,為什麼反讓台灣沉淪。
為了界定「有用」,政府根據「只要通過什麼檢定就是有用」的線性簡單邏輯思考,開始協辦了一連串的證照檢定,以「把技藝制度化」為理由,進行了最簡單的,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方式,把各式有用的技藝分門別類。但老實說,這些證照考試除了讓補習班大發利市之外,有多少好處?多少大學新鮮人入手證照之後,剛開始的薪資就能突破30K?多少大學生拿到證照了,卻還是找不到工作?
為了挽救失業率以及青年失業的焦慮,政府不去推動企業轉型(因為要花上太多時間,民眾看不到「政績」),於是直接鼓勵產學合作,要求各級學校加開許多實務學程,並推動學生考證照,只為了讓大學生畢業之後,就能擁有「直接上工」的能力。不久,又有大企業業主開砲:「現在大學生都不夠好,不能用。」政府一聽又擔心了,於是鼓勵無薪實習,想方設法就是要讓大學變成每一個大型企業的職前訓練中心,不僅犧牲了大學裡頭的高專業師資,更浪費國家資源,為企業省下一大堆的員工訓練費用。老實說,要是連員工都吝於栽培,不願花時間、金錢在他們身上,只會炫耀尾牙年終福利(還會偷偷排放廢水到河川),把員工當作是賺錢工具,這種企業對國家、社會怎麼可能有良心?
也因為目前大學的教學方向偏向實務,勢必就會犧牲抽象思考的學習時數。大學生就是應該學習抽象思考,並且在反覆辯證的過程,大量閱讀、像是海綿一般吸收知識,才能訓練思考的層次。之後真正進入產業,工作也逐漸上手之後,才有能力跳脫既定產業的邏輯與限制,變成一個真正具有創造力,能夠推動產業轉型的人才。
大學教育原本就是培養高知識分子的地方,不是就業訓練所,但政府就是有辦法把高層次的東西完全low掉。先是以提高學術競爭力為由,要求教授瘋狂做研究集點數才能升等,同時又要教授們廣泛開課。蠟燭兩頭燒的下場就是出現一大堆在名不見經傳的刊物發表的論文,以及一大堆過勞的教授和上課打瞌睡的學生。這種東西對大學有什麼好處?
政府模糊了知識與技藝之間的界線,詐欺全國家長,讓他們以為孩子只要讀大學就可以變成白領階級,殊不知大學文憑(研究所、博士文憑也一樣)在大學量產化之後就通貨膨脹了,這些新鮮人一個個呆坐在辦公室,以為自己是白領階級,不知道自己其實是血汗勞工,總在責任制的陰影之下賣血賣汗賣肝臟。然後這些被壓榨的白領勞工,如果心裡也扭曲了,就會入魔變成奧客,仗著自己是消費者,把一肚子氣和鈔票全部宣洩在服務生上面,把壓榨的苦痛轉到他人身上。
如今,孩子越生越少了(夫妻光是忙加班就不夠,壓力高、食安又有問題、薪水又少、又買不起房子,誰敢生孩子?誰的受孕機率不會降低?),私立學校開始倒閉,公立學校太多間政府也沒錢好分了,於是開始動念,要把鄰近學校全都併在一塊兒,如果學校不聽,就用凍結經費來威脅。長年教改推不夠,害得學生書包背滿參考書還不夠慘,還教出了一大堆投機勢利的學生(「某某活動沒有加分/出席證明,我不要去。」)。最近甚至還弄出了十二年國教,讓全國家長陷入水深火熱之境……
...
「我想當一個普通的人/坐在沙發看卡通/看電視新聞跟購物頻道/聽總統與政客的發言/看商人對他們的遠景侃侃而談/不必也不會感到憤怒//我想信任他們/也想要去愛/想更有耐心的對待每一隻蟑螂/就算他們看起來很髒」——沈嘉悅〈我想做一個有用的人〉
每次聽見有人說台灣是一座鬼島,我心裡總是難過,但看看目前在島上發生的,這一連串「沒有最糟,只有更糟」的教育政策,我們連百年樹人的重要基礎建設都做不好,要怎麼期待未來?當我們年老了,理當支撐社會的年輕人們,在這樣扭曲的世界裡,又要如何正直地活著,並勇於擔負責任?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