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管會處理TRF爭議加速度 處理成效已達8成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1-14 21:11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即時報導


金管會整頓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爭議案加速度。金管會統計,全市場200多件爭議案中,已有160多件,銀行與客戶已和解、進入調處或簽訂仲裁協議,處理成效達8成。由於現在到過年前,只剩7個工作天,全數處理完畢恐來不及,官方希望春節後,有機會達成百分百處理績效。

為掌握TRF爭議案處理進度,銷售TRF相關銀行,自去年底到今年初,每家銀行幾乎都由董事長親自帶隊赴金管會,向金管會主委李瑞倉報告處理情況;由於是一家一家單獨會談,李瑞倉對每家銀行的爭議案多寡及處理進度都全盤掌握,也希望銀行能努力一點,儘速處理相關爭議。

TRF是一種結合選擇權的外匯衍生性金融商品,購買目的是為外匯避險。過去購買TRF投資人,多長期單邊重押人民幣升值,沒想到2014年2月,人民幣匯率突然劇貶,造成投資人慘賠。

自3年前爆出TRF投資爭議後,台灣金融市場已為此付出慘痛代價。29家銷售TRF銀行中,有17家在過去3年遭到金管會處分、罰鍰總金7600萬元;其中至少3家銀行遭立即停賣TRF業務處分、10家銀行遭限制新承作或部分業務處分。

在金管會大刀開鍘下,銀行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已奄奄一息。根據中央銀行統計,OBU衍生性金融商品業務中最大宗的「選擇權(即包含TRF業務)」,去年已有10個月,只有100多億美元的「超低量」,而在TRF全盛時期,銀行OBU選擇權業務量1個月最高可達1859億美元,去年業務表現幾乎是史上最慘一年,國銀OBU去年前11月獲利,也為此較前年減少逾52億元。

在藍綠立委壓力下,金管會在去年10月祭出「限時」解決TRF爭議通牒,要求銀行須與投資TRF爭議客戶和解,未能和解個案,銀行不得拒絕客戶調處或仲裁要求,且須接受調處結果;所謂和解,多是銀行分攤客戶損失金額。許多銀行為此,針對TRF「協議戶(還不想認賠出場或不想被報到聯徵黑名單)」,自原先提呆6成增到全數提足。至少有2家大型民營銀行在去年12月,因為人民幣匯率重貶,TRF提呆金額大增,而出現單月虧損。

內線交易時點難認定 陳冲:不妨揭露訊息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1-14 16:06經濟日報 記者陳怡慈╱即時報導


證券交易法第157-1條,對內線交易構成要件的規定,越修正困擾越多,連法官都覺得很難處理。前行政院院長陳冲今天在一場研討會上指出,可要求內線人(insider)必須揭露訊息,尤其是買賣股票的動作,來替代內線交易時點認定的困擾。

台灣法學基金會今天舉辦企業併購法律與政策研討會,陳冲受邀進行開幕致詞並擔任第一場活動的主持人。他表示,證交法第157-1條實施到現在,發現說,裡面很多構成要件,因為歷次的修法,已經改到說,讓法官很難處理,實務上也很難去適應。

這是因為,法案修正過程有些不專業的事情發生,送到立法院後有些協商,一讀二讀時候,有些立法委員基於個人看法,甚至有人跟他做了些建議,這邊加幾句話、那邊加兩個字等等,整個法律條文的完整性與一貫性產生影響,法院適用更困擾。

最重要是,修來修去的結果,內線交易消息成立的時點,大家很難判斷。譬如,雙方開始談算不算,談了一半簽了一個memo(備忘錄)算不算,提到審計委員會談的時候算不算,還是提到董事會談才算,每個時間點都不一樣,大家都很困擾。

另外還有其他讓人家也很困擾的是說,原本法條是寫,「下列各款之人,知悉發行股票公司有重大影響其股票價格之消息時」,改來改去後,「知悉」變成「實際知悉」,但怎麼樣才算實際知悉,「譬如,我是董事,我開會時候剛好睡著了,你說我有沒有實際知悉?」

陳冲說,換個方法最簡單,「我是內線人,insider,我做任何事情我disclose(揭露)」,尤其買賣股票,先告訴全世界,說現在要買,假設買1萬張,訊息揭露後,外界自然會去研究買股的動機。

「我也許不要講為什麼,但是我的動作要告訴大家,我的動作就是最好的消息,讓大家去解釋」,他指出,揭露其實是很好的方法,最客觀,不需認定到底是不是實際知悉,還是假裝睡著。

他說,金管會證期局曾經發布函令,內線交易重大消息成立時點有八、九項,最後寫以最早發生者為準。儘管已經如此解釋,還是不見得明確,而且不見得適用所有案子;另外就是,他曾聽過,有一位演講人講得最經典,「金管會寫這麼多東西,以最早發生為準,我告訴你不是,以法官講的為準」。

他覺得揭露的方法其實很好。他在五年前就提過,但是很多公司法學者不贊成,說全世界沒有這樣子規定的。但是,台灣內線交易的判決也是全世界很少見的,有些案子好像不應該判刑而判,有些好像應該判而沒有判刑。「其實我們這樣一個國家來講,我們用一些全世界沒有的方法,不妨可以考慮」。

一例一休上路 這個行業獲利吃掉一半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1-14 16:05經濟日報 記者陳素玲╱即時報導


示意圖。台灣餐飲業幾乎全年無休,必須靠人力提供服務,人事成本增加最多,其中以餐館...
示意圖。台灣餐飲業幾乎全年無休,必須靠人力提供服務,人事成本增加最多,其中以餐館業增加6.32%最多。圖/本報系資料照
一例一休新制上路後,引發漲價風潮,到底那些業者才是重災戶?研究勞動經濟學的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受經濟部委託,針對尚未實施周休二日各行業算新制新增成本,發現餐館業衝擊最大,新增營業成本6.32%最慘,該行業當年獲利率為13.84%,等於吃掉半數獲利。餐飲服務業的確是重災區,住宿及餐飲業為5.60%,醫療保健服務業(如醫院及長照機構)增加4%;製造業因為多數已實施周休二日,新增成本只有0.8%,屬於「輕傷」。

辛炳隆表示,以估算結果,「很多業者漲幅超過5%都是有問題的」,他認為,業者應是將近年不斷攀升的租金成本、原物料食材及燃料費等成本趁此機會一起反映,並非只是一例一休。政府不應禁止漲價,但應該要業者將漲價理由講清楚。

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副教授劉士豪也認為,由於原物料漲很大,各行各業漲價能量早已醞釀很久,一例一休只是最後一根稻草,既然已有65%企業已實施周休二日,不可能因為其他35%事業單位實施周休二日就全部漲。 先前國發會估算一例一休僅讓製造業及服務業營運成本分別增加0.1%、0.22%,辛炳隆表示,國發會的估算並未區分已實施或未實施周休二日,但數字仍然偏低。他說,除非服務業縮短營業時間,否則周休二日後,勢必要多付加班費,增加成本不可能只有0.22%。

辛炳隆根據2015年職類別薪資調查的薪資水準計算尚未實施周休二日的行業員工數,再以一個月四天休息日都加班情況估算新增加班費。他說,台灣餐飲業幾乎全年無休,必須靠人力提供服務,人事成本增加最多,其中以餐館業增加6.32%最多;「餐館加上其他餐飲業」新增5.9%,「住宿及餐飲業」則增加5.6%。整體來說,餐飲相關行業至少都增加5%以上。

他說,第二個影響較大行業為醫療保健服務業,如醫院及社福機構等,增加4%,也是原來工時較長的行業;同樣全年無休的運輸倉儲業則是1.62%。

辛炳隆說,客運業成本最高的應不是人事,而是車輛折舊、維修及燃料費,像國光客運也喊漲,應該與過去票價長期被壓低有關,不應都說是一例一休造成。

周休二日﹒一例一休﹒加班費

黃志芳任貿協董事長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1-14 03:30經濟日報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行政院昨(13)日核定貿協董事長人事案,將由總統府新南向辦公室主任黃志芳出任,未來將在推動新南向政策上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前貿協董事長梁國新出任駐新加坡代表後,接替人選備受關注,據了解,行政院昨天已批定這項人事案,將由黃志芳接掌貿協。新政府上台後,成立總統府新南向辦公室,並由黃志芳帶領制定新南向政策綱領,原新加坡代表江春男因酒駕請辭後,一度傳出黃志芳將出任,後又生變,由梁國新出任駐新加坡代表。

新南向政策﹒新加坡﹒酒駕﹒黃志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