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人才拔河 台灣不能輸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04-03 01:04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大陸在惠台31項措施中,給予台商及台灣民眾比照陸企及大陸人民的「同等待遇」,引發國人高度關注,行政院隨即在3月16日提出「四大面向、八大策略」的因應方案。但這項議題仍持續發酵,尤其在台灣人才被大陸磁吸的議題上,各界多憂心忡忡;對政府所提出的因應措施,多數認為是新瓶舊酒,難有效果。人才是國家的根本,也是競爭力的核心,台灣在兩岸人才拔河中,若不能穩住陣腳,則未來經濟轉型升級及國家發展願景,都將成為空談。

台灣人才流向大陸,是不分職業、性別、年齡,而且時間已經很久並正在加速進行的重大問題。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去年公布的統計,國人赴海外工作者逾72萬人,其中赴大陸工作者近六成,這個數字已經很可觀,但一般了解,台灣在大陸長期定居及工作人口,至少有150萬人。如果納入很多專業人士及學校老師利用周休二日及假日赴大陸短期提供服務或教學者,數字將更為驚人。

台灣人才不斷流向大陸,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產業西進,很多人才跟著到大陸去工作,這也是人才外流的最大部分;二是台灣創業就業機會不足,很多有能力卻沒舞台施展的人才,紛紛赴大陸尋求發展機會;三是台灣薪資過低,且不進反退,相較下,大陸各地薪資快速成長,北京平均薪資去年已超過台灣,稍有能力的人赴大陸工作,收入都比留在台灣高;四是大陸企業以高薪挖角台灣技術及專業人才,尤其大陸高科技、金融業往往以數倍於台灣的薪酬,從台商挖角;五是北京當局的統戰作為,提供很多機會及誘因,吸引台灣年輕人、台生、台師等。

由於兩岸經濟及企業規模差距懸殊,大陸經濟成長及薪資增加的速度,也遠超過台灣,因而時間愈久,對台灣人才的磁吸效應就愈大,在兩岸人才拔河的競賽上,台灣的利基快速流失。現在北京又祭出31項惠台措施,目標對準了台灣高科技產業、教育、科學、文化、醫衛及各種專技人才,以及年輕一代,不僅給予「同等待遇」,而且提供各種特殊優惠待遇,儘管政府批評這些措施名為「惠台」,實為「利中」,但就個別人才而言,北京優惠大放送確實讓人心動,各種民調顯示,有意願赴大陸發展的台灣人民及年輕人愈來愈多,這也難怪社會各界對政府缺乏實質牛肉的因應方案,沒有多大信心。

事實上,不只是大陸磁吸台灣人才,鄰近國家及地區也紛紛向台灣人才招手,很多年輕人及專業人才前往香港、新加坡甚至馬來西亞工作者也愈來愈多。政府大數據統計,2011年至2015年,大專以上畢業生滯留在國外者高達7.6萬人,約占過去五年畢業生總數的5%。這幾年年輕人出走情形更為嚴重,只是政府不願面對這樣的現實。

行政院所提因應對策,主要是從強化留才攬才、優化就學就業等著手,包括提升學研人才獎勵、強化新創發展動能、強化員工獎酬工具、優化醫事人員工作環境等,這些作為大都已實施了一段時間,再進一步補強,預期可以發揮一些效果,但這些做法明顯無法扭轉台灣在兩岸人才拔河中愈來愈不利的趨勢,而且時間拖得愈久,台灣會愈不利。

台灣人才素質佳,是對岸及各國爭搶的對象,我們豈能夠任由人才流失問題愈來愈嚴重,而一籌莫展呢?我們呼籲政府,要結合朝野及經濟社會各部門力量,發起「搶救台灣人才」及「競爭全球人才」的大作戰,結合眾人智慧及全國的資源共同來因應解決已經開始動搖國家根本的人才流失問題。

在兩岸人才拔河中,我們沒有輸的本錢,大家要拿出志氣和勇氣,打贏這一場人才戰,台灣的經濟才會有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