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基隆港遷碼頭 勿「成就城市,毀了港口」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04-03 00:52聯合報 方信雄/海洋大學運輸系兼任副教授(基隆市)
基隆港東岸軍港要遷走,貨櫃碼頭要遷走,未來十年東岸會變得很不一樣。 圖/聯合報系...
基隆港東岸軍港要遷走,貨櫃碼頭要遷走,未來十年東岸會變得很不一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基隆港軍用碼頭西遷歷經多年爭議與延宕,終在今日將由蔡總統動土開工,此不僅意味著港區重新規畫朝向正面發展的開始,同時也隱藏著後續開發規畫的諸多隱憂與質疑。

台灣過去海洋的開發利用,一直以漁業及航運為主,但近年來,隨著海洋保護區的劃設、海洋觀光的發展、遊艇活動的興起,新興海岸與海洋開發活動,使得海域空間的使用,面臨來自各產業間之利益衝突與日俱增。港區空間的規畫與使用亦面臨類似問題。

如同海岸規畫一樣,港區空間的規畫旨在分析和分配港區人類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分布的公共過程,以實現通過政治進程指定的生態、經濟和社會目標。而其規畫過程的基本特徵不外本於科學性、前瞻性、適應性、參與性、生態系統性。

毫無疑問的,一個百年傳統商港必然有許多行業競爭使用港區空間和資源,雖部分行業或會面臨共同的問題,但皆可經由基本的參與協調,達成一致見解,例如港區碼頭座數與倉庫的配置、客貨運區的配置即是。最重要的是,凡此皆要經過協調過程,並邀集港區相關產業參與,以提升港區整體作業的效率與永續經營。

港區空間規畫涉及相關利益者甚眾,而不應僅及於現階段規畫中的郵輪旅運、休憩與港區土地再開發。這也是當下基隆港區海運相關業者最為反彈的,因為長期以來業者賴以為生的碼頭與倉庫嚴重不足的問題始終無法解決,致招商困難。顯然眼前的規畫腹案與港區業者的期盼相去甚遠,甚至危及其生存。

須知少了產業的參與,港區空間規畫將無法充分考慮到現有和潛在之經濟活動的重大風險。例如產業中常有資源和生態過程方面的科學信息和數據,可能是規畫者所不知或掌握者。不幸的是,現實情境是港區產業往往無法參與關鍵的港區規畫發展,即規畫者未採取建設性及協調性的方式去匯集港區環境中的產業營運條件要素。

其實,若從還未啟動或落實建設之前都有調整或改善空間的邏輯來思考,呼籲港區規畫主事者,應廣邀港區相關產業主集思廣益,尋求既可活化港區營運,又可照顧港區眾多勞動人口生計的完美規畫。須知無港不成埠,毀了港口怎可成就商埠?市港合一應是市港共存、建設合一,而不是成就城市毀了港口。

基隆港﹒碼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