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許梓桑文化祭 憶基隆「第一家庭」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3 10:12 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基隆報導


image

海科館樂團在古厝斷垣殘壁前吹奏薩克斯風,用音樂帶領民眾重新回味過往;許梓桑的曾孫女許碧珠也重回故居,回味當年生活點滴。 記者游明煌/攝影
分享
image
海科館樂團在古厝斷垣殘壁前吹奏薩克斯風,用音樂帶領民眾重新回味過往;許梓桑的曾孫女許碧珠也重回故居,回味當年生活點滴。 記者游明煌/攝影
分享「很感恩,好像又回到4、50年前的情景!」許梓桑的第四代曾孫女許碧珠昨重回小時長大的故居,看到文化祭人潮很多,心中百味雜陳,她說,以前這裡是基隆的第一家庭,很風光,有感於祖父為官時愛護老百姓,希望把古厝捐出公益使用,了卻他的心願。市府說,樂觀其成。
許梓桑是橫跨清、日、民三個時期的基隆街長(類似現在市長職位),受基隆人敬重,出資辦學,調停地方,也熱愛文藝組成詩社,在此吟唱詩歌。

古厝位愛四路2巷山腰,1930年代建立,至今已有80多年歷史,為許故居,取名「慶餘堂」,3層樓的閩式三合院建築,具「牛眼窗」、「竹節圓窗」等特色裝飾,是當時的豪宅大院。後來子孫遷出,欠缺維護以致荒廢。

今年65歲的許碧珠27歲嫁人前都住這裡,感情很深,她走到以前的客廳位置說,「我們以前都在這裡玩」,繞到房間指著後山說,以前是她家後花園,種滿美麗的花。

「阿祖科舉考上,當了街長50年,管的範圍比現在基隆市還大,對老百姓很好」,她說,家裡有大房、二房,都生活在一起,吃飯時,人多到還得搖鈴通知。她還記得曾躲在樓梯邊偷看大人辦宴會,以前很風光,現在後代子孫多,都各有家業。

文化局長彭俊亨說,因許家後代子孫意見不一定相同,部分還是國有地,如果產權沒爭議,就能開始談後續接收、管理問題,現在還是由地方團體認養。

目前文化局正進行「許梓桑美術道」計畫,將與大學合作美化周遭街景,希望能把廟口的遊客引導到這個歷史文化空間,結合夜市美食與人文藝術之美。


文創青年進駐 許梓桑廢墟古厝醒過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3 10:12 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基隆報導


image
市長林右昌(中)到文創攤位為年輕人打氣,希望以後可以常態性辦活動,不用都跑台北。 記者游明煌/攝影
分享
有80多年的歷史建築許梓桑古厝,從原本雜草叢生有如廢墟,2年多來,經過一群年輕人及文史團體清掃,變身文化觀光景點。基青陣昨起辦許梓桑文化祭,一連4天,30攤在地青年展售文創商品,擠滿人潮,現場有吟詩唱曲、舞蹈、吹薩克斯風,重溫當年的風華。

昨天是豔陽天,茶某、醬子手功、雞籠霧雨等在地青年攤商、團體組成的文創市集擠滿了人,這裡視野很好,可以俯看整個市區。

海科館樂團在斷垣殘壁前舞台吹薩克斯風,別有古樸感受,並有詩人帶領民眾吟唱「臨江仙」,感受以前人文薈萃的盛況。

到處都有民眾拿起相機拍照,讚嘆「古色古色」。李小姐說,看到屋頂都沒了,牆壁也毀一半,但窗櫺很棒,她覺得「第一次在這種地方逛文創攤位,很有味道,殘破中有美感」。

廟口畫室畫家王傑準備限量古厝圖樣帆布袋很搶手,他說,文化祭讓民眾更理解文化的深度,很有意義。

市長林右昌到現場為年輕人打氣,說古厝是非常好的案例,由於年輕人持續的打掃、清理,才能有現在的樣子。他希望以後可以常態性辦展售、演出,讓在地年輕人有發揮的舞台,也活化文化資產。

市長說,基隆市有很多角落有這樣的潛力,透過地方居民參與的方式,讓公部門和民間攜手,把這些寶貝發掘出來。

承辦的基青陣理事長張之豪表示,今年是第二年辦文化祭,看到滿滿人潮讓他很感動,「我們不只是清掃,會結合社區做出好成績」。除文創市集及表演活動外,還有攝影展、防空洞、古厝導覽、親子闖關遊戲等,歡迎民眾體驗。

兒童節父母陪一天…基隆市長夫人 變故事媽媽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3 10:12 聯合報 記者林孟潔/基隆報導


image
市長夫人吳秋英(中)昨到社區教保資源中心說故事,逗得孩子樂開懷。 圖/市府提供
分享
基隆社區教保資源中心昨邀請市長夫人吳秋英為孩子說故事,她頭戴氣球帽,語調活潑輕鬆,配合肢體動作,吸引孩童的目光主動舉手搶答,拿到小禮物很開心。

社區教保資源中心常舉辦親子活動,父母帶孩子一同參與,昨天吳秋英到場為小朋友朗讀繪本。她說,親子共讀是很好互動方式,透過討論故事、營造劇情,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好,希望家長一起為孩子說故事,讓關係變得更緊密。

數十位父母昨天上午10時帶心肝寶貝到教保中心,吳秋英一走進會場受到小朋友熱情鼓掌歡迎,她手拿暗藏機關的繪本,搭配誇張生動的語氣,成功抓住孩子的心,帶領孩童沉浸書香世界。

吳秋英最後送上小禮物,提前祝賀在場的孩子兒童節快樂。教保中心認為小朋友最棒的禮物是父母的陪伴,期盼父母陪孩子多閱讀、多運動,幸福快樂成長。

頭城長青農園 免費教種有機蔬果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3 10:12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頭城報導


image
頭城鎮公所將圖書館旁的閒置土地,提供給長青學會做為長青農園。 記者廖雅欣/攝影
分享
宜蘭縣頭城鎮公所將鎮立圖書館旁閒置地交給頭城鎮長青進修協會認養,代為維護管理,打造成「長青農園」,並開園藝班,免費指導學員種植有機蔬果和花卉,未來收成的蔬果將提供長青食堂作為食材,既可學習又做公益。

被用於長青農園的兩塊土地,位於頭城鎮立圖書館旁。鎮公所表示,這是公共設施保留地,104年地主為取得容積獎勵,捐贈給頭城鎮公所,在捐贈前,一部分任其荒蕪,一部分則被附近居民占用種菜。

因鎮公所暫無公共設施開發計畫,為妥善管理運用,委託給頭城鎮長青進修協會代為維護管理,規畫為「長青農園」,並與鎮立圖書館合作開辦長青學苑園藝班,聘陳枝萬老師免費指導學員有機蔬果及花卉的種植,並實地栽植作物。

「種菜讓老人家變年輕有活力。」頭城長青進修學苑理事長蕭松桂表示,長青農園有176坪,規畫為20道菜股,民眾都可以報名進修長青學苑園藝班,體驗有機小農的田園樂趣。

鎮長曹乾舜說,閒置土地再利用,交給民間社團認養,可節省公帑,也有效利用,長輩們習得田園種菜的方法,達到養生交流的效果,種出來的作物除讓學員交流學習成果,也可以免費提供給鎮內的長青食堂作為養生食材,讓長青族的快樂學習也能兼做公益。

園藝課程即日起至7月1日止,每周四下午2點至3點半授課,分室內課,包括育種、病蟲害、土壤改良等理論教授,另有菜園栽種實作,種植有機蔬菜、水果和觀賞作物等。意者可洽頭城鎮立圖書館03-9777092。

三山國王壽誕 好客文化季登場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3 10:12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image
客家社團展現苦練已久的舞技。 記者徐庭揚/攝影
分享
花蓮縣昨天慶祝三山國王壽誕,並在花蓮市護國宮舉辦好客文化季,展現客家傳統歌舞及美食。

花蓮境內各客家社團積極參與,展現苦練已久的歌喉、舞技、琴技,相當熱鬧。縣長傅崐萁與市長田智宣等人手捻香束,向三山國王祝禱,祈求國泰民安。

傅崐萁頒發三山國王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林勝煌、管委會幹部及顧問等人的聘書,期勉他們能為深耕客家文化繼續努力。

花蓮市長田智宣表示,花蓮市客家信仰中心以「北三山、南伯公」為主,市公所希望透過好客文化季活動,提升花蓮客家藝文活動的參與感,培育客家文化藝文人才,串連新客庄文化運動、結合在地客家文化向下扎根,以創造客家在地民情風貌,擴大客家文化新面向與視野。

田智宣指出,市公所爭取客委會補助850萬元,逐年修繕「北三山、南伯公」兩處信仰中心,未來還要恢復客家傳統信仰、聚落營造、語言扎根、產業再造等,再現花蓮市客家風華。

吉拉米代部落 推廣加值農業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3 10:12 聯合報 記者游婉琪/花蓮報導


image
吉拉米代部落推廣加值農業,族人自製爆米香。 圖/花蓮農改場提供
分享
花蓮縣富里鄉吉拉米代部落以水梯田景觀聞名,為推廣加值農業,增加有機水稻及水果利用價值,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舉辦部落米食與水果加工管理班,率領族人炸米香、製作果醬。

吉拉米代部落主要作物為水稻、果樹等,百年水圳滋養部落的農作物,水梯田的景觀更是難得一見,孕育豐富的文化及生態,吸引許多遊客。族人迎合休閒觀光的在地優勢,規劃部落旅遊,花蓮農改場辦理農產品加值課程,協助部落小旅行發光發熱。

課程配合族人需求及農業發展,花蓮農改場由食品加工博士邱淑媛擔任講師,講授簡易米食與水果加工產品開發、炸米香(鍋巴)、味噌、玄米茶、梅子果醬等。

族人宋雅各說,平時種水稻、梨子,接待遊客時,就成為部落的解說導覽員。趁著4天連假,正好把簡易加工課程現學現賣,增添樂趣。

部落青年藍姆路.卡造也說,農改場提供課程非常符合部落的需求,把現有農產品加工成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為部落農作物另闢一條路。豐南社區發展協會王晉英理事長建議,未來可以再安排部落其他農產品的加工課程,增加價值。



打球看電影…花蓮崇德國小給兩節自由課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3 10:12 聯合報 記者游婉琪/花蓮報導


花蓮縣崇德國小今年的兒童節禮物很不一樣,學校開會討論後,利用「彈性學習節數」時間,送給全校學生兩節「自由課」,讓學生自由選擇要到操場打球或看電影,校園洋溢歡樂兒童節氣氛。

崇德國小校長黃麗花說,今年兒童節除發送全校學生秀林鄉公所贈送的文具組、代表「平平安安」的蘋果外,學校特別規劃電影欣賞、操場球類與體能活動、圖書館閱讀、電腦教室自由使用等活動,讓學生可以在兩節課內自由選擇。

此外,學校也發放榮譽卡點數兌換贈品。二年級林同學開心表示,終於可以換到朝思暮想的蛇板。黃麗花鼓勵其他小朋友向他看齊。

跟著節氣玩 走讀「花蓮365」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3 10:12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image
O’rip創辦人王玉萍分享採訪過程中看到的事物。 記者徐庭揚/攝影
分享
跟著節氣過生活,會看見什麼樣子的花蓮?O’rip創辦人王玉萍以1年時間重新看見花蓮,發表新書「花蓮365」,昨天在門諾醫院薄柔纜禮拜堂,與攝影師鍾順龍對談從他們眼中看到的花蓮。

花蓮縣有1市2鎮10鄉,王玉萍跟鍾順龍上山下海,踏遍每個角落,從2014年底進行了1年採訪攝影的書,隨著節氣、時令,花蓮的那個角落有那些特殊的節慶、活動、美食,1天1篇,記錄花蓮的美好,表達花蓮美麗的樣子,讓遊客日日到花蓮,都能找到好玩之處。

攝影師鍾順龍曾在台北的雜誌任職,近年返鄉創業,專職農務及視覺藝術創作。鍾順龍透過照片,讓大家看到花蓮樸實的美,因為花蓮被大山大海包圍,除了太魯閣、清水斷崖、金針花等特色景點外,在花蓮,即便是平凡的生活周遭事物,他都能拍出獨特的風味,搭配文章敘述,就如同一本精采的旅遊指南。

王玉萍說,移居花蓮13年,開始寫這本書時,驚覺並不瞭解這塊美麗的土地,因此央求出版社給她1年時間重寫,最後採納廖美菊老師的建議,以「節氣」跟著這塊土地一起生活,寫出了這本「花蓮365」,記錄花蓮大小豐富的故事。

王玉萍分享1張美崙溪出海口的照片,是她與鍾順龍最後一次出門拍照,經過曙光橋時,鍾順龍按快門,當時文章中並沒有使用,因編輯告知她「漏寫了1月31日」,讓她重拾那張被遺漏的照片。

她說,一開始並不知道要寫些甚麼?當她看見照片中不遠處,是花蓮港擴建被炸毀時,讓很多老花蓮人流淚、象徵花蓮人精神的白燈塔,也因此補上了這篇屬於老花蓮人記憶的白燈塔,讓人能回到過去探索、回味。


花蓮文創園區野餐 向日廣場樂玩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3 10:11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image

花蓮文創園區連續4天舉辦「a child zone」野餐日活動,讓孩子們開心地在草地上奔跑。 記者徐庭揚/攝影
分享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清明暨兒童節連假昨天展開,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連續舉辦4天「a child zone」野餐日活動,將園區小草地化身為大客廳;花蓮區漁會在向日廣場舉辦有吃、有玩的「歡慶兒童節」活動,讓民眾感受花蓮特有海洋風味。

昨天是連假第1天,許多家長趁著好天氣帶著孩子到花蓮文化園區野餐,園區草地上隨處可見野餐墊、帳篷及精緻餐點,孩子在音樂表演中隨意奔跑,每個人都露出笑容,大人則坐草地上欣賞表演。

花蓮文創園區副總經理傅廷暐表示,不同於以往的大自然郊外野餐,文創園區希望讓民眾體驗被花蓮舊酒廠老建築包圍、享受親子野餐的樂趣,也藉此更認識製酒的老故事;這次活動也與東華大學藝創系合作,規劃一系列親子同樂的趣味活動、摸彩、各類精彩展演等。

即日起至4月5日,園區也邀請那魯灣手藝工坊、三鑫二藝文創設計、春天寫作等店家教民眾製作手工藝或桌遊教學,讓親子在連續假期享受幸福時光。

花蓮區漁會在向日廣場的活動也熱鬧非凡,廣場有中及日式海鮮料理、魚丸湯與魯肉飯等小吃,還有趣味逼真的3D立體彩繪牆、各式伴手禮、DIY體驗教學與租用電動機車的環保遊程等,並設置兒童遊戲區,大草坪更有特技風箏表演。

不少遊客帶著家人、子女享受搭遊艇快感,一趟30分鐘的花蓮港遊程,從海上眺望中央山脈,以及越過堤防外的太平洋,「都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image
花蓮區漁會在向日廣場設置兒童遊戲區,小朋友玩得非常高興。 記者段鴻裕/攝影
分享

台東桐花祭 品茶、聆樂、野餐趣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3 10:12 聯合報 記者羅紹平/台東報導


image
50個三代同堂祖孫家庭共300人昨天在台東縣鹿野龍田桐花大道,聽著國樂、欣賞著桐花之美,品嘗客家美食,共享悠閒與天倫樂趣。 記者羅紹平/攝影
分享
「2016台東桐樂會」台東鹿野桐花祭活動,昨天有一場茶與桐花的對話活動,上午吸引數百位遊客在鹿野龍田桐花大道賞桐花、品茗;下午更有50組三代同堂祖孫300人體驗野餐趣,現場另搭配烏克麗麗及國樂表演,讓人領受不一樣的客庄情懷。這項活動將持續到本月10日下午4時止。

今年台東桐花祭,結合美麗的桐花,香醇的福鹿茶,4月2、3、9、10日等假日,都安排福鹿茶與桐花對話的茶席服務,以及客家樂舞的節目表演,讓遊客可以在桐花大道免費品飲福鹿茶,欣賞客家文化之美。

主辦單位在活動期間,現場設置解說服務站、導覽解說服務,及龍田單車深度文化尋寶趣,還有好客巴士服務,預約電話0932-707763,廖中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