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梅雨怪 慎防土石流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10 02:34 聯合報 楊之遠/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主任(台北市)


春夏之交,太平洋高氣壓逐漸發展,開始與大陸高氣壓在台灣及華南地區相遇,當太平洋海域濕暖氣團,遇到大陸北方的乾冷空氣時,便會產生大量對流活動而降雨。

在五月到六月上、中旬時,雙方勢均力敵形成滯留鋒面,在台灣及華南一帶徘徊,中尺度對流系統就會沿著滯留鋒面雲雨帶發展,經常在台灣及華南地區造成豪雨災害。

滯留鋒的降雨面,通常由南向北移動,往往出現長達三十多天降雨時期。梅雨期間的強降雨預測,亦形成氣象人員關注及頭痛議題。

過去資料顯示,台灣地區梅雨期,降雨量、降雨時間變化大。每年梅雨期內,平均有四至五個梅雨鋒面系統影響,梅雨期內的平均降雨量為四五○到五○○毫米,為年平均雨量的四分之一,是颱風季節前,中南部地區水庫最重要的降水來源。

一九八○年台灣沒有梅雨,形成空梅,中南部地區水稻及蔬果之成熟期,因天氣晴朗而豐收,但水庫水位下降。一九九三年六月一至二日梅雨鋒面對流系統,在苗栗至台中一帶造成大豪雨,導致豪雨成災,不僅鐵公路中斷,農林、漁、牧亦災情慘重。

可見台灣每年梅雨期的降雨,有很大差異,亦不穩定。因此氣象單位雖然要暸解梅雨期的長短,但更應注意梅雨鋒面系統所伴隨的豪雨所可能造成之災情。

台灣今年梅雨季來得晚,六月二日的梅雨鋒面在桃園蘆竹、大園及觀音地區降下豪雨,使國桃園國際機場發生嚴重淹水,影響航班。

比較有趣的是,中國國家氣候中心確認,今年江南地區五月廿五日入梅,較常年偏早十四天,在長江流域及華南各地造成淹水。顯示今年太平洋高氣壓與大陸高氣壓對峙幅度變化增加,一反過去台灣較華南地區先入梅的情況。

筆者認為,今年台灣地區梅雨期可能會減短,但未來仍可能有二至三個鋒面系統,梅雨量即使不致增加,仍需防範鋒面持續強降水引發的豪雨及土石流。

建議政府在梅雨期未結束前,提高中央及中北部縣市政府災害應變中心的警戒程度,慎防豪雨造成洪水淹水,出梅前民眾應儘量減少泛舟或溯溪活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