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復建石滬 老工匠動口、年輕人動手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03-18 00:36聯合報 記者胡蓬生、黃瑞典/苗栗報導
5EB9FBFA-6F04-4293-B07C-643E94393889

退潮時漁民在合歡石滬內捕撈。 圖/紀介五提供
苗栗縣後龍鎮外埔里長許素瑋等人成立石滬文化永續維護協會為保存石滬不遺餘力,盼傳承石滬建造、修護技藝,後龍鎮公所也著手在外埔漁港旁復建1座石滬,盼提供休閒旅遊及文化傳承,石滬保存露出一線曙光。
許素瑋指出,石滬往往因颱風、巨浪侵襲破損,必須經常維護,但石滬建造、修補的專業技法隨老一輩凋零出現失傳危機,後龍外埔海岸僅存合歡、母乃2座石滬,地方分別成立產銷班,也推動成立石滬維護協會,培育石滬修補技術人才。

她說,後龍石滬使用卵石石材,與澎湖等地區使用咾咕石或玄武岩不同,因卵石平滑,要卡緊堆疊難度高,外地曾以蛇籠方式建造石滬,但在外埔沿海如用蛇籠修補石滬,幾個潮汐下來就被沖走,還是要靠在地老工匠的傳統技法修補。

許素瑋表示,外埔有能力維修石滬的老工匠僅剩3人,都是8、90歲的老人家,近年修補石滬都是老工匠「動口不動手」的方式指導年輕人施工,協會成立3年來成員已有60人,年齡層從20多歲到90多歲,老中青三代一起為保存石滬文化努力。

後龍鎮公所向台電爭取經費籌畫復建1座石滬,鎮長朱秋隆表示,原先選擇的地點在合歡石滬南邊的「大新滬」遺址,但勘察地形及海象後,決定改在較靠近外埔港的「新滬」遺址施工,利用舊有的石滬基礎重新修復,將辦理發包,希望早日完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