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版「達文西密碼」…彰市聖王廟門 神像變出雙頭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8 01:07 聯合報 記者林敬家/彰化報導


image
彰化市聖王廟廟門出現兩個身高不一、服裝各異的雙層圖畫。 記者林敬家/攝影
分享國定古蹟彰化市聖王廟有283年歷史,最後一次整修在民國80年,廟門彩繪的顏色逐漸斑剝,民眾最近發現廟門出現雙神像,原畫像後面有另一張臉,身穿不同衣服,出現雙頭神像。
民眾質疑「難道像達文西畫作背後藏有另一幅素描」,聖王廟門藏有台灣版「達文西密碼」?聖王廟解釋,廟門圖像多年前修補時,未刨除舊圖,顏色剝落不均勻,才又露出舊圖。

「怎麼會有雙頭神像?」民眾參觀聖王廟門發現圖像斑剝嚴重,兩旁文官的畫像幾乎看不出人的樣貌,奇怪的是,原本身穿黃綠衣的圖像後方,若隱若現看出另一幅畫像,體型高過半顆頭,服裝也為藍紅色組合,民眾嘖嘖稱奇。

彰化文史老師石錦明說,聖王廟門中間圖像為手拿斧頭的神像,研判是武將「神荼鬱壘」,龍邊與虎邊門上神像則為文官祈福門神。

廟方說,陽光直射廟門,近年門上的彩繪斑剝嚴重,彰化市民代表會多次討論將廟門拆掉重做,礙於國定古蹟,文資專家多次探勘,都認為保留原貌最好。

彰化市公所寺廟室主任林大猷表示,文化部文資專家多次到聖王廟討論是否需要還原廟門原貌,礙於時代久遠人像考究困難,考量「新舊圖案都具歷史價值」,目前朝維持現狀,妥善保存為主。

彰化聖王廟又稱威惠宮或開漳聖王廟,由雍正帝於1732年(雍正十一年)所立,是漳州人的主要信仰神祇,200多年來歷經烽火戰亂及多次維修,現在為地方信仰中心,民國74年被指定為國定古蹟,80年重修,5年後修復完成,廟門當時重新彩繪直到現在。

寺廟室員工陳佳蓉長期在聖王廟服務,她表示,與其拆除廟門重做,不如將資源投注在維護古蹟上,防漏水、白蟻為佳。

●「聯合報Focus」App 每天早晚推出2次,每次8到10則最新必讀新聞,打開手機就有。只要下載「聯合報Focus」App,就有精寫精摘的好新聞。




生活
不打獵了! 鄒族勇士學織布
image
人數第二少的鄒族,傳統織布技藝正在流失。
部落辦織布班,68歲族人也加入,一起為延續傳統、創新而努力。
鄒族是台灣僅次於賽夏族,人數第二少的族群,到1月底才6000多人。鄒族傳統的織布技藝和族群人數一樣正在流失,嘉義的來吉部落最近辦織布班,30名男女族人群集低頭學織布,努力保存老祖宗的手藝。

image
阿里山鄒族來吉部落最年長的織布男人浦匡宗,雙手抱著改良的桌上型織袋機。記者呂慧瑜/攝影

織布技藝不再 織布機當樂器

來吉部落位於阿里山深山,隨著耆老凋零,鄒族老祖宗的織布技藝在這裡幾乎已經失傳。年輕一輩對織布毫無印象,甚至把早期族人使用的超大型織布機,誤當成是阿美族的樂器敲擊,鬧出笑話。
「該是找回織布技藝的時候了」,來吉村長武正清表示,織布在村裡失傳很久,他小時候曾在現在的蘭后山莊看過大型織布機,但已是40多年前的事;族人想找回織布技藝,是意識到「織布真的是鄒族重要的傳統」。

image
傳統織布最難最費時的部分,就是一開始的「整經」拉線配色最麻煩。記者呂慧瑜/攝影

重視傳統工藝 男女投入織布

嘉義縣原住民婦女永續發展協會積極推動原住民傳統及創新織布技藝班,理事長鄭玲玲去年底邀請泰雅族彭秋玉及鄒族鄭微微2位織布經驗豐富的老師,合力教導來吉部落找回編織技藝,提升族人對傳統織藝的認同與興趣。
30名學員中有6名男性,最年輕的大學才剛畢業,最年長的是68歲的浦匡宗。留著一把鬍子的浦匡宗是林務局道班員退休,目前擔任部落工藝師,擅長竹編及木雕。為延續織布技藝,他加入織布班,成為最年長的男性學員。平常話不多的他,一句「男人不能打獵,來學女人織布」,點出族人對於傳統工藝的重視。



image
image

來吉織布班學員陽愛珍,欣喜拿出自己創意巧思編織的粉色圍巾、包包及背帶。記者呂慧瑜/攝影

紅黑藍傳統色 加入創新思維

鄒族傳統織布主要運用在服飾上,特色是保留台灣藍鵲羽色,以代表勇氣的紅、力量的黑及漂亮的藍3色為主色。3個月的織布班結束後,族人仍三三兩兩聚集部落涼亭織布,相互交流分享。
除延續傳統,學員們也勇於創新;為增加色彩靈活度,除傳統的紅黑藍3色,也運用亮眼的粉紅、橘色等,並設計小包包等符合現代需求的產品。鄒族織布文化不但在年輕一代手中延續,也在族群文化與現代生活中交織出共鳴。
聯合報/呂慧瑜 報導
聯合報/王燕華、楊金嚴、柯永輝、黃瓊慧、劉宜峰 製作
主圖/呂慧瑜 攝影


白沙屯進香 「吉祥疏文」填寫香丁腳姓名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8 01:08 聯合報 記者張弘昌/通霄報導


image
報名限隨白沙屯拱天宮媽祖南下北港進香的香丁腳,廟方依古禮在吉祥疏文內填寫姓名。 記者張弘昌/攝影
分享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媽祖南下北港進香,廟方依進香儀式把報名的香丁腳姓名寫進「吉祥疏文」,在刈火恭讀後,把疏文送到萬年香火爐內火化,再用香擔挑返拱天宮,完成進香刈火儀式。
拱天宮管理委員會總幹事陳春發表示,受理香丁腳填寫報名表時,一再叮嚀「字跡工整、不潦草」,用意是書寫吉祥疏文時不會寫錯姓名。

今年共有1萬9926人報名,依古禮恭讀吉祥疏文時,要逐一念出香丁腳姓名,刈火儀式需要一口氣念完,要花費不少時間。

陳春發說,每張疏文可填寫162名香丁腳姓名,今年派員分工共書寫了123張疏文,恭讀時也派50多名志工,每人分2到3張疏文同時恭讀,避免儀式冗長耗時。

陳春發說,依媽祖的靈力,可同時聽到多人齊念疏文,報名時如發現香丁腳姓名特殊,為避免恭讀時念錯,會仔細詢問讀音,加註注音符號,否則志工會翻查字典加註正確讀音,這些細節很重要。

恭讀「吉祥疏文」祈求媽祖庇佑植福後,再以火勺掏引聖火到白沙屯「火缸」火化,再送入「香擔」貼上封條後,一路挑擔引回白沙屯不得熄滅,火苗的遞引象徵媽祖萬年香火流傳、光明不滅,火化疏文也是回宮開爐後,供信徒取用的香火。

台東修日式建築 開發文創聚落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8 01:08 聯合報 記者羅紹平/台東報導


image


台東縣政府積極規畫辦理「台東市民權里日式建築宿舍群」整修,已修復完成的日式建物散發復古幽情。 記者羅紹平/攝影
分享台東縣政府積極規畫辦理「台東市民權里日式建築宿舍群」整修,開發成台東舊街文創產業聚落,第一棟日式宿舍修復完成,縣府昨天舉行記者會,高鐵前董事長歐晉德等小時候住過這邊的原住戶也出席活動憶當年。
縣長黃健庭表示,縣府已完成12棟宿舍撥用程序,未來會持續辦理修繕維護,也將進行招租作業,歡迎文創業者及團體進駐。

日治昭和時期設台東高等女學校(現台東女中),為安頓教職員,日式宿舍群即興建於學校附近民權里內,這裡曾是台東市最繁華街區,承載許多老台東人的共同記憶,刻劃台東居民的生活紋理。

曾住過這邊的原住戶謝秉衡、謝秉純、謝秉奇三兄弟,及高鐵前董事長歐晉德,還有李泰銘(已故音樂大師李泰祥之弟),都從外縣市趕來參加活動,回到最懷念的記憶場域,分享他們過去在此的生活點滴。

黃健庭昨天配合演出,身著40年代,台灣光復後流行的服裝吊帶褲出席,謝家三兄弟則牽著復古腳踏車入場,為記者會揭開序幕,整體氛圍讓人感覺走進時光隧道;歐晉德說,每次作夢,夢境就是小時候台東的街景,讓全場人士都覺得溫馨。

黃健庭說,他也是在日式宿舍長大(縣長官邸),6年前回到那裡作主人,去年為縣長公館辦理百年慶活動。他上任後積極與國有財產署協商辦理日式建築或宿舍的撥用手續,第一批有4間,最近再獲8間同意撥用,縣府將繼續爭取中央補助,完成宿舍群整修。

縣府文化處長鍾青柏隨後說明縣府招租委外經營作業,發展台東舊街文創產業聚落目標,4月公告招標須知及辦理說明會、6月召開評選會議,預計8月進駐,盼有意參與民眾或廠商提出5到10年或長遠性規畫藍圖及公共回饋方案等,共同建立專屬台東的文創品牌。

image
台東縣政府積極規畫辦理「台東市民權里日式建築宿舍群」整修,已修復完成的日式建物散發復古幽情;高鐵前董事長歐晉德(右),還有李泰銘(左)、台東縣長黃健庭對日式宿舍都有訴說不完的甜美回憶。 記者羅紹平/攝影


咖啡豆拼貼蒙娜麗莎 等您加入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8 01:07 聯合報 記者蔡孟妤/高雄報導

image


「遇見杯上的幸福時光─咖啡與茶」特展,用咖啡豆拼貼蒙娜麗莎。 記者蔡孟妤/攝影
分享
image
「遇見杯上的幸福時光─咖啡與茶」特展,專人現場煮土耳其咖啡供品嘗。 記者蔡孟妤/攝影
分享很多人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喝咖啡,藉此提神醒腦,但多數人不知道,其實咖啡要「喝對時間」才有效,美國有研究指出,要讓咖啡因的功效得到最大發揮,要上午9點半到11點半之間喝最有用。
高雄夢時代購物中心即起至4月17日舉辦「遇見杯上的幸福時光─咖啡與茶」特展,介紹咖啡的歷史文化,還有收集各種咖啡知識的「知識牆」,讓人們更了解咖啡。

例如有美國神經科學家研究認為,喝咖啡要選在體內皮質醇降低時的上午9點半到11點半喝最有效,因為皮質醇下降時最易感到疲憊,對咖啡因的耐受度也較低,因此會最有效,其他時間若碰上皮質醇分泌較多,得喝越濃才覺得有效。

收藏家李秀英在現場展出960多個星巴克杯,她說,10多年前第一次喝到星巴克的拿鐵,從此著迷,並開始收集周邊商品,後來親友知道她的收集嗜好,也開始幫她收集,不知不覺就累積近千個,現在目標是要破「千杯」大關。

現場還有一幅大型「蒙娜麗莎」畫像,邀請民眾一起用咖啡豆製作,預計要貼上1萬顆豆才能完成。另外還有品茶等茶類活動,讓愛茶者也能找到品茗的樂趣。

image
「遇見杯上的幸福時光─咖啡與茶」特展,可從咖啡地球儀聞世界各地出產的咖啡豆香。 記者蔡孟妤/攝影
分享


書法大師「力道」足 高齡90寶刀未老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8 01:07 聯合報 記者李京昇/斗南報導


image
書法大師陳岳山(左)高齡90歲,仍能寫出充滿力道的書法作品。 記者李京昇/攝影
分享斗南鎮書法大師陳岳山,58歲從教育界退休後學習書法,國內外獲獎無數,高齡90歲寶刀未老,能夠揮毫寫出150多公分的長字畫,也能寫出小於10硬幣的字體,受雲林縣政府邀請,將於4月2日在文化處展出150幅歷年代表作品。
陳岳山表示,兒時常為父親磨墨,耳濡目染,但未曾刻意練字,直到在斗南國小任教時才開始寫字,退休後正式學書法。

他獨特的字體和運筆,聲名遠播屢辦個展,不僅在宣紙上揮毫,更有陶板、竹藝、瓷器等書法創作。美國總統歐巴馬、總統馬英九、南非總統曼德拉和中國大陸天獅集團總裁李金元等政商名流,都有收藏他的作品。

2009年陳岳山寫下「再造美國雄風」致贈歐巴馬,歐巴馬相當賞識,去年12月曾盛邀他到美國白宮作客;但礙於年紀大不便長途跋涉,回絕了美意。

陳岳山說,曾有人向他說,他的書法字體寫得非常美,一定要傳承下去,但他年事已高,沒法開班授課,不過只要有心想學,都歡迎帶著字畫來砌磋,他會親自指點竅門。

「書法要注重力道之美」陳岳山表示,書法創作有很多花俏筆法或字體,但他認為那不是書法的精隨,寫字重要的是「力道」,年紀對他來說不是問題,將會永遠書寫下去。

傳承技藝 鄒族男不打獵學織布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8 01:07 聯合報 記者呂慧瑜/嘉義報導


image
阿里山鄒族來吉部落,找回險些失傳的織布技藝。 記者呂慧瑜/攝影
分享阿里山鄒族來吉部落的傳統織布技藝失傳多年,為找回老祖宗的織布傳承,去年底開始,族人在農閒之餘,就會聚在部落涼亭,一起相互學習織布技巧,誓言要將織布技藝傳承下去。
「織布失傳真的很久很久了!」來吉村長武正清表示,小時侯曾在現在的蘭后山莊看過大型織布機,但已是40多年前的事,大家會想找回織布技藝,是意識到「織布是鄒族重要傳統」。

武正清說,隨著年長老婦去世及失能,織布情景對現在族人來說,幾乎是沒有記憶的,年輕一代族人,甚至把早期坐在地上的超大型織布機,誤當成是阿美族的樂器敲擊,鬧過不少笑話。

來吉織布技藝班30名學員中,男生學員就有6位,最年輕的剛大學畢業,最年長的是68歲的部落工藝師浦匡宗。浦匡宗笑說「男人不能打獵,來學女人織布!」點出部落重視傳統工藝,比起狩獵更重要。

「織布是女人工作,沒想到男人織的更好」,織布班學員陽愛珍說,族人在交流學習時,她發現男人的配色與編織及手的靈巧細膩度,遠遠贏過女人,這也讓前來授課的泰雅族織布老師相當驚訝。

從林務局道班退休的浦匡宗,是部落著名工藝師,平時喜愛創作竹編及木雕等作品,為延續部落織布珍貴技藝,去年加入原住民傳統及創新織布技藝班,經3個月學習,成為來吉部落最年長的織布男人。

來吉部落隨著遊客增多,除大家熟知的木雕工藝品,現在族人找回傳統織布,保留以台灣藍鵲羽色為概念的鄒族服飾,以代表勇氣的紅、力量黑及漂亮藍3色為主軸。

族人為增加色彩靈活度,織布選色加入個人創新藝術思維,讓傳統鄒族織布文化,在年輕一代手中交織出族群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共鳴,把自己部落技藝傳承下去。

image
阿里山鄒族來吉部落最年長的織布男人浦匡宗,雙手抱著改良的桌上型織袋機。 記者呂慧瑜/攝影
分享

列冊名人故居 南市韓內科診所揭牌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8 01:07 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image
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上知名的韓內科診所,是已故名醫韓石泉的故居,老建築門前心型的綠色植栽相當醒目。 記者修瑞瑩/攝影
分享台南市民權路上的韓內科診所,是許多府城人共同的記憶,大門前大大的綠色心型植栽,吸引路人的眼睛,當年曾是韓石泉執業所在,目前則由他的兒子韓良誠與孫子韓誠一,共同在原址行醫,昨天揭牌,成為台南列冊的名人故居之一。
台南市文化局表示,從去年起針對台南市的名人故居陸續掛牌,已完成9處,韓石泉故居為第10處,而目前列冊的台南市名人共有152位,未來將一一掛牌,紀念這些歷史名人。

韓石泉(1897-1963年)1918年從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1928年在民權路現址開設韓內科,1940年取得熊本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返台後繼續行醫,前後長達44年。

228事件發生時,台南情勢一度混亂,韓石泉與社會賢達成立台南市治安協助委員會,並擔任228處理委員會台南市分會主委,出面安撫群眾,提出「不擴大、不流血、不否認現有行政機構及政治問題以政治方法解決」4項原則,讓台南市在228中成為犧牲最少的縣市之一。

昨天的揭牌儀式,市長賴清德參與,許多醫界前輩也到場,賴表示,韓良誠是他的老師,能為老師父親故居揭牌,深感榮幸。

韓良誠表示,228時父親的作為並非所有人都接受,當時還有人到家門口叫罵,但父親問心無愧,坦然面對,到今天看來,當時的氣氛之下,父親能那麼做是非常勇敢的。

宜蘭長埤湖步道擴建 深入西側秘林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8 01:07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宜蘭報導


image
宜蘭縣長埤湖環湖步道目前只有東側,為讓民眾也能欣賞到西側的美景,三星鄉公所正在進行步道加長擴建。 記者吳佩旻/攝影
分享三星鄉長埤湖風景區景致宜人,每逢假日,人潮絡繹不絕,但湖畔步道只有東側,長約500公尺,無法近窺西側的山林美景,許多遊客覺得可惜;三星鄉公所目前正擴建環湖步道,將步道延長至山麓森林中,未來遊客將可遊山環湖,體驗多種生態美景。
長埤湖風景區有湖水、陡峭林地及頁岩等多樣地形風貌,海拔135公尺的湖泊,坐擁青天翠巒,終年不乾涸,呈現碧綠水色。園區有住宿區、露營區及健行步道等,是熱門景點。

三星鄉公所日前向交通部觀光局爭取900萬元經費,規畫「長埤湖西側環湖步道計畫」,去年11月完成第一期工程,興建258公尺山林自然步道,12月將原有的500公尺湖濱步道加長擴建148公尺,並興建2處觀景平台及50公尺階梯,通往隱藏山林中尚未曝光的小瀑布,全長近1公里。

環湖步道入口可見湖光山色,進入山岳後,可欣賞自然山麓生態及豐富原生林相,夏季湖邊步道白天有蝴蝶漫飛,晚上有螢火蟲點燈,還有機會看見老鷹。

「歡迎大家來玩。」鄉長黃錫墉說,長埤湖西側環湖步道預計4月中旬完工,5月正式對外開放,沿步道走一圈約30分鐘,屆時鄉公所將加設植被及物種介紹立牌,讓更多遊客了解長埤湖的生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