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Fed老練穩健 儼然「全球央行」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8 02:3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穩紮穩打,16日不僅決定維持利率在0.25-0.5%不變,並將今年底的預估利率由1.4%降為0.875%,即今年內升息次數由四次減為二次,與歐洲央行持續「加碼」寬鬆政策,及日本央行的「暴衝」式作風相比,顯然老練且穩健得多,金融市場也多以正面回應。展望未來,Fed並未改變原訂的升息方向,只不過是把腳步放得更慢一些。

今年初以來金融市場一度劇烈動盪,也使桑默斯等著名經濟學者對美國經濟產生衰退的疑慮,投資專家吉姆.羅傑斯更斷言衰退的機率達百分之百,但觀察美國陸續公布的指標顯示,經濟情況大致上仍然堅實。六個月來平均每月就業人數增加23.5萬人,失業率也降到Fed所定義的充分就業水準(4.9%);惟依據長期失業及工資上升情況顯示,勞動市場仍有成長空間。簡言之,就業雖熱,但並未過熱。

通膨方面也有所進展。元月個人消費支出平減指數比去年元月上升1.3%,而在之前的13個月都不到1%,核心個人消費支出更上升到1.7%,距離2%的目標已經不遠;另外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也比元月上升0.3%,大於預估值。再從國際市場觀察,2月中以來國際油價已反彈約40%(由於油價起彈點較低,故漲幅甚高);美股今年來的跌幅一度超過10%,但現在已縮減到僅1%上下;原本強勢的美元,今年來對多種貨幣的平均匯率貶值1.3%。

總體來看,美國就業成長,家庭支出增加,通膨出現回升信號,金融市場相對穩定,顯示Fed並非完全沒有升息的正當性。但考慮國際經濟疲軟及美元累積升幅對製造業及出口的壓力未減,因此不僅決定暫不升息,更把今年升息次數預估由四次減為二次。

Fed這次既不升息,又下修通膨預估及利率預測,更強調金融市場動盪與全球成長減緩等「風險」,顯然會議的政策立場傾向於「鴿派」。元月來的股市下跌及美元貶值,估計對美國金融情勢的緊縮效應已相當於升息1個百分點。如今市場雖稍趨穩定,但脆弱的程度仍經不起任何政策面的風吹草動,甚至連歐洲及日本央行採取的寬鬆措施也曾經被視為「利空」。面對當前全球對各國央行「無能」的批評甚囂塵上,Fed選擇「不做無益,以害有益」的作法,既穩健且明智。

再從全球角度觀察,國際貨幣基金等機構已一再修正成長預估,而歐、日央行更持續擴大寬鬆規模,從量化寬鬆(QE)、負利率,到當今流行的「直升機灑錢」主張,而中國人民銀行也調降存款準備率,如果Fed連續升息,將更加凸顯出全球貨幣政策嚴重「背離」。以往Fed的決策基本上是考慮國內的經濟情勢,但在當前的情勢下,Fed顯然、且必須將自己提升到「全球央行」的地位;而要扮演此一角色,則Fed必須讓美國的通膨上升力道,足以抵消其他國家的通縮壓力。

儘管目前Fed的立場是偏向「鴿派」,但並不表示持續升息、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基本立場已有所轉變。主席葉倫在記者會上指出,「4月仍有升息的可能性」,毫不鬆口,且市場也預期6月升息的機率「過半」。這其實是對政府及國會持續施加壓力,要求「怠惰的政府」也必須端出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以刺激需求,不能讓Fed一直唱獨角戲,更何況寬鬆貨政策的效用已經進入「報酬遞減」的階段。

反觀歐洲央行,顯然只思讓貨幣政策持續寬鬆,完全不顧政策失效及可能對經濟造成的扭曲作用;日本央行的負利率措施,更枉顧日本人口高齡化及重視儲蓄的社會與文化背景,引發民怨沸騰。更嚴重的則是寬鬆貨幣政策只會讓政府束手不動,使振興經濟的時機不斷流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