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岸經貿競合需遊戲規則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02 02:24 聯合報 莊奕琦/政治大學經濟學系特聘教授(台北市)


當雙方存在政治敵意時,更緊密的經貿往來,反而會加深政治敵意的疑慮。

二○○八年展開兩岸大三通,一○年簽定ECFA,促進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與制度化,其結果是迎來一四年三月的太陽花運動,即是明顯寫照。近來台積電到大陸投資,紫光欲入股矽品和南茂,擔心核心技術外流與破壞我半導體產業鏈,這已不只是政治上的疑慮,而是經濟可能被掏空的事實。

商人無祖國,在商言商,自不待言;個體廠商的商業利益未必符合整體國家利益,更非贅語。故以兩岸經濟規模量體的懸殊,兩岸經貿合作必須要有所規範,才能確保台灣的經濟發展。

在中國中央集權式的計畫經濟體系下,中央制訂政策項目,地方依項目招商引資各憑本事,而國營企業與國家主權基金則是中國走出去的重要工具。因此,與大陸經濟合作,兩岸必須要有頂層設計以規範雙方產業競合能朝正面良性方向發展,包括避免重複投資、惡意兼併與挖角等不當商業行為,以免危及我經濟安全,才能達到兩岸互利雙贏。

目前國內輪流執政的兩大黨缺乏中國政策的共識,一方是擁抱中國,卻沒有一套完整的政策規畫,如何保持台灣長期競爭優勢;另一方是仇視中國,以為遠離中國就可天下太平,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台灣以貿易立國,必須融入全球與區域經濟整合體系中,才能獲取最大經濟利益與安全保障。

中國已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久將來更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經濟不但融入全球與區域經濟整合,更有國際經貿的話語權與影響世界經濟興衰的實力。中國崛起的市場效益,台灣若能善加利用,將是經濟發展得以永續發展的資產,若不能善加利用,則將是台灣被邊緣化或向下沉淪的負債。

中國對台灣究竟是資產還是負債?端看台灣如何面對,採取何種態度與策略?以小事大,對抗顯然不是上策,恐中也大可不必,坦然面對,雙方合作才有機會。

問題是如何合作以確保台灣的利益?幸好中國大陸是中央集權的體制,若能溝通說服彼此合則兩利、分則兩害,透過兩岸頂層設計,共同規畫良性的產業合作與共同經營第三方市場,為兩岸和平發展奠立基石,台灣也得以融入區域經濟整合中,吸引更多先進國家投資,乃為上策。如今馬習會已為此創造了條件,台灣也將選出新總統,兩岸關係勢必將進入新的階段,是對抗或合作?都要有整體的因應策略,吾等且拭目以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