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從中韓FTA生效問蔡英文替代路徑何在?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02 01:4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年凋歲殘之際,中國大陸跟韓國、澳洲的兩個自由貿易協定卻生效了,台灣陷在快意恩仇的政治熱浪裡,彷彿渾不知經濟的寒冬已漸漸逼近,再多的惡耗都激不起一絲漣漪。

澳洲的貿易結構與台灣迥然不同,可略而不論;但中韓貿易與兩岸之間卻是高度相似,中韓FTA生效勢必造成兩岸貿易的替代效應,已無需贅言。生效之後,韓國約一千六百五十項稅號的原產貨品出口中國立即享受零關稅,這遠多於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五百三十九項貨品降稅早收清單。

今年韓國可望約有兩百億美元規模的出口貨物在中國大陸享受關稅優惠;對照之下,兩岸貨貿協議不知是先前服貿引發大規模抗爭,以致對岸仍有所忌憚,還是因為大陸確有自己產業需要照顧,仍在石化、面板、整車、工具機等台灣的四大產業上堅守陣地,十二回合談判之後,仍缺乏進展。因大選在即,政治基礎一旦流失,貨貿依舊前途未卜。

稍可慰藉的是,就在中韓FTA生效的前幾天,世界貿易組織獲致近二十年最大成就,數十個參與國達成資訊科技協定(ITA)擴大範圍降稅清單,作為台灣出口主力的諸多ICT產品普遍受惠。台灣在「ITA2」的二○一項清單上,一年出口金額高達約九百億美元,其中最大的項目是液晶裝置零件。遺憾的是,台灣面臨存亡之秋的面板產業並未納入,兩岸貨貿將是它的唯一生機。

資通訊產品是台灣的外貿支柱,但靠ITA、ITA2,頂多解決三成的貿易障礙,其餘石化、紡織、機械等各類產業、勢須另外打開壁壘。以雙邊談判達成貿易協定、及加入區域經濟整合,仍是台灣唯一的出路。

要打開台灣的全球貿易經脈,中國大陸是我國繞不開的因素;說得貼切些,它是台灣參與世界經濟整合的唯一一把鑰匙。在中國大陸崛起的此刻,無法否認的現實是:不通過兩岸服貿與貨貿,台灣將無法參加任何區域整合,也勢難再簽署任何貿易協定。

而今迤邐於台灣前方的,猶如一條長長的甬道,甬道上則是一扇一扇掩閉的門;台灣必須先打開中國大陸這一扇門,最終才能打開加入RCEP、TPP等區域性自貿區的那些門。這是唯一的路徑圖,第一扇門就是兩岸服貿、貨貿,而打開每一道門的鑰匙,都是「九二共識」。

但台灣深陷的麻煩是,經過前年那場由並不熟悉全球權力結構與經貿現實的年輕人所發動的學運後,台灣儼已蒸發了大半理性,將一把世界經貿鑰匙硬是貼上「黑箱」的罪名。事實上,兩岸服貿不過就是一紙貿易協議,卻被誇大成特洛伊屠城木馬,反服貿期間謠諑紛紛,譬如大陸人將可大舉來台定居等,這種任意編造的說詞,至今還未廓清。王金平最近為國民黨立委站台,竟再跟台下選民聲稱,「服貿真的是黑箱」,彷彿要將黑箱罪名一舉定讞。

王金平難道不知,國民黨如今陷於頹危,蔡英文之所以所向披靡,正是這股以「黑箱」作為掩飾的仇恨及恐懼席捲全台所致。蔡英文當然不會說出實情,她推波助瀾地提出了另一條路徑圖,告訴選民:只要加入TPP,一切難題皆可迎刃而解;而加入TPP,並不需要「九二共識」。

TPP被喻為美國圍堵、排擠中國的「經濟北約」,蔡英文的概念是:加入這支「美國隊」,只需隊長點頭即可,美國多位官員也都作此說法。然而,這縱非謊言,也是顯然的誤解。首先,美國並不是TPP一言九鼎的老大,台灣欲於第二輪加入,必須徵得第一輪所有十二個國家的同意;但有好幾個成員其最大貿易夥伴都是中國大陸,若大陸反對,他們會甘冒大不韙同意台灣加入嗎?其次,台灣本身就有四成出口市場是在大陸,難道可以只為擁抱TPP,而任那四成市場糜爛?

經濟並非政治遊戲,當它的嚴冬降臨,恐怕哀鴻遍野。中韓FTA已在歲寒中生效,兩岸貨貿還要繼續遭汙名蹂躪,竟至於化為烏有嗎?大家不妨認真想想,蔡英文的替代路線,是否只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