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絡滾花邊 做成澡巾拖鞋…
2015-07-20 07:56:47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純手做洗澡用品 記者徐庭揚/攝影
分享絲瓜也能成為農產新契機,55歲吳永道在自家的田地種植絲瓜,他把曬乾處理過的絲瓜絡製成手工藝品,一針一線的將絲瓜絡滾上邊,做成洗澡巾、拖鞋,造型討喜的用品也擺脫單調菜瓜布印象。
在吳永道細心栽培下,每一條絲瓜都超過60公分,筆直的垂吊在棚架下,吳永道天天到絲瓜園裡巡視。吳永道說,絲瓜最怕蜜蜂,只要被叮咬,絲瓜就會變形,整條絲瓜就要淘汰,也做不成加工品。

5年前,開始投身絲瓜絡的生產及銷售,靠著自己摸索,種出又長又直的絲瓜。吳永道說,絲瓜絡就是老化的絲瓜,當絲瓜成熟後不立即摘下,繼續放任持續長大,待外皮漸漸萎縮發黃後,摘下來倒出裡面已經曬成黑色的種子,留作來年播種用,剩下的絲瓜絡就是最好的清潔用品了。


純手做絲瓜絡拖鞋 記者徐庭揚/攝影
分享
一年會收成2次,現在絲瓜園裡的絲瓜,再過段日子就能收成。吳永道將採收後的絲瓜,先以手工去皮去子,經過第一道手續,一條條完整的絲瓜絡就擺放在家中,等著進行第二道加工手續。

除了每天在絲瓜園中巡視的時間外,吳永道都會坐在裁縫機前一針針幫自家出產的絲瓜絡進行加工作業,滾上花邊,製成洗澡巾、拖鞋、清潔手套、精緻手工藝品,每一項都展現了「手做」的質樸感覺,是大量生產藝品無法取代的獨特質感。

吳永道說,也要不斷改良,他利用車邊加強支撐力,改善了絲瓜纖維用久容易變形的缺點,另外常用的洗澡巾,也容易因為使用久了 越拉越長,他也在絲瓜絡中加上兩條線,讓使用者不會直接拉扯到纖維,使用年限也大為提升。

吳永道說,絲瓜絡天然又好用,破損後埋入土中能自然分解,沒有汙染問題,好處多多,未來還會繼續開發出更多實用的產品。
imageimageimage

5旬棗農學繡工 不輸年輕人
2015-07-20 07:56:50 聯合報 記者陳妍霖/國姓報導

國姓鄉農民林守都開心秀出作品。 記者陳妍霖/攝影
分享農民學才藝,針線縫花樣樣行!國姓鄉農民林守都利用非農忙時期在社區學手工藝,被笑「呷飽太閒」,他不以為意認真好學,會做皮革編織、拼布包等,證明農民也能再創人生第二春。
57歲的林守都在國姓鄉種植蜜棗多年,他認為人生不該只有務農,開始參加社區的手工藝創意班學才藝,證明男人學手工,也能手巧心細。

「剛入門就吃盡苦頭」林守都說,剛起步覺得難,手工創作講究心細手巧,手指那麼粗,連拿根針都會滑掉,經過多次練習及各式縫法後,終於抓到訣竅。

「這邊縫過來,再打個結就大功告成」林守都邊縫邊指導班上其他學員各式縫法,是班上的小老師。

林守每日清晨5點到棗園除草、施肥巡視,趕9點上課,直到下午5點才回家,比起單純的務農工作雖來得忙碌,但學到才藝,結交了朋友,生活更精彩。

手工創意班老師林文惠說,林守都是全班年紀最大、但也是最認真的學員,300個小時課程全勤不遲到,繡工更是厲害,不輸給年輕學員。

林守都說,日後若有進階課程還會參加,也想擺攤賣作品,想用自身故事告訴其他農友,務農也能闖出另類人生。

image

竹筍博士的筍 米其林三星廚青睞
2015-07-20 07:56:50 聯合報 記者林昭彰/五股報導

吳國池棄醫從農繼承家業,被稱為「竹筍博士」,他的91歲老母在31年前得過神農獎。 記者林昭彰/攝影
分享觀音山綠竹筍遠近馳名,當地有個「竹筍博士」吳國池,是五股旗竿湖地區第三代筍農,得獎不斷,還曾吸引日本米其林三星主廚神田裕行專程找他買筍。91歲母親吳陳定31年前便曾獲選全台10大傑出農村婦女神農獎。
吳國池在當地已算傳奇人物,吳家世居的五股區御史路,早年家家戶戶農耕養牛,黃土路上常布滿牛糞,因此舊稱「牛屎坑」,後來才從閩南語發音改成較文雅的「御史坑」。

吳家先祖曾在清朝進京考取進士,朝廷恩賜旗幟與旗竿石座立於埤塘小湖,該地因而得名「旗竿湖」。秉持耕讀家風,吳國池青年時考上台北醫學院,1977年取得醫事檢驗師證照,卻為了繼承家業棄醫從農。

從此他把醫檢技術拿來研究有機綠竹筍,2002年起大放異彩,開始得獎,不僅提供國宴食材,甚至受國際知名主廚青睞,紅到海外。吳國池今年又在五股區獲得綠竹筍評鑑與甜度雙料冠軍、北北基桃竹地區總冠軍,但他的母親更早之前便曾獲最高榮譽神農獎。

吳陳定說,當年披著紅色彩帶光榮返鄉,縣府、公所、農會特地開辦500人竹筍大餐,後來她還當選中華民國傑出農民協會理事長,從李登輝到陳水扁時代,多次受邀到總統府接待農業參訪外賓。

外人總稱呼吳國池「竹筍博士」,他笑稱其實自己是親近土地的「博土」,只是延續父母對農業的熱愛,奉獻專長配合農政單位研發推廣,精進栽培技術,他從去年開始實驗的「早發筍」,明年應該就可驗收成果。image

校園誠實商店 菜錢「青菜啦」
2015-07-20 07:56:49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頭城報導

頭城鎮人文國中小校長黃友勇岳母無償提供蔬菜放置在學校服務台,沒有售價全部自由捐贈投錢。 圖/人文國中小提供
分享宜蘭縣頭城鎮人文國中小學設置「誠實蔬菜商店」,農民每周供應兩次蔬菜擺放在服務台,沒有售價、店員,全部自行樂捐,掀起搶購熱潮,幾乎一上架就被搶購一空,校方最近結算款項,箱內約有4000元,所得全數捐給學校基金會,作為改善教學環境之用。
不以賺錢為目的的人文國中小誠實蔬菜商店,每周一、三限量供應,有絲瓜、南瓜、秋葵、空心菜等,菜源全由校長黃友勇的岳母無償供應,黃友勇說,岳母因罹癌做化療辭去工作,化療後身體狀況好轉,鄰居好意出借農地讓岳母種植蔬菜,隨著種植面積不斷增加,數量多到吃不完,本來想說要提供給食物銀行,但考量蔬菜保存不易,託他帶到學校,與老師及家長分享。

誠實蔬菜商店起初免費開放索取,但家長及老師覺得「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不能平白無故接受,一開始都沒人願意拿,經過討論考量學校基金會財源拮據,決定在菜堆前放置收款箱,不論拿多少,隨喜自行投錢,銷售金額捐給基金會。

「我們買的是對學校的支持」,老師表示,蔬菜商店有別於賣場,供應蔬菜種類不固定,數量也有限,但他們買的不只是蔬菜,而是對校長岳母的肯定及對學校支持。

基金會執行長陳清枝說,學校一個月支出逾50萬元,光靠政府補助根本不夠,基金會必須自行籌募經費,蔬菜販賣所得雖然不多,但每一分錢都是家長對學校認同。
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