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中國夢和市場力量的拔河
2015-07-20 01:04:2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大陸15日公布第2季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達7%,和第1季相同,守住上半年「保七」政策底線。但此一數據引起很多機構及專家質疑灌水、誇大,當日上證綜合指數不漲反大跌3%,凸顯市場的不信任。大陸股市巨幅波動,經濟成長又持續走緩,「硬著陸」風險揮之不去,對習近平楬櫫的「中國夢」構成嚴峻挑戰。
長期以來,大陸官方統計經常受到各界質疑,原因包括:地方與全國數據落差極大、數據蒐集及統計方式欠缺透明度,以及官方操縱痕跡太過明顯,例如習李上任迄今,官方GDP成長率按季資料都在7%到7.7%間狹幅盤旋,在內外情勢變動劇烈下,如此和官方所訂目標長期「吻合」的數據,可信度難免受質疑。
第2季GDP成長率「保七」是否貨真價實,更成為各方焦點,主因是眾多跡象顯示大陸經濟持續疲弱,主要研究機構估測結果均顯示第2季GDP成長率介於6.5%至6.8%,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亦曾公開承認第2季情勢更加嚴峻,但在大陸股市暴跌動搖政府無所不能神話之際,官方數據竟神奇「保七」,如何讓各界相信沒有「統計刺激」?
就統計實務分析,國際媒體指出,大陸官方計算實質GDP的平減指數(GDP deflator)明顯被低估,今年第1季GDP平減指數由長期正數轉為-1.2%,使GDP從5.8%名目成長率跳升為7.0%實質成長率;推估第2季GDP實質成長亦高估約1至2個百分點。還有專家根據貨運、電力消耗、汽車生產、薪資等指標估算,大陸經濟增速約在5%至6%,經濟放緩程度遠較官方統計嚴重得多。
儘管北京宣稱今年下半年經濟會更好,但各種變數讓人難以樂觀看待。變數之一,大陸投資及產能過剩依然嚴重,第2季工業增值、固定資產投資均低於第1季;7月初官方發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僅50.2,亦低於預估;人民銀行最近調查顯示,超過五成大陸銀行家感覺經濟「偏冷」。再者,股市暴跌雖暫止穩,但企業籌資及消費者支出勢必受到影響,近月受惠股市上漲而略見回升的房市也可能再度反轉;此外,股市投資風險大增,也可能導致資金撤出大陸,衝擊金融及經濟安定。
更大的隱憂及變數是,在大陸經濟進入增速減緩的「新常態」後,北京雖強調「不以數字論英雄」,但習李高舉深化改革大纛,為大陸人民編織「中國夢」,讓很多人深信明天會更好,北京也將帶領中國成為可以和美國匹敵的經濟強國。在「中國夢」的催化下,國企改革、土地改革、國防改革、一帶一路等,都成為投資商機和促增長的動能,陸股飆漲也被官媒吹捧為「改革牛」,從而凝聚出大陸人民對北京的強大向心力。
然而,過去一個多月股市狂跌,雖在北京「暴力救市」下暫時回穩,但已撼動大陸人民對政府的信心,投資人也不再迷信大陸監管部門有充分掌握及操控市場的能力。北京宣布GDP增長「保七」,不僅陸股以大跌回應,並激起眾多質疑聲浪,反讓各界更為擔心大陸經濟走緩的風險。這顯示大陸市場意識的抬頭,大陸經濟將逐漸進入真正以市場力量主導的「新常態」,無所不在的政府干預及無所不能的官方神話,終將向巨大的市場力量低頭。
對北京而言,習李上任後致力推動深化改革,楬櫫要讓市場力量扮演決定性的角色,逐步放鬆經濟、貿易、金融等各層面的管控,但一場股災又讓北京和市場力量進行拔河,偏離了深化改革的既定軌道,距離「中國夢」也愈來愈遠。在市場意識抬頭的此刻,北京應該思考如何從根本上調整市場管理的觀念和做法;唯有尊重市場法則,放棄無所不在的政府干預,大陸經濟才能真正脫胎換骨,「中國夢」也才有實現的一天。
2015-07-20 01:04:2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大陸15日公布第2季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達7%,和第1季相同,守住上半年「保七」政策底線。但此一數據引起很多機構及專家質疑灌水、誇大,當日上證綜合指數不漲反大跌3%,凸顯市場的不信任。大陸股市巨幅波動,經濟成長又持續走緩,「硬著陸」風險揮之不去,對習近平楬櫫的「中國夢」構成嚴峻挑戰。
長期以來,大陸官方統計經常受到各界質疑,原因包括:地方與全國數據落差極大、數據蒐集及統計方式欠缺透明度,以及官方操縱痕跡太過明顯,例如習李上任迄今,官方GDP成長率按季資料都在7%到7.7%間狹幅盤旋,在內外情勢變動劇烈下,如此和官方所訂目標長期「吻合」的數據,可信度難免受質疑。
第2季GDP成長率「保七」是否貨真價實,更成為各方焦點,主因是眾多跡象顯示大陸經濟持續疲弱,主要研究機構估測結果均顯示第2季GDP成長率介於6.5%至6.8%,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亦曾公開承認第2季情勢更加嚴峻,但在大陸股市暴跌動搖政府無所不能神話之際,官方數據竟神奇「保七」,如何讓各界相信沒有「統計刺激」?
就統計實務分析,國際媒體指出,大陸官方計算實質GDP的平減指數(GDP deflator)明顯被低估,今年第1季GDP平減指數由長期正數轉為-1.2%,使GDP從5.8%名目成長率跳升為7.0%實質成長率;推估第2季GDP實質成長亦高估約1至2個百分點。還有專家根據貨運、電力消耗、汽車生產、薪資等指標估算,大陸經濟增速約在5%至6%,經濟放緩程度遠較官方統計嚴重得多。
儘管北京宣稱今年下半年經濟會更好,但各種變數讓人難以樂觀看待。變數之一,大陸投資及產能過剩依然嚴重,第2季工業增值、固定資產投資均低於第1季;7月初官方發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僅50.2,亦低於預估;人民銀行最近調查顯示,超過五成大陸銀行家感覺經濟「偏冷」。再者,股市暴跌雖暫止穩,但企業籌資及消費者支出勢必受到影響,近月受惠股市上漲而略見回升的房市也可能再度反轉;此外,股市投資風險大增,也可能導致資金撤出大陸,衝擊金融及經濟安定。
更大的隱憂及變數是,在大陸經濟進入增速減緩的「新常態」後,北京雖強調「不以數字論英雄」,但習李高舉深化改革大纛,為大陸人民編織「中國夢」,讓很多人深信明天會更好,北京也將帶領中國成為可以和美國匹敵的經濟強國。在「中國夢」的催化下,國企改革、土地改革、國防改革、一帶一路等,都成為投資商機和促增長的動能,陸股飆漲也被官媒吹捧為「改革牛」,從而凝聚出大陸人民對北京的強大向心力。
然而,過去一個多月股市狂跌,雖在北京「暴力救市」下暫時回穩,但已撼動大陸人民對政府的信心,投資人也不再迷信大陸監管部門有充分掌握及操控市場的能力。北京宣布GDP增長「保七」,不僅陸股以大跌回應,並激起眾多質疑聲浪,反讓各界更為擔心大陸經濟走緩的風險。這顯示大陸市場意識的抬頭,大陸經濟將逐漸進入真正以市場力量主導的「新常態」,無所不在的政府干預及無所不能的官方神話,終將向巨大的市場力量低頭。
對北京而言,習李上任後致力推動深化改革,楬櫫要讓市場力量扮演決定性的角色,逐步放鬆經濟、貿易、金融等各層面的管控,但一場股災又讓北京和市場力量進行拔河,偏離了深化改革的既定軌道,距離「中國夢」也愈來愈遠。在市場意識抬頭的此刻,北京應該思考如何從根本上調整市場管理的觀念和做法;唯有尊重市場法則,放棄無所不在的政府干預,大陸經濟才能真正脫胎換骨,「中國夢」也才有實現的一天。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