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巷口有長照?法令心態卡據點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0 06:39 聯合報 彭懷真/東海社工系副教授(台中市)


長照2.0版出爐,用一些新名詞如旗艦店、專賣店、柑仔店來說明A、B、C級的服務。服務的地點是此計畫的重心,強調「服務網巷口就有」。然而,服務點的土地活化使用,牽涉到政府不同的單位、民眾的態度、既得利益者的盤算,還有司法體系的判決。

最近南投縣政府被判決要賠三億五千萬的案例,足以說明上述的荒謬:南投縣在七十七年徵收了一塊地要蓋小學,廿多年後因為南投沒有特教學校,就用這塊地蓋了特教學校,現在學生一百多名。當年的地主向高等行政法院提告,認為縣府當初徵收的是「文小」用地,不可以變更為「文特」用地。南投縣政府一、二審都敗訴,要賠三億五千萬,相當於全縣一年的營養午餐費。縣長趁著監察委員巡察時投訴,監委上周邀集教育部和內政部商量分攤賠償金,沒有結論。

大家都知道:孩子少了,老人多了、身心障礙者多了。許多小學沒人讀,許多老人和身心障礙者要有地方去。昔日有些土地政府徵收要蓋小學,卻發現學區內可能沒有夠多的學生,遲遲未動工,也不把土地還給地主。有些小學已廢校,任其荒蕪,四周的老人想去運動、去種菜種花,活化校園,但按照政府的規範,是不可能的。社會局或非營利組織想辦老人大學、社區關懷據點、身心障礙者社區資源中心、福利服務中心,當然都不行!

長照2.0版預計在四年內完成A級四六九處,B級八二九處,C級二五二九處。加起來超過三千八百處。地點在哪?依照教育部最新統計,台灣的小學,六班以下的有九五七所,人數不到一百人的有八八五所。這些規模小的學校有可能面對關門退場,應早日規劃,與社政、衛政結合,使各種服務輸送網綿密。各縣市政府都窮,卻都是「坐在金山上的乞丐」。單單閒置小學的土地,若能活化使用,就能得到巨額收入。

長照2.0核心概念就是「近便性」,老人與身心障礙者能走出家門迅速獲得各種服務。最靠近家的服務點,就是小學。小學的空間設計,也最適合長輩與身障人士。教育部及地方教育局掌控這些土地校舍,受制於法令,尤其是官員害怕多做多錯的心態,因而無法創造高效能的土地使用。

台中市政府為將福利服務輸送到社區,有十四處家庭福利服務中心。多數中心設置許久,依然欠缺民眾就近洽公的地點。有些社工上班處離服務地區騎車超過四十分鐘,有些寄人籬下,民眾找不到。還有三個相距甚遠地區的服務中心,竟設在同個地點。老人或身心障礙者如何能順利進入這樣的服務地點得到所需的協助?我找一位研究生到某個中心蹲點,發現一天上門民眾只有個位數,多半是中年婦女。那裏沒有公車站,中心設在建築物的頂樓,如何使民眾樂於求助呢?

政府宣傳的長照不斷加碼,花樣很多,說詞很多。然而,經費不多,人力不多。更重要的是,過時法令框架和公務員心態根本不足以因應高齡化的社會。

長照﹒廢校﹒營養午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