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讓青顧團朝「青年議會」發展

【聯合報╱李允中/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案助理教授(台中市)】
2014.07.24 02:10 am

猶記得馬總統於今年五二○就職六周年赴本校演講時,宣布行政院將成立「青年顧問團」。前天,「青年顧問」首次亮相。行政院也高度重視,政務委員及各業務處長一字排開,江揆更親自到場致詞,逐桌聆聽成員意見。

顧問團被外界質疑最多的地方就是運作上難逃政府主導及持續性多久;然而顧問團成員卻摩拳擦掌,宣示絕對會繳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不會只是跑跑龍套,當花瓶,被政治人物摸頭。若顧問團能朝「青年議會」的方向發展,甚至模擬內閣制的運作,除上述顧慮迎刃而解,甚至有可能為我國的民主政治發展走出一個創新模式。也許筆者的建議純屬豐富想像,但相信這樣的拋磚引玉也算符合青年團建立初衷:年輕人應發揮創造力並相信自身的潛能。

首先,顧問團之所以被外界質疑運作難逃政府主導,主要是成員的產生方式:按照顧問團的遴選辦法,由六位政府代表及六位民間人士代表共同組成的「遴選委員會」,經審閱並討論申請人的文章及影片後,依領域及性別平衡等原則遴選出顧問團的成員。眾所皆知,儘管這些政府代表及民間人士多麼的中立客觀並具社會聲望,遴選委員會絕不可能選出與政府意見相左,針鋒相對的顧問團成員。除非之後顧問團成員的意見能獲得媒體重視或引起民間社會共鳴,顧問團成員的「問政」空間在先天上就有很大的侷限。

如果顧問團能發展演化成「青年議會」,議員完全由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組成,搭配有別於傳統選舉家族政治、勞師動眾、所費不貲的選舉方式:如網路投票與公辦政見發表,相信在代表性及號召力上一定會大幅增進,也能幫助無家世背景及財力後盾的優秀年輕人出頭,更符合當局以「內造」方式實現世代正義的政策構想。

我們甚至可以想像,若青年議會成形後,朝內閣制的方向設計,「青年議會」甚至有可能發展成為類似英美兩院制的其中一院,估計也可對於現行運作效率差,藍綠惡鬥的立法院形成牽制。

內閣制幾個明顯的優點,例如「行政與立法合一」(首相與內閣官員都必須是國會議員)、「集體責任制」(執政黨與反對黨的領袖與陣營能清楚辯論)與「中立的議長制」(國會議長代表主權,非國會議員選舉產生)的設計,都是我國現行民主制度雙頭馬車(有總統又有行政院長,總統有權無責,行政院長卻有責無權)、官員耗費大量時間接受個別議員質詢(議員也無行政資源對付官員實問虛答),與反對黨霸占主席台癱瘓議事等問題的最佳解藥。

在這種情況下,寄望「大人」們來解決我們的憲政問題,似乎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若嘗試讓「小朋友」們來執行一下內閣制的「民權初步」,似乎值得嚐試。

【2014/07/24 聯合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