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丁屋」賣了? 老屋主:沒有啊!
2015-07-24 08:02:22 聯合報 記者尤聰光/台東報導

海濱公園新景點「補丁屋」,外傳出售後,昨天吸引不少民眾和遊客前來拍照留念。 記者尤聰光/攝影
分享因造型特別進而成為台東市知名的「補丁屋」,外傳以每坪22萬元轉售出去,不過,高齡92歲的李姓屋主,昨天否認賣房,並強調堅決不會賣房子。倒是賣屋消息傳出後,反而吸引更多民眾到訪拍照。
「誰說賣了,沒有賣啊!」李伯伯坐在榕樹下看著自己的房子並語帶堅定的說,「這房子是我一生的心血,破破爛爛的誰會買」?他說並沒有賣房,房子跟著他已經65年了,一磚一瓦都是他雙手建起來的,和房子的感情是密不可分的,不會賣。

李伯伯的房子座落在海濱公園旁,鄰近台東縣農會飼料廠,據了解,李伯伯的房子,原本是海巡班哨,他於民國39年買下後,就一直就地取材,徒手拼裝興建4層樓的房屋,由於外觀全漆上白色,加上不協調的結構,自成極具特色的建築體,當地居民稱為「補丁屋」。

今年初農會將附近千坪廠房以5億多元賣給財團建蓋飯店後,經過拆除整地,一眼望去,李伯伯的房子就成了獨立戶。雖傳財團曾有意以5百萬元的價格購買,但被李伯伯拒絕,成為最牛釘子戶,而李伯伯特殊的房子,也意外成最夯新景點。

近日流傳這棟補丁屋,已經以每坪22萬元轉售出去,預計下星期拆屋,不少民眾及遊客獲悉後,昨天紛紛前往海濱公園關心,並拿著相機拍下屋子最後身影;李伯伯中午返家看到這麼多遊客來,不禁感到困惑,有人問他房子賣掉了,李伯伯才得知這個消息。對於補丁屋已出售,台東房仲業者也指出未獲得訊息。
imageimage
補丁屋屋主李老伯伯,手指自己的家,駁斥已賣屋的傳言。 記者尤聰光/攝影

太陽能板下… 孕育1座菇兒院
2015-07-24 08:02:29 聯合報 記者林良齊/新埤報導

陳登泰(右一 )與家人一同為「泰陽菇兒院」打拚。 記者林良齊/攝影
分享這個「菇兒院」很特別!沒有孤兒,而是在太陽能板下孕育出成群頭好壯壯的「香菇」。
屏東縣新埤鄉沿山公路路段,最近多了一個由黑網搭建而成,上面還有太陽能板的觀光菇園─「泰陽菇兒院」,菇園主人陳登泰表示,前屏東縣長曹啟鴻力推養水種電,屏東縣多了許多太陽能板,他心想,應該要好好利用太陽能板下的空間,於是成就了「菇兒院」。

陳登泰遠至南投、埔里向當地的菇園取經,然後把技術帶回來屏東,他說,其實在屏東種菇最需要的不是金錢或是技術而是勇氣,「要有與炎熱氣候對抗的勇氣」,原來大部分的菇類都很怕熱,導致在屏東種植菇類並不容易。

他堅持不用冷氣來降低溫度,他說,推太陽能就是要節能減碳,如果再用冷氣散熱,「豈非適得其反?」所以他利用太陽能板,旁邊搭上黑網,利用定時灑水系統、濾水系統,來保持適當的溫度,讓每個香菇都頭好壯壯。

目前除了種植鮑魚菇、黑木耳、珊瑚菇、酒杯菇以外,也有鹿角靈芝、靈芝等,目前也有民眾大量訂購製成中藥材來販賣。image

藝術家號召歸土 思索宜蘭未來
2015-07-24 08:02:28 聯合報 記者王燕華/宜蘭報導

宜蘭一群藝術家發起「歸土藝術」運動,明天在宜蘭市丟丟噹廣場有長達5小時的表演和短講。 記者王燕華/攝影
分享「大地是我們的故鄉!」一群宜蘭在地藝術家發起「歸土藝術運動」,串連20多個團體,明天下午1時起在宜蘭市丟丟噹廣場舉辦藝術節,5個小時活動有表演、短講、繪畫,邀民眾用藝術的力量捍衛家鄉。
「歸土藝術運動」是由海島演劇、龜之劇場發起。發起人海島演劇團長林志遠是宜蘭人,有感於9年前雪山隧道通車,對宜蘭帶來重大改變,現在更面臨大量開發案、宜蘭直鐵等,因此串連藝術團隊及非營利組織,把藝文表演與社會脈動結合,鼓勵民眾關心公共議題。

林志遠表示,法國亞維儂藝術節也是從民間發起,後來成為全球知名的藝文盛典,「歸土藝術運動」也是由民間發起,以公民為主體,結合民間團隊和政府資源,盼能持續擴大,成為宜蘭的亞維儂。image

新港埤子村阿嬤們 把一輩子捏成窗花
2015-07-24 08:02:25 聯合報 記者謝恩得/新港報導

埤子村阿嬤們(圖),與藝術家一起完成小型浮雕,裝飾在活動中心外窗。 記者謝恩得/攝影
分享新港鄉埤子村一群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阿嬤們,連續8周與藝術家陳彥名一起完成48件小型浮雕作品,完成的作品裝置在活動中心外窗,成為特別的美麗窗花,不只讓藝術家感到驚艷,民眾看到也說「阿嬤們都是藝術家」。
藝術家陳彥名從5月起進駐埤子社區,指導十餘位阿嬤們踏入創作的樂趣,運用紙黏土簡單塑型的特性,引導阿嬤們捏出自己或孫子愛吃的食物,或是她們喜愛的開花植物,飼養大半輩子的雞、豬、牛等家畜家禽,塑造完成後塗上白色水泥漆、再上壓克力顏料,最後塗上保護漆,成為美麗的小品浮雕。


埤子村阿嬤們,與藝術家一起完成小型浮雕,裝飾在活動中心外窗(圖)。 記者謝恩得/攝影
分享
陳彥名表示,阿嬤們在構思作品時,也同時在練習手指掌的握力,而當創作遇到瓶頸時,透過適切的引導,阿嬤們都順利完成自己獨一無二的原創作品。發表會上,包括最高齡的90歲阿嬤,大家都感謝新港文教基金會邀藝術家來村裡。

還有阿嬤說,起初根本「不知道要做什麼」,也不會畫圖,更沒聽過紙黏土。村長張世立說,原本還擔心開不成班,怕長輩們不喜歡,來一兩次就不來上課。如今看到長輩們都認真創作,每件作品都讓人驚奇。

這項計畫由「文化部推展社造創新活力網絡計畫」補助,新港文教基金會執行「新港新玩藝—社造網絡平台計畫」,在新港其他偏遠村落,有不同的藝術文化體驗課程邀請社區長輩參與。imageimage imageimage

愛上梧棲 台南青年編刊物
2015-07-24 08:02:28 聯合報 記者余采瀅/台中報導

來自台南的李至孝(左)愛上梧棲小鎮,與當地青年吳念恩共同製作刊物「梧棲風」,期盼讓更多人認識梧棲之美。 記者余采瀅/攝影
分享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來自台南的李至孝是社工員,因工作緣故發現梧棲小鎮的美,毅然辭去工作向文化部申請到經費,自編刊物「梧棲風」,記錄梧棲的生活與藝文,讓更多人認識梧棲之美。
31歲李至孝去年9月輔導梧棲區南簡社區發展協會,發現偏鄉小鎮濃厚的人情味。他說,當地期盼台中港帶動地方繁榮,未料只是短暫煙火,但不少人留在家鄉打拚,「對梧棲的情感與認同最美。」

他強調,他來自台南,也是有文化的地方,卻情不自禁愛上梧棲,欣賞當地保有潛力、純粹的本質,他曾向當地人分享,但多數人都無動於衷。

為讓更多人認識梧棲,李至孝向文化部申請到30萬元經費,辭掉工作創辦「梧棲風」刊物,從採訪、撰寫到編輯一手包辦,甚至得自掏腰包,每月補貼15000元,曾有人笑他傻,他總笑說「梧棲的美值得被看到」。

這本刊物主要介紹梧棲人的生活方式與藝文活動,已推出第二期,印製上千本,放在郵局、農會、早餐店供免費索取,不到一周就被拿光。有4名梧棲人認同李的理念,加入她的行列,共組工作是推動梧棲藝文活動。

梧棲風成員吳念恩說,2年前從台北回到故鄉,發現慢慢在改變,希望為家鄉做點事,呼籲更多年輕人能回故鄉盡心力。

李至孝說,文化部僅補助1年,目前積極找「金援」,萬一半年後仍無著落,恐怕得結束發行,希望有企業能贊助。image

童玩慶生 20年往事歷歷
2015-07-24 08:02:27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

宜蘭童玩20年微型展,立體人偶很受歡迎。 記者羅建旺/攝影
分享宜蘭童玩節20年,文化局策辦微型展慶生,收集歷年紀念物,以T恤掛置成童玩樹,海報串成童玩記憶列車,可說是宜蘭人20年來的暑假作業大集合。
「童玩20微型展」在宜蘭文化局1樓展出至8月23日,分童玩列車、童玩123、童玩之樹、童玩翻翻板、童玩紀念櫃、童玩娃娃區、童玩影音區等7區。

策展人李靜慧曾任童玩節總承辦,她說,「童玩列車」以歷年文宣品串成,「童玩123」用數字說童玩,「童玩之樹」是歷屆童玩節的T恤、帽子、背包。

「童玩翻翻板」用互動的翻板「翻現」各屆代言的吉祥物,「童玩紀念櫃」是1996年首屆童玩節資料,有如童玩節的出生證明書,「童玩娃娃區」有小雨、阿湯哥、小蜜蜂、達克企鵝、花露露、蛙龜等吉祥物的立型人偶。「童玩影音區」以影片回憶,包括1996年到2004年的舞蹈剪輯,2010年復辦時的紀錄片。

李靜慧說,從童玩20年可以觀察到時局與流行變化,童玩T恤從最早的棉製品,到現在採排汗材質,最早是素色,白或灰或黑,現在用色大膽,採綠螢光。

童玩節20周年將於8月1日在宜蘭演藝廳推出「宜蘭之夏」,由蘭陽舞蹈團詮釋捷克詩人眼中的宜蘭;7月25日晚上6點舉辦童玩之夜,邀老童玩回娘家。image

炭火焙茶 48小時不間斷
2015-07-24 08:02:25 聯合報 記者賴佑維/大溪報導

他的堅持大溪茶香會館業者黃建明用炭火烘焙茶葉,期間要48小時不間斷看顧,相當累人。 記者賴佑維/攝影
分享大溪茶香會館業者黃建明用傳統炭火烘焙茶葉,茶葉溫潤,又有淡淡炭香。他說,烘焙期間需連續看顧48小時,不能休息、睡覺,相當辛苦。但看著老主顧喝茶時滿足的表情,是讓他堅持古法的動力。
47歲黃建明說,25年前開始學製茶,當時學的就是炭火烘焙,但近年來業界為求快,紛用機器烘焙,和傳統古法相較,機器烘焙火力大,只需6至8小時就能完工;但炭火烘出的茶葉有炭香,喝起來也比較溫潤,香味持久,茶葉擺上數年都不會變質。

「用龍眼炭較香甜!」黃建明說,在台灣主要採用龍眼木或相思木烘焙茶葉,尤其龍眼木烘焙出的茶葉品質較佳,香味也令人喜愛。

黃建明說,雖然所製作的茶葉遠近馳名,也有不少人慕名來「求藝」,但都因為太辛苦而作罷,大多數待個兩、三天就放棄學習,面對無法傳承古法製茶,也讓他感到很無奈。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