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國際經濟三衰纏身 出口危機四伏
2015-07-24 02:24:4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國際原物料市場「大熊來襲」,彭博商品價格指數降到13年來低點,全球經濟可謂「一衰初平,二衰又起,三衰蠢動」,對台灣經濟、尤其是出口,將形成嚴重的威脅。

金融海嘯已結束六年,在先進國家引發的「財務性經濟衰退」逐漸療癒;歐債危機的最後一處病灶─希臘,也靠著第三次紓困協議而得到緩和,因此全球經濟可說是「一衰初平」。最大的挑戰在於各國實施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將如何妥善收尾,把「退場風暴」可能引發的金融衝擊減到最小,包括股債市場回跌、新興市場貨幣貶值等。

就在「一衰初平」之際,國際原物料市場又確定進入「大熊市」,使原料出口國收入減少,失業增加,以及貨幣貶值,從而引發新一波的「循環性經濟衰退」。

最新一波原料價格下跌是從5月中開始,迄今跌幅近10%,直接肇因是美國升息在望,導致美元升值,而以美元計價的原料價格自然下跌;且伊朗「核子協議」造成國際油價再次探底,也產生推波助瀾的效果。但這些都只不過是「大熊市」的催化劑而已。

商品價格下跌屬於全球景氣循環範疇,即所謂「超級周期」。當價格上漲時會引發新的供給來源,一些邊際產能也能派上用場,消費者更會因價格上漲而對原料做更經濟的利用,於是又使價格下跌,供給也大幅減少,循環於是重新開始,整個「周期」通常在十年左右,因此「循環性衰退」並不算新鮮事,其解決方法就是靠時間來消化超額供給。

但這次的「熊市」可能更加嚴重,因為最關鍵的原物料─石油,供給能力出現重大提升。2011年「阿拉伯之春」引發的中東情勢緊張,敘利亞內戰,埃及動亂,加上2012年歐、美因核子問題對伊朗經濟制裁,2014年又因烏克蘭危機制裁俄羅斯,使油價純粹因為國際政局緊張而維持在不合理的高檔達三年多,誘發美國頁岩石油、加拿大油砂增產,加上非洲「下撒哈拉」各國全面開發油藏。

油價偏高愈久,新增產能便愈大,在需求成長偏低之下,供過於求將愈嚴重,「熊市」也將愈長,而原料出口國的經濟衰退也將更重、更久。

目前「二衰又起」的證據已非常明確,受創最重的主要是新興經濟體,及澳、紐、加、挪威等。

新興市場製造業整體採購經理人指數已略低於50,顯示經濟產出量開始減少,而且新興市場整體失業率已從元月時的5.2%,上升到5.7%,是金融海嘯以來最大升幅。

受衰退打擊最重的巴西,今年來失業率已由5%上升到6.3%,俄羅斯從5.2%上升到5.9%;中國及南韓都上升0.4個百分點,分別為6.6%及3.9%。失業增加既快速且全面,將使新興市場內需進一步下降,經濟當然面臨衰退威脅。

同樣值得警惕的,是「三衰蠢動」,即中國股市的暴起暴跌可能引發的「財務性衰退」。股市崩盤,已使中國7月企業信心降到48.8,遠低於6月的53.5,且跌破50的景氣榮枯分界點;消費者信心指數降到141,是2014年元月以來的最低點,顯示股市下跌將影響到實體經濟。

由於這波股市起落受到打擊最重的是散戶,且許多都是借錢入市,使中國經濟成長能否「保7」更加堪憂。以中國經濟規模之大,對全球景氣之潛在衝擊自屬不言可喻。

從台灣的角度觀察,「一衰初平」的壓力在於美國將升息,將引發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包括台灣的競爭對手;「二衰又起」,既加重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壓力,又會使需求萎縮;「三衰蠢動」的最大威脅,則是中國將加速改變生產模式,從以往的「組裝式」轉為「包圓式」,降低對進口零組件的依賴。凡此都對台灣的出口造成壓力,政府與企業界務須未雨綢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