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ber看前瞻計畫的浪擲風險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16 03:40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Uber4月13日舉行記者會正式宣布重返台灣市場,改為與租賃業者合作並成為叫車平...
Uber4月13日舉行記者會正式宣布重返台灣市場,改為與租賃業者合作並成為叫車平台,並推出相關促銷活動。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陳柏亨/攝影
facebook行動叫車業者Uber日前宣布重返台灣市場,採用與租賃車行合作的方式,未來Uber在台駕駛必須擁有職業駕照,這項改變大致符合交通部之前要求Uber在台合法經營必須符合納管、納保與納稅三原則。在解決罰鍰等問題後,Uber二度來台,可望扭轉過去在台非法經營的形象。
經歷去年政府強力取締Uber的衝擊,Uber在年初宣布暫離台灣市場,相隔兩個多月Uber即捲土重來,Uber高層在台灣的記者會上宣稱「台北是最愛的城市之一」、「Uber高層關注台灣動態」,顯示本地市場的潛力讓Uber願意低頭,選擇改變經營方式重返台灣。

Uber尚未上市,市值已達到驚人的七百億美元規模,但從去年各方揭露的資訊看,其虧損高達數十億美元。即使虧損,Uber仍持續大手筆地在全球擴張,同時投入大筆經費發展無人車領域,這些願景,讓投資人仍願意持續投入資金。投資人看中的,不只是Uber的現在,而是它的未來。

儘管外界對於Uber的營運模式有不少雜音,包括其快速擴張的基礎來自於大量對駕駛的補貼以打擊競爭對手;但市場上大致也肯定Uber投入「無人車」等研發領域,是符合企業未來發展的策略。換言之,Uber當前的高市值雖相當程度反映的是未來,但投資人並不認為Uber的經驗只是單純的數位泡沫。他們的期待是,未來Uber能像亞馬遜公司一樣,因持續投入資金摸索數位經濟的獲利模式,使目前的虧損終有回收的一天。Uber究竟能否像谷歌或臉書一樣找到獲利模式,仍有疑問,這正是企業在摸索數位經濟創新模式時的風險。

回過頭來,看林全內閣近期要推動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的「數位建設計畫」即是希望拓展我國的數位經濟,四年內要投入四六一億元,希望帶動數位經濟在二○二○年占GDP的比重能達到二成五。這項計畫亦是投入高額資金,但政院在宣傳時,僅強調其未來的高報酬,卻不提這項計畫的高風險。

推動數位經濟是我國必走之路,但從目前揭露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內容來看,數位建設計畫包含網路安全、寬頻建設、內容建設、服務建設與人才建設等五大面向。目標可謂遠大,但細部規畫缺乏,投入龐大的資金是否能確保最終的產出,在計畫中看不到完整的推動路徑。也因此,遭在野黨立委批評這是拼裝車倉促上路。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的數位建設計畫,其實就是以去年林內閣提出的「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為藍本,進一步聚焦在「超寬頻網路社會發展」目標上。這項計畫最重要的立論,是世界銀行的報告,指寬頻普及率每提高十%,GDP可增加約一.二一%。在野黨立委質疑,這樣的計畫,是用過去的硬體思維來看台灣未來的發展,難以幫台灣跳脫現有的產業困局。

我國產業發展長期「重硬輕軟」,在數位經濟的表現上尤其明顯。近年來我硬體產值在數位經濟上的占比均在七成上下,其中又以半導體、面板為大宗。數位經濟發展確實需仰賴硬體建設,台灣的「硬」實力並不差,但在法規鬆綁、人才培育、引進跨國人才等「軟」實力上,卻是台灣發展數位經濟上的弱點。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應當優先補強這一塊,而不是在各領域遍地開花式的撒錢投資。

Uber會不會變成錢坑,包括創投公司目前投入的近五千億元新台幣資本會不會付諸流水,關係到的只是Uber自身投資者的盈虧,還有一個新模式能否建立。但是,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是政府以舉債的方式籌措財源,一分一毫都來自人民的血汗錢,絕不容浪費虛擲;也因此,在投入時更應有完整的計畫,對風險與效益要有理性的評量。

前瞻計畫意在投資台灣的未來,這不代表可以浪擲資源,更不能淪為一個豪賭計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