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果饅頭縮小版熱賣 牧心喜憨兒樂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6 09:52 聯合報 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


image
牧心智能發展中心堅果饅頭推縮小版,再引銷售熱潮。 記者李蕙君/攝影
分享
台東牧心智能發展中心堅果饅頭熱賣9年,去年迎合市場需求推出縮小版,再創營業紀錄,每月總宅配量至少1萬2000顆;讓該中心喜憨兒們忙得好快樂,更能幫助更多有需求的身心障礙者。

牧心堅果饅頭由牧心師傅羅中志帶領中心喜憨兒們研發製作,經多次培養老麵糰失敗、配料比例進行調整等,才有如今好味美的健康饅頭。

羅中志說,一般饅頭給人的感覺是「大又便宜」,牧心健康堅果饅頭使用的內餡材料乳酪、葡萄乾、蔓越莓乾、核桃、杏仁、葵花子等都經精挑細選安全來源,由於用料大方,成本高,因此一顆250公克的饅頭賣50元,起初他很擔憂市場不大,推出後卻一炮而紅。

他說,大饅頭有「分享」的含意,遲未縮小份量,直到去年考量市場需求小堅果饅頭聲浪漸高,才推出一顆130公克的堅果饅頭,每顆30元,再掀新一波銷售熱潮,宅配數量比大饅頭多。

牧心董事長李豔菁表示,牧心烘焙坊學員主要負責滾圓、包餡,門市學員協助後端包裝與配量,有時宅配量大,大夥忙成一團,卻無人喊累,「量越多代表肯定越多,大家笑得越燦爛!」

她說,大小堅果饅頭都有固定客層,主要在於老麵糰製成的堅果饅頭吃起來不會引發胃酸不適,大受有腸胃疾病、不能吃烘焙食品的消費者歡迎。她曾遇過1名腸癌病患,每天喝一杯薑黃配堅果饅頭當早餐,尤其化療當天必食;中心曾經因羅師傅家有事而停賣1個半月,這名顧客買不到饅頭期間仿若失去「精神食糧」,渾身不自在,直等到他再開工。






瀝青廠轉進大武崙 居民吼反對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6 09:52 聯合報 記者曾健祐/基隆報導


image
議長宋瑋莉(右圖中)昨天會同多名市議員、當地里長到場,強烈反對瀝青拌合廠進駐大武崙工業區;環保局長賴煥紘(左圖)指出,目前核發設置許可證,但不代表廠商已可進駐營業。 記者曾健祐/攝影
分享
瀝青拌合廠欲進駐大武崙工業區,汙染防治設備計畫已獲環保局審查通過,並取得設置許可證。昨下午環保局與廠商召開說明會,引發居民強烈反彈,要求環保局說明審查過程與法令,居民大聲怒吼「堅決反對瀝青廠進駐!」

昨天下午,環保局長賴煥紘與瀝青廠陳姓業者,在大武崙工業區召開說明會,議長宋瑋莉會同安樂區議員、當地里長等近百名民眾,到場表達強烈反對。

宋瑋莉表示,議員們皆希望大武崙工業區轉型為觀光工廠,帶動基隆經濟,若讓瀝青廠進駐勢必對環境造成衝擊,加上瀝青廠正對面就是火鍋料加工廠,瀝青所造成的汙染,後果不堪設想。

中崙里長李源林說,前年有瀝青廠欲在信義區設廠,當時遭強烈抗爭,後來環保局撤銷環評許可,這次卻改來大武崙工業區,要求環保局解釋審議、核發許可證程序。里民也嚴正抗議,要市府相關單位嚴格把關重視瀝青廠進駐後,環境影響的問題。

環保局表示,依法該廠商提出汙染防治設備計畫,包括空氣汙染收集辦法、排放管道、防治設施之種類,與構造與效能等使用狀況等,以書面資料送審通過,並於1月12日核發設置許可證。

環保局說明,廠商還需向產發處取得工廠登記證,與處建管科提出修繕計畫,再向環保局申請操作許可證,最終才能進駐操作,並不是已同意廠商進駐營業。

賴煥紘說,針對瀝青廠設置程序,會持從嚴審查態度,未來針對相關廠商進駐向市府提出興辦事業計畫書時,會在法令上加以輔導,加速審查作業,讓投資廠商明確了解,減少類似爭議。

基隆河步道下月施工 串連雙北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6 09:52 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基隆報導


水利署第十河川局去年編列500萬元,計畫串連基隆市暖暖區與新北市瑞芳區的基隆河防汛步道,5月將進場施工,施作總長度325公尺的步道,並有日晷意象廣場、解說導覽牌、休憩座椅、步道矮綠籬等,8月可完工。

立委蔡適應前晚邀水利署第十河川局於碇安里民活動中心,針對基隆河防汛步道如何銜接新北市瑞芳區進行說明,多名里長建議在周邊多進行綠美化改善。

蔡適應表示,基隆河防汛步道要和新北、台北串連,未來市民就可以騎著自行車沿著基隆河到達新北市、台北的河濱公園,也讓台北市、新北市的市民騎乘自行車能夠到基隆旅遊,讓大台北地區生活圈更加完整。日前議員張耿輝反映基隆河六堵段淤積,蔡適應表示,已請第十河川局派員了解狀況,會爭取相關預算整治。

消防水塔支援用水 高地福仁里叫好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6 09:52 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基隆報導


image
福仁里多位處高地,居管線末端,常受沒水或水壓過低之苦,消防局、水公司昨會勘,同意將消防水塔(人群後方)供民生使用。 記者游明煌/攝影
分享
基隆市仁愛區福仁里轄內很多高地,居自來水管線末端,常受沒水或水壓過低之苦,消防局、水公司昨會勘,同意將200公噸消防水塔提供民生用水使用,可嘉惠300住戶,民眾拍手說好。

福仁里長林木火說,里內很多地由於位在自來水管線末端、又地處高地,經常性水壓不足,尖峰用水時刻用水量大,常面臨無水可用之苦。

立委蔡適應服務處邀請自來水公司、消防局、仁愛區公所等單位,昨天到南榮路117巷35弄的消防水塔前會勘,希望解決高地供水不足的問題。

林木火說,該處有一座200頓的消防水塔,只有發生火警時用得到,已有7、8年了,平時都備而不用,十分可惜,居民希望釋出水塔的水供民眾使用。

水公司第一區管處表示,由於消防用水和民生用水的管線不同,現階段自來水公司已經完成該處消防水塔支援民生用水的配管,唯消防用水需消防局的許可,在確保防災用水無虞的情況下,才能支援民生用水,目前設計馬達可自動補充水量,不成問題。

消防局人員表示,如果不影響救災可以同意供應民生用水。

宜蘭怎麼玩才健康? 問問綠遊App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6 09:52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蘇澳報導


宜蘭縣休閒農業遊客超過600萬人次、產值19.73億元,產官學界組成策略聯盟,推出綠色旅遊路線,宜蘭大學App也上架,開放免費下載,吃喝玩樂與深度文化體驗不漏接。

宜蘭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表示,宜蘭縣103年休閒農業遊客數601萬人,比94年成長232%,產值19.73億元,較94年成長118%,帶動農村經濟成長,未來以生態環境知能、行動數位科技為目標,讓休閒旅遊與農村生活永續發展。

宜蘭縣政府和各級農會、觀光大使協進會、蘭陽農業發展基金會、宜蘭大學、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休閒農業發展協會與縣內14處休閒農業區,因此合組宜蘭縣休閒農業策略聯盟工作團隊進行推動。

團隊昨天指出,以綠色消費原則整合休閒農業區的特色農場、民宿、文化及當季體驗,推出多條綠色旅遊路線,宜蘭大學也椅經完成綠色旅遊App上架,在線上免費開放下載,查詢網頁:http://rfid.niu.edu.tw/web/LRIDCTravel/。

團隊表示,綠色旅遊主張簡單、知性、輕鬆、節能、結伴去綠色旅行,吃有機當地、穿著輕便舒適、交通採節能減碳原則、關心體驗環境生態及人文風情、綠色採購、低食物里程,並參加公益植樹等碳補償行程,以具體行動推動環境保護。

團隊指出,5、6月將推出「長生不老線」、「山海線」、「瓜瓜線」等健康低碳農業體驗行程,限額提供優惠,遊客可上網選購http://go2ilan.org/或洽03-9327191王小姐。

此外,在宜蘭縣休閒農業優質評選中,將增加「綠色優質」認證標章,引導休閒農業業者提供綠色體驗、綠色餐飲、綠色住宿等,希望能夠推廣綠色旅遊,減低觀光對環境的衝擊。

想到宜蘭田園待待? 這家人陪你慢活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6 09:52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


image
宜蘭雙懌親子單車工作室一家人熱愛宜蘭之美,他們帶領遊客騎單車親近田野。 記者廖雅欣/攝影
分享
原在台北當工程師的黃志文,懷念童年在故鄉種菜、抓蝸牛的時光,和妻子辭去工作,帶著兩個孩子回到宜蘭,在員山鄉成立雙懌親子單車田園農作室,提供露營地、帶領遊客騎單車遊員山、在菜園摘菜、窯烤地瓜,享受田野之樂。

黃志文離鄉多年,在外求學、在台北電子業工作,因嚮往故鄉田園生活,也希望給孩子開心快樂的讀書環境,幾年前舉家搬回宜蘭。去年,友人提供員山鄉大鬮路一塊農地,他學翻土、整理菜股,學種有機蔬菜,並整理營地供遊客露營,體驗田園之樂。

「員山風光美,尤其大湖、內城地區,湖光山色,值得慢活探訪。」黃志文說,他會教遊客以泥土做窯,焢窯烤地瓜或玉米,並租借腳踏車慢遊員山鄉的田野。他還自製導覽手冊,掛在腳踏車前,將每條路線的方向、特色,甚至轉彎處,都以圖片標示清楚。

園區還養了兔子等小動物,小朋友特別喜愛,還可以抓蝸牛、摘青菜,體驗種菜等農務。黃志文說,回到宜蘭,希望家人都能跟他一樣,熱愛且認識家鄉,每周一、四下午,他會和妻子外送自製的紅豆湯、烤地瓜等點心,只要滿50元就外送。雙懌親子單車田園農作室地址:宜蘭縣員山鄉大鬮路46號,預約電話0960039392。


員山友善耕作 請魚兒幫種菜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6 09:52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員山報導

宜蘭縣員山鄉內城社區推動友善耕種環境,結合台北市東門扶輪社、日本長濱與舞鶴扶輪社,整闢約2分半空地,引進魚菜共生系統設置生態園區,昨天揭牌啟用,希望加速推動魚菜共生,落實無毒耕種。

內城社區近年推出鐵牛車導覽農村,獲得各界好評,台北東門扶輪社曾到社區參訪,對社區環境營造及保護印象深刻,今年正逢創社25周年,得知社區有意開闢生態園區,結合日本姊妹社出資六、七十萬元協助建置園區。

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林坤鎮表示,為推動友善耕種不讓環境受汙染,勘察發現這塊約2分半空地,經與地主協調無償提供使用,由扶輪社資助完成水車、涼亭、步道等,特別的是設施搭建都出自居民之手。

社區昨天揭牌,由專人導覽北市東門扶輪社及日本扶輪社認識魚菜共生系統的理念與運作,看到養魚兼種菜,不少人很驚艷。林坤鎮說,魚菜共生種植的以葉菜類居多,用魚種菜的概念讓土地不會受到汙染,也不使用農藥,收成後吃得安心。

蘇澳鎮立泳池開放 首周免費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6 09:52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蘇澳報導


宜蘭縣蘇澳鎮立游泳池今天重新開放,鎮公所好康大放送,首周免費入場。鎮長陳金麟說,未來將增加烤箱、健身器材與兒童滑水道,可學習浮潛、操練獨木舟。

蘇澳鎮立游泳池去年底因委託經營6年期滿,暫停開放,鎮公所收回整修設施,增設溢水溝、更新室內外水溝邊條,委外招標,今天起對外開放。

鎮長陳金麟指出,鎮立游泳池是宜蘭縣在溪南地區唯一全年開放的標準游泳池,除原有室外50公尺標準泳池外,更設有室內25公尺溫水泳池、SPA池、兒童戲水區等多元設施。

鎮公所宣布,今天起第1周開放期間,免費入場,辦理年、月票、泳訓、潛水課程都可享受9折優待,收費經營後,全票100元,鎮民票60元。蘇澳國小昨天搶鮮體驗,跟著教練學游泳、浮潛、划獨木舟,連連稱讚好玩。

陳金麟說,游泳池委由專業廠商營運,將陸續增加烤箱、健身器材、滑水道等設施,因應蘇花改分段通車,大量車流改行台2戊線,泳池位在交通節點上,將設鐵馬出租站、重機中繼站。

頭城人文國中貨櫃改裝手作教室 還缺100萬…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6 09:52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頭城報導


image
人文展賦教育基金會承辦的頭城人文國中小,打算成立人文行動工坊,以4個貨櫃組成3間教室,正對外募款。 圖/人文國中小提供
分享
人文展賦教育基金會承辦的頭城人文國中小,為給學生獨立、操作手工學習的空間,成立「人文行動工坊」,正籌募經費,將以貨櫃屋打造學生學習手作、木工和實驗空間,有家長陸續捐款,學校也歡迎各界共同興學。

頭城人文國中小希望訓練學生獨立自主的工作能力,因此成立「人文行動工坊」,計畫以4個貨櫃組成3間教室,提供學生手作、木工、實驗和腳踏車、電器修護的空間,從去年10月施作,預計暑假前完成,8月中旬開學後提供給國中小師生使用。

人文展賦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清枝表示,已完成組裝4個貨櫃、玻璃門窗的施工,剩下水電和內部工作桌椅施工。總工程費需120萬元,目前除家長捐贈20萬元,尚須100萬元資金。

救國團團友會員蔣家鈴捐款1萬元。她說,她常走頭城火車站地下道,日前看到頭城人文國中小的學生將地下道整理得那麼乾淨,很是感動,也支持人文的教育行動。

宜市精障復健中心 居民要求遷走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6 09:52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


宜蘭市慈育康復之家即將成立,作為精神障礙康復之友的社區復健中心,卻遭鄰近居民質疑,擔心會影響社區安全,要求遷移;該中心表示,他們是合法經營,學員雖是精神障礙者,但都經醫院治療且獲得醫師認同才回歸社區,透過集中管理及職業復健等輔導,不會有居民擔心的安全問題出現。

位於宜蘭市農權路的慈育康復之家,4月8日取得縣府核可的營業執照,成為社區復健中心。

不過,附近居民認為,慈育康復之家主要收容的是精神障礙者,設在市區,附近有學校、幼稚園、文化中心,也有補習班,擔心會影響社區安全,前晚到慈育康復之家表達不滿,要求中心遷移。

慈育康復之家主任鄭文益表示,去年7月經縣衛生局核可籌設,從消防、環保到衛生設備都合法且非常完善,希望提供康復之友在治療後,回歸社區最好的住所。

他表示,政府鼓勵民間在社區經營康復之家,就是為了幫助康復之友回歸社會,各縣市和鄉鎮都有這種復健中心,他們並不具有攻擊性,從來沒有發生過相似案件,康復之家希望和社區加強互動,讓大家認識與接納康復之友。

該中心護理師許玉君說,許多具有攻擊性的民眾多半是吸毒、長期酗酒,能到社區中心的精神障礙者,都經過醫師的評鑑核可,且有服藥,都具有工作能力,在中心參與職業訓練,控管生活,協助他們盡快回歸社會,他們都是弱勢族群,希望一起協助他們。

插牌檳榔園 傅萁:暫緩砍除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6 09:53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image
花蓮縣檳榔產業聯誼會前會長王祥德籲請縣府協助解決農友種植困境。 記者范振和/攝影
分享
「只要林管處在檳榔園插牌,我們就剉咧等,不知什麼時候檳榔要被砍除?」花蓮縣大批檳榔農民最近在檳榔園裡發現多面插牌後,徹夜難眠,昨天到花蓮縣政府請願。

縣長傅崐萁居中斡旋,決議暫緩砍樹,研議方法,以兼顧維護農民生計和公務員秉公執法。

花蓮縣檳榔產業聯誼會長林茂輝、前會長王祥德與檳榔包裝工會理事長王祥富等人,昨天帶領近百名檳榔農與業者,由立委徐榛蔚服務處主任陳文卿陪同,到縣政府請願,舉行「山坡地種植檳榔樹協調會」;花蓮林管處長吳坤銘到場,縣長傅崐萁也全程傾聽農民的心聲。

林茂輝說,林管處在田園插牌,限期砍樹,但牌子插下去,農民們卻根本不知道要找誰協調?老一輩的農民可能半年才到山坡地巡一趟,不少人將檳榔樹包給大盤商,但檳榔樹被砍除,自己卻都搞不清楚,生計頓陷困境。

有農民拜託林務局不要「趕盡殺絕」,留一口飯給他們吃,而且,林務局既然要保護山林,可以委請他們種樹,畢竟砍檳榔樹要工,種植林木也要工,兩者都聘工,豈不形成資源浪費?這名農民說,他的兒子沒頭路,孫子又殘障,全家生計就靠幾棵檳榔樹。

不少農民反映,他們不知道自己種植檳榔樹的地目是什麼?但一被認定是「超限利用」,就如同被打入18層地獄般,希望未來能「混合造林」,彈性解決山坡地種植檳榔樹的問題。

吳坤銘與林管處林政科長余蘭君說,占用、占墾國有林地,行為人均得依民事、刑事處理,公務人員只能依法行政,林管處找不到行為人,只有插牌警告,1個月後再砍樹處理。

縣長傅崐萁總結表示,有關花蓮縣境內涉及違規種植檳榔且占用國有林地,先暫緩砍除檳榔樹,再設法尋求其餘調解路徑,以兼顧公務員秉公執法,和鄉親生存的權益,創造雙贏。

血荒嚴重 玉里一天進帳221袋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6 09:53 聯合報 記者段鴻裕/玉里報導


image
花蓮縣玉里鎮婦女會昨天舉辦捐血活動,民眾踴躍響應。 圖/花蓮縣捐血中心提供
分享
image
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企劃組長徐仁祥捐血。 圖/東服中心提供
分享花蓮縣捐血中心4月至今舉辦13場捐血活動,昨天在玉里鎮圓環共募到221袋、5萬5250西西熱血,是最多的1場捐血活動。
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玉里分會、玉里鎮婦女會昨天在花蓮縣玉里鎮圓環舉辦捐血活動,獲得各界熱情響應,從上午10點開始,地方人士群集、民眾紛紛挽袖捐血;至下午4點,共捐血221袋、5萬5250西西。

花蓮縣捐血中心企劃于美蘭感動地說,昨天捐血活動的時間最短,但大家熱情捐血,對補充血庫不足大有助益。

「目前,各種血型都不到安全存量。」于美蘭說,花蓮縣庫存血量:A型3.5天、B型3.8天、O型4天、AB型5.8天,都距7天的安全存量甚遠,血荒的壓力也令人焦急。

更嚴重的是,以往只要庫存血液短缺,各縣市捐血中心都會積極向國軍、學生募集鮮血;但國軍推動精實專案成效太好、兵源大幅減少,而少子化又嚴重衝擊台灣,國軍、學生都已不再是捐血中心最後、最多的募集捐血的保障,于美蘭說,「現在的捐血主力,就是社會各界善心人士!」

只是,最近幾天連續下雨,于美蘭說,許多原本預期的捐血量,都因下雨、天氣不好而影響捐血人出門的意願,也造成從4月至今,半個月13場的捐血活動,捐血量大不如預期,也讓捐血中心相當苦惱。

在強大的血荒壓力下,婦聯會玉里分會理事長林秀芬、玉里鎮婦女會會長楊淑玲昨天發動捐血,馬上獲得立委徐榛蔚、國民黨花蓮縣黨部主委張逸華、縣議員潘富民和張智冠、玉里鎮長龔文俊與代表會主席呂理忠及多位鎮民代表、地方人士的贊助支持、響應。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企劃組長徐仁祥更是當場就挽袖捐血。

到下午4點為止,總計募得221袋、5萬5250西西的熱血。于美蘭說,這是4月至今共13場捐血活動以來,捐血量最多的1場,雖然是在花蓮南區舉辦的捐血活動,但大家發揮熱情、付諸公益,讓她非常感動。


套裝深度旅遊 壽豐村民集資開餐廳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6 09:53 聯合報 記者王思慧/壽豐報導


image
花蓮縣壽豐鄉豐山村有美麗的農村風光,村民們合資改造環境。 記者王思慧/攝影
分享
花蓮壽豐鄉豐山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威良為活絡地方發展,號召村民以1股1萬元的方式,集資100萬元打造農村旅遊新據點,要經營農村特色餐廳、打造農村深度旅遊行程,並保育濕地,希望透過在地居民的力量,推廣豐山村的觀光,預計5月先開始營運餐廳。

陳威良表示,這個計畫集資人大多是豐山村社區發展協會、農村再生促進協會及壽豐鄉休閒農業區協會會員,共40人集資100萬元,透過政府社區再生計畫等補助,開始打造農村特色餐廳,希望能帶動豐山村的發展。

他說,建設社區的原因除要增加居民收入來源,還希望能設計出「農村深度之旅」。由於豐山村民大多從事休閒產業及農業初級加工等,可是觀光客一來就是吃飯,走馬看花後,就繼續下個行程;他認為,這樣的旅遊方式並沒真正認識花蓮的在地農業。

因此,陳威良與豐山村長雷國萬和居民努力下,設計出農村深度之旅套裝行程,讓遊客感受農村生活,包括採蓮花、做蓮花茶、幫農夫種菜、捉蝦及做洛神花蜜餞、麵包等,讓觀光客體驗當一日農夫的樂趣;還可以請村裡的阿嬤教大家做古早味菜包等傳統客家食品,讓遊客有個美好的回憶。

除了讓遊客當農夫,陳威良還要保育濕地。他表示,以前觀光客沒有專人解說,不了解保育的重要性,一群人就隨意踏入濕地玩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破壞自然生態,因此,他想要復育濕地,讓青蛙、蝸牛和蟲類,甚至水鳥得以生存,也能成為遊客的大自然教室。


花蓮193線拓寬案 將補件再審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6 09:52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游婉琪/花蓮報導


image
花蓮193線道拓寬案環境差異審查會議前,環保團體在場外表達反對訴求。 記者游婉琪/攝影
分享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image
左圖:反對花蓮縣道193線拓寬改善的人士有備而來,力陳多項反對理由。右圖:花蓮縣議長賴進坤服務處主任陳連進表態力挺縣道193線拓寬改善。 記者范振和/攝影
分享花蓮縣道193線(三棧—光華)拓寬改善計畫,昨天下午在環境永續教育中心舉行第一次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對策檢討專案小組初審會議,正、反意見紛陳。最後,專案小組要求花蓮縣政府就交通、生態等相關項目補件再審。
專案小組作成4項決議:一、應釐清本案是否違反環境影響評估施行細則38條相關內容。(即計畫產能規模或路線延伸10%以上者,須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二、保安防風林不宜開發,請提替代方案。三、防風林景觀、交通、生態等相關項目意見修正,並於9月30日補件。四、如未在限期補正或不符要求,將駁回申請。

縣建設處代理處長鄧子榆說,道路前端路幅狹窄,連續彎道易肇事,拓寬改善後可健全整體公路系統,以因應蘇花改通車後的旅運需求。

議長賴進坤服務處主任陳連進說,他曾任新城鄉代表會主席,當地居民大都贊成拓路,請尊重當地人心聲。

新城鄉長錢自立等人指出,193線拓寬已開過多次說明會,地方沒有反對聲音,沒有交通就沒有建設以及工作機會,兼顧環保的交通才是正道。

持反對立場的東華大學教授戴興盛、綠黨齊淑英等人表示,拓寬沿線會碰到海岸保安林,不應撥用或解編;檢討報告也沒有提可能的替代方案,「拜託!請為台灣保留最美麗的一條景觀道路好嗎?」

反對人士昨天下午1點30分在議場外,持「守住保安林,林務局撐住」等標語抗議;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幸福193聯盟等環保團體也要求「爭取改善不拓寬」。

環評委員輪番表達意見,居民、環保團體、民意代表也踴躍提出對193縣道拓寬案的期待;最後,閉門會議約半小時。主席江漢全強調,開發單位必須在9月30日前補齊資料,否則將直接駁回此案。

18日通車…十六股大道 管養費花縣府埋單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6 09:52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花費近7億元闢建的花蓮市十六股大道,在內政部營建署和花蓮縣政府共同挹注經費下,歷經2年半施工,4月18日將通車,這是貫通花蓮市東西向的交通動脈。不過,日前卻引發管養費的爭議,縣長傅崐萁決定所有的管養費由縣府負責。

十六股大道(花蓮市2-18計畫道路)西起花蓮市中央路新生橋南端約300公尺處,東側與尚志路及新興路交接,是連絡花蓮市東西向的要道。

十六股大道東側的尚志路及新興路也是通往花蓮市區及美崙地區的重要道路。

打通這條交通大動脈,橫跨美崙溪、北迴鐵路,也成為風景優美的景觀大道,將有助紓解東西向的交通流量,能縮短行車時間約半小時,民眾不必再繞道遠行,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大有助益。

內政部於民國100年12月29日核定,由內政部營建署執行工程,地方配合款6720餘萬元,由縣府全額編列預算支應。102年9月11日開工,已經完成驗收,縣府敲定4月18日上午11點舉行通車典禮。

為改善花蓮市北側東西向聯絡道路不足,「花蓮市2-18計畫道路工程」納入「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施工。縣長傅崐萁說,長1240公尺、寬25公尺的大道終於完工,可望有效紓解車流。

台東紅藜營養高 上網輕鬆了解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16 09:53 聯合報 記者尤聰光/台東報導


image
行政院農委會主任秘書戴玉燕(中)與南迴返鄉青年,一起推廣台灣原生種紅藜。 記者尤聰光/攝影
分享
為讓台灣原生種的紅藜成為南迴線主要產業,並讓更多人了解紅藜,水保局台東分局昨天設立啟用「台東紅藜網站」平台,讓民眾可透過網站平台, 輕鬆了解紅藜栽種過程、產地、購買和料理方式等資訊。

目前台東栽種紅藜面積已從去年40公頃增加至100公頃,未來商機無限。

昨天包括農委會主任秘書戴玉燕、縣長黃健庭、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副局長林長立、水保局台東分局長王志輝等人,都參加台東紅藜網站平台啟用儀式,現場除展示紅藜商品外,也由南迴4位返鄉栽種紅藜的青年現身說法。

戴玉燕表示,1980年起,美國太空總署就將藜麥作物指定為太空人進行長途太空任務時的必備存糧,肯定了紅藜的高營養價值,台東紅藜網站平台的啟用,就是希望使紅藜相關產業資訊,讓更多人去了解,進而接受,創造更大的產值,帶動地方發展。

王志輝說,台東紅藜網站,完整介紹紅藜的營養價值、優良產地、料理方式、購買管道、田間風情等產業資訊,期盼讓民眾更認識台東紅藜的美好價值。

南迴青年吳正忠、高世忠、樊永忠和林建中,因栽種紅藜,更讓識了自己的土地,且開創了農作契機。吳正忠表示,他種紅藜不只是生活,更關乎一個世代的土地正義,讓他貼近土地與知足惜福的飽滿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