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管理/替健保把脈 資源分配該改革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3 04:32 經濟日報 王欽堂
元旦假期第二天,聯合報的頭版頭條報導了彰化芬園鄉一處衛生所醫師的故事。
38歲的吳師承醫師,完成了署立醫院家醫科專科訓練後,選擇到離家較近的芬園衛生所服務。該鄉民風淳樸、人情味濃,吳醫師「醫師如友」的問診風格,以及「到宅看病」的服務,備受小鄉民眾的推崇、愛戴。
醫病關係 成鄉里佳話
他的事蹟傳遍鄉里,平均每天至少50人,甚至一天擠進百人的紀錄,小小的衛生所每天人聲鼎沸,不輸醫學中心平日門診的盛況。
而鄰近的台中、南投都有病患「慕名」跨區求診。
「心裡好過,身體才舒坦。」他表示,有時醫療對病患的幫助有限,但關心的言語、尊重的態度,都能給病人幫助。
這位小鄉「名醫」因為「醫病又醫心」的故事,成為元旦假期報紙最有溫度的頭版新聞。
一年伊始,這樣正向的新聞,讓人感受到社會一股向上的力量。然而,一方面也不禁感慨,這不就是過去大家對醫生的印象。但是曾幾何時,這樣的事蹟開始成為新聞。
健保實施後民眾拚命往醫學中心跑,而醫師看「病」不看人也早已是常態。像衛生所這樣第一線的機構,根本就愈來愈沒有病人。
不僅是衛生所,全國各地扮演社區及家庭醫師照護的基層醫院及診所,在經過健保20年,已經萎縮殆盡。而用「心」看病人的醫師成為新聞,當然也不意外。
去年12月29日,衛福部健保署公布了103年醫院財務報表。根據資料,包括19家醫學中心在內的110家醫院獲利超過6億元,共領取健保給付金額3,135億元,占全部醫院家數(476家)領取健保金額總數86%。並公布其中最會「賺錢」的財團法人醫院前三名。
健保問題 遲遲未解決
醫界估,2015年全年國人醫療支出將達1兆1,000億元,扣除健保給付6,000億元,其餘是民眾自費的醫療、醫美、健檢及其他照護服務等將近5,000億元。醫改團體批評,醫院天天喊窮,卻是健保、自費兩頭賺飽飽。瘦了全民,肥了醫院。
有人譏健保最亮眼的成績,就是長期以來的免稅優惠,把大型醫療體系養成巨型化的「酷斯拉」。
柯P市長面對訪談時,提及眾多醫療健保問題遲遲不能解決,他直白地說「就是因為醫療體系被財團把持,建議下一任總統,應該勇敢面對,才能解決問題。」
仔細收看三位總統候選人政見及辯論會,除了大家最關心的經濟議題外,三黨候選人對於民生議題中的社會住宅、年金改革、長照規劃都有一些因應政策。
然而,對於每年6,000億元預算,攸關全民健康的健保,卻幾乎沒有什麼政策著墨。
幾個月前,因為健保安全準備金已經達到2,000億元,足以因應法定三個月支出,達到史上「最高水位」,立委及企業界要求降低健保費率。但是如果依照目前醫療支出的成長速度,兩年後的2017年,健保財務將再度逆轉,屆時定要研議提升費率,又將是社會紛擾的議題。
醫療資源 須永續經營
是這件事美化了健保的問題,還是健保真的就是政治議題,誰都不想碰觸。但是,這是身為國家領導人無可迴避的問題,因為,所有醫療從業人員,企業界都想問,健保的下一步是什麼?健保20年,到底是一個奇蹟,還是一個幻影?
未來十年,恐怕是健保存亡、醫病關係持續煎熬的關鍵時間。究竟是要繼續實施沒有限制就醫的制度,放任醫學中心、急診室病患擠破頭,醫護血汗斑斑依舊,還是大刀闊斧的改革,找到台灣醫療資源的永續之道,值得深思。
2016大選決勝的不是藍或綠,不是政治意識型態,而是選擇我們明天的生活。我們不僅要認真面對年金改革,好好規劃我們的長照制度,還要共同監督健保醫療資源的分配。因為這不只是為我們自己的老後,更是為子孫永保安康。
台灣真的沒有時間了,不僅經濟如此,民生也是。
(作者是哈佛健康事業董事長,本專欄隔周三刊登)
古書今贏/各司其職 勇敢當責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3 04:32 經濟日報 ▉劉順杰
某些官場或職場,發生了意外事件,處理的第一步,往往不是先找出問題,再想出辦法解決問題;反而是先找個理由來塘塞,或者是找個人來背黑鍋,只要理由找到了,背黑鍋的人出現了,「危機」就排除了,至於「問題」能不能從根本解決,反倒是不重要的問題。
不負責任的文化,源自於無所謂,做什麼事情無所謂,找誰來做無所謂,至於辦得成不成功,更無所謂,領導者缺了「事在必成」的決心,執行者少了「義無反顧」的鬥志。這個時候再加上明知不對卻在旁邊煽風點火的幕僚;不樂觀其成,暗中攪局的對手,以及喜歡喊著「下台負責」的路人,成敗已經可以預期。
宋景公的時候,熒惑(火星)移動到心宿的位置,詢問司星官子韋,子韋告訴宋景公:「這是上天降災(宋景公)的預兆,避災的方法是把災禍移轉給宰相。」被宋景公當下拒絕,理由是宰相由國君任命,寧可自己承擔;子韋建議:「移轉給百姓好了。」宋景公還是拒絕,因為沒有百姓,等於沒有國君。
子韋再提建議:「移給一年的收成好了!」宋景公表示,收成不好,百姓會餓死,怎麼可以讓百姓死而自己活?既然壽命當盡,還是自己承受。子韋聽完,向景公道賀,因為仁愛治國,上天一定會免災,在當天晚上,熒惑果然連續移動三次(轉到別的位置,禳災成功)。
雖然史書並沒有提到,宋景公犯了什麼大錯,上天要降災給他,從他和子韋的對話中可以了解,他是一個有擔當且仁厚的君王,不會把原本自己應該承擔的厄運,轉移到別人身上。顯見能為自己負責,不讓部屬頂罪或受罪的領導者,才能真正的脫離錯誤和免除災禍。
晉文公任命李離擔任法官,李離審案時不慎錯判誤殺疑犯,雖然神不知、鬼不覺,李離向文公自請死罪。晉文公認為這是李離部屬的錯,跟李離無關,李離告訴晉文公一段非常經典的話:「我當長官,並沒有把官位讓給部屬,領的薪水比部屬多,也沒分給部屬;錯聽部屬的意見錯判殺人,因為怕死,想把責任推給部屬,根本不合道義,罪當處死。」
晉文公又幫李離找了很多無罪的理由,李離仍然認為自己該死,雖然晉文公不忍心治罪,自己根本沒臉活下去,最後自殺謝罪。
有些主管犯了錯,深怕老闆知道,用盡心思掩蓋,「不幸」被老闆發現,會拿「那是部屬某某做的」當理由,可能會覺得李離很傻;老闆都替自己講話了,厚著臉皮作到退休就好,幹嘛那麼認真呢?應該再看論語這一段故事。
冉有、季路向孔子報告:「季氏要攻打顓臾。」孔子不認同,冉有、季路連忙為自己申辯,表示這是季氏的命令,跟他們無關。
孔子轉為嚴厲指責:「『在其位要盡責,否則就辭職』,主人犯錯,當幕僚的不能輔助,要幕僚何用?…不把自己管好,反而要動用武力教訓別人,只怕季氏的危險(問題)不在顓臾,而是自己。」
當領導者的,得為自己的決策和監督責任扛責,不能因為已經交辦下去,就置身事外;當部屬的得為自己負責,不能認為成敗與己無關而敷衍了事。有了各司其職,共同負責的觀念,才能讓人格和任務發展出圓滿的結果。
(作者是易群企管資深顧問,本專欄隔周三刊登)
投資風向球/房市景氣變化 見微知著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3 04:32 經濟日報 ▉鄭哲昇
房地產景氣何時再臨、不景氣何時結束?對絕大多數投資人而言,找尋這個問題的終極答案,就有如追尋「聖杯」般的渴望。
長年鑽研國內外房地產的經驗告訴我,沒有人能精準預測房市的景氣開始及結束,但至少可以透過觀察過往已發生的每一波房市景氣出現及結束的各種變動條件,再推演出最佳的進出場好時機。
就拿台灣及與我們經貿關係最密切的美日及中國大陸的房地產景氣變化為例,看是否找出一些共同的端倪。
台灣房地產近50年來總共出現了幾個景氣高峰,分別發生在1972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1978第二次石油危機、1989年股市上萬點、2003年SARS結束後,以上的四個時間點,各拉開了一波房地產的景氣期,尤其在2003 ~2014年這一波多頭竟一口氣走了整整11個年頭,打破國內房市景氣周期六至七年的慣性,成為台灣房市史上最長的景氣時期。
至於日本房市,1985年起的日圓升值熱,拉開日本史上最強的房市多頭,不過短短六年後,約1991年起,房價只升不跌的神話就幻滅,隨著人口紅利消失、經濟出現負成長,最終引爆經濟超級大泡沫,房地產價格出現連跌了20幾年的空頭走勢。
直到安倍晉三上台連發經濟三箭,實施貨幣寬鬆政策,引導日圓走貶,加上2020年申奧成功等利多,經濟成長終見曙光、部分都會區房價開始止跌回升。
接著觀察美國房市,2008年次級房貸及雷曼兄弟的金融風波引發的全球性金融風暴,美國房地產價格出現斷頭風潮,包括拉斯維加斯、邁阿密等知名觀光大城,房價近乎崩盤,法拍屋觸目可及,卻乏人問津,不過短短五年,2013年起隨著經濟穩定、失業率降低,美國房市漸漸恢復正常的熱絡交易,尤其在華人聚居的大城市,包括洛杉磯、紐約等都會區的房價已連續三年走高。
最後,我們來看新東方明珠的上海,1997亞洲金融風暴後,上海的房地產一度不景氣好幾年,到處可以看到已停工的爛尾樓,不過,在全面開放商品房交易及經濟持續高成長的帶動下,從2001年又拉出一波波房地產起漲的序幕,房價漲翻天,一直到目前都未見疲態。
台、美、日、中的近年房市景氣成因各有不同,不景氣時間長短差異也很大,但是,包括人口紅利、經濟動能、股市多空、利率走勢等,這些足以左右房市景氣的常見指標,固然是投資人研判進出房市的重要因素,但是,最重要隱藏其中的投資小祕密,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那就是,一旦發生突發的重大事件,市場出現恐慌性殺盤時,往往就是絕佳的逢低投資時機。
(作者是長富國際地產公司總經理)
管理一點靈/猴子管理法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3 04:32 經濟日報 本報訊
管理者時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上班時間一到,下屬會報告工作上遇到的問題,請示該怎麼解決。這時很多身為主管的人會提出看法,但事情並不一定會因此得到解決,而在一來一往之間耽誤不少時間,主管本來要做的事反而被擱置。
其實,「責任是一隻猴子」,猴子管理法則是說,下屬員工該自行完成的工作,若因為種種原因(遇到困難或逃避責任),交由上司處理,並不是一件好事。
試想,每個下屬都有自己的猴子,如果最後都交由上司管理,那麼上司的時間一定不夠用,自己的猴子反而無法管理。
猴子管理法則,目的在於幫助經理人確定工作範疇,就是由適當人選在適當的時間、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管理者才有足夠的時間去做規劃、協調、創新等重要工作。
——威廉.翁肯 (William Oncken,企管專家)
公告版位
- Jan 13 Wed 2016 11:26
商業企管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