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點/青年創業 善用資源

【聯合報╱青創總會副秘書長陳麗華 (記者林上祚整理)】
2014.07.05 03:26 am

台灣因為有「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創業家精神,造就台灣中小企業佔比高達97%,檯面上大企業,都是從中小企業慢慢長大的,全球創業觀察(GEM)針對全球近20個國家人口進行調查,台灣每一百人就有8.2人從事創業,台灣人充滿創業基因。

近年來網路普及,台灣的創業動能變得更加活躍,從產業分布來看,過去三年新創事業,有63.8%從事個人服務業,另外有15.8%從事商業服務業與知識密集服務業,二者合計近八成,顯示服務業已成為年輕人創業主流。

根據去年公布中小企業白皮書,台灣新設企業,服務業占85.19%,其中,超過47%是批發零售,其次是住宿餐飲15.7%,有近三成年輕人,選擇在門檻最低的食品餐飲業創業,其次是流通服務業,第三名則是知識密集度較高的通訊應用產業,占9.48%,文化創意產業也有8.14%。

青創總會成立四十多年來,一直提供民眾創業諮詢,目前,政府也在推動新興新產業,行政院有13個部會都在推動創業專案,舉例來說,經濟部體系中小企業處著重於高成長性產業創業輔導,勞動部的鳳凰創業貸款,則偏重於中高齡與婦女創業。

各部會創業方案雖有重疊,但可以相輔相成,創業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充滿各種可行性,創業者最早的創業初衷,可能只是想養家餬口,但隨著事業慢慢成功,其他部會資源,可以適時引入資源,調整其商業模式,讓它可以逐漸茁壯成連鎖甚至集團。

台灣進入少子化社會,年輕世代進入職場時間也因大學普及而遞延,但年輕世代創業動能,比起舊世代並不遜色,在資訊科技刺激下,台灣已經進入創新驅動經濟體,跟過去需要投入大量資本、建立標準作業流程的效率驅動模式已經不同,廉價勞力與資本密集已經過時,年輕人只要有想法、有創意,政府與民間有開放平台工具可以給年輕人利用。

但更重要的是,創業精神必須從小扎根,透過教育改革,讓整個教育環境朝向創新驅動,現在,很多大學都設立創意與創業學程,但我認為課程本身不是重點,重點是如何激發學生「敢問、敢實驗、敢想像」的精神,讓學術體系不再閉門造車,學術專利研發的充沛能量,能夠與產業銜接。

(本文由陳麗華口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