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嚴震生/更多你為何不要當大學教授的理由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05 01:20 聯合報 嚴震生


在上一篇名人堂中,我曾提到五項不要成為大學教授的理由,包括投資報酬率低、就業市場萎縮、工作環境不佳、升等及續聘的壓力等。本篇將提出另外的五項理由。

第六、大學教授的社會地位已大不如前,在發生國科會(科技部)研究計畫報假帳、學術論文抄襲及假學歷等案件後,大學教授的負面形象日益增加,不僅沒有辦法扮演社會的良心,恐怕有時都無法坦然面對自己。如果所傳之道本身都未能守住,怎有可能維持過去來自於社會的敬重?大部分的教授並沒有犯下類似的案件,為何要承擔這個共業?

第七、「尊師重道」即將成為瀕臨絕種的校園文化,教授不但社會地位大不如前,在學校行政主管人員的認知中,也少了過去所享有的尊重。我剛回台灣教書時,校長會親送聘書,不僅很客氣地感謝過去的付出,並表示未來一兩年希望能繼續共同努力。在此情況下,即使升等和評量的要求造成不少壓力,你都會甘之如飴,因為你所從事的是一項合作打拚、有使命感的志業。現在則是收到校內郵件轉來的聘書,填完回條後,再用校內郵件寄回。如果學校或董事會將你當成雇工,你的心態和表現就會是雇工,而不是高等教育的夥伴關係(partnership),這難道是有理想的年輕人想要進入的行業嗎?

第八、在有Line之前,我們老師時代的大學教授就是沒有上下班的在工作,過去可能是從學校返家後,繼續備課或是看學生的論文。之後,拜筆電及網路之賜,我們將研究也帶回家。因為,在學校的時間,除了上課之外,還得處理公文、申請計畫、協辦研討會、參加各項系所或是院級會議,不時還得為研究生、轉系生及轉學生出題改卷,或是擔任申請及甄試入學的評審委員。這些工作將你的時間切得支離破碎,但又不如教學或研究有累積性,讓你疲於奔命,滿是挫折。

第九、目前的高等教育事實上是獎勵教授為可量化的研究多投入心力,而無須過度重視不太容易量化的教學或是服務。升等靠期刊論文,評量以它做依據,學校特殊的獎勵也以其為首要考量。學校鼓勵的是不關心學生或系務發展、不認真教學或參與行政的教授。他只需將研究做好,即可取得學術地位和獎賞。久而久之,我們看到的是自私自利的研究者,而不是有熱情或是蒙呼召的教育家,反而受到鼓勵與認同。這樣一個扭曲的環境,難道是我們理想中的大學?

第十、我國大學教授待遇雖然並不理想,但許多從事教職者至少認為退休後的生活應當無虞。台灣社會普遍認為教授月退俸至少為目前薪資的七、八成,孰不知目前在沒有百分之十八的優惠利率存款情況下,做滿廿五年的退休金將不到五成,未來的年金改革還會讓此數字降得更低。私立大學教授情況更差,有些是一次領一筆,有些是月退,但比勞保還差,不到兩萬元,因此若未能早有規畫,有可能會再投入高等教育二、三十年後,發現竟然還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養老。

以上十項理由任何一項都已足夠讓想要進入大學擔任教職者三思,而十項加總起來,絕對足以成為一股強大的遏阻力量。我們負責相關事務的官員和學校的行政主管難道還需要提醒嗎?若再不改善環境,台灣的高等教育將難以吸引到真正有心委身、充滿呼召、願意無怨付出的年輕人投入。(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抄襲﹒薪資﹒年金改革﹒退休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