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三大關鍵 打贏智慧機業淘汰賽
2015-07-05 02:58:35 經濟日報 社論
近來我國手機品牌業者發展狀況不甚理想,加上全球市場競爭愈趨激烈,究竟應如何協助產業發展,企業如何脫困,引發多方辯論。有人認為應比照中國大陸政府,透過各種措施來大力扶植國產品牌,同時鼓勵國人愛用國貨;但也有人認為政府只要做好鬆綁與開放,完善基礎建設,以廠商的彈性與速度,自然能夠找出解決之道。到底如何思考與作為,考驗著政府的智慧。

從宏觀的格局來看,各國主要領導廠商為何如此重視行動通訊產業的發展,原因在於行動網路的進展已帶來新的典範轉移,衝擊著各行各業,雖帶來許多挑戰,但也引發更多巨大的商機。智慧型手機已成為人類深深倚賴,除電腦、電視以外的新螢幕、新資訊與新的控制中心,預期未來的周邊應用延伸與整合,以及新興服務的創新與應用將進一步擴大,因此各主要資通訊廠商競相投入,希望能有效的掌握這一新興平台,站上制高點。

觀察智慧型手機市場的變化,2015年前十大品牌廠中,韓國品牌廠商出貨數量占有率為28%,居全球第一。中國大陸品牌廠商市占率2011年時僅約7%,但在IC設計廠商提供公板解決方案降低技術門檻、其本土市場營運商規模龐大藉採購標案帶動出貨的助陣之下,2015市占率可達22%,將超越美國的市占率17%,成為第二,預估未來幾年將可超越韓國成為世界第一。台灣廠商品牌市占率預估僅為3%,差距甚為懸殊。

在產值方面,2010~2013年智慧型手機產業的全球產值由945億美元成長至2,397億美元,年平均複合成長率高達36%,然2014年產值年成長率已降至15%,預估未來市場擴張幅度將不若以往。值得關注的是,整體產值市占率有不斷朝Apple集中的趨勢,2010年Apple產值市佔率僅32%,2014年高達44%(Apple手機出貨量佔有率不到20%),其營業利潤率這幾年也穩定維持在30%上下,遠高於其他品牌。在此趨勢下,未來Android陣營內部競爭預期將更加激烈,整體營業利潤不容樂觀。

回頭觀察台灣智慧型手機產業的發展,在品牌方面,2011年為台灣手機品牌業者出貨量最高的時期,之後經歷專利戰爭,以及低價智慧型手機的衝擊,占有率逐漸衰退。然而在製造服務方面,自Apple開始推出iPhone,委由台灣廠商代工,台灣代工業者與國際品牌業者長期合作,代工量隨客戶表現逐漸上升。根據統計,目前台灣多項零組件市占率已為全球前三,其中系統組裝與設計製造代工、晶圓代工、相機鏡頭、機殼與印刷電路板皆為全球第一,具有發展未來新興智慧終端產品的雄厚實力。

綜上分析可以理解,台灣智慧型手機產業在B2C及B2B產業上的發展有截然不同的面貌與體質,需要完整掌握以免錯估形勢。而就產業推動而言,也需思考台灣究竟在整體行動網路產業發展大趨勢上要扮演什麼角色,相關政策才能夠有效聚焦。不過,不管是自有品牌的發展或者是供應鏈的完善,以下都是需要著墨的關鍵議題:

首先是供應鏈的串連與整合:在手機供應鏈中,許多零組件台灣前三大廠商加起來的占有率贏過三星,如何強化虛擬整合力道,讓品牌廠有更多差異化的武器,製造服務有更多的奧援,政府可以思考促成。

其次是垂直解決方案系統發展的協助: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思維,針對無限發展可能的多元生活應用情境進行場域試煉,發展各項產品及加值服務,同時培育系統化人才,如醫療、教育、金融等的創新應用。

最後是下一世代產業智財及關鍵技術的部署:應積極推動及參與國際資通訊標準,整合產官學研資源,儘速投入5G先期研發,部署關鍵智財,提升迎戰下一波戰爭的實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