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與國際鏈結漸行漸遠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5-17 02:24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蔡總統去年520的就職演講中,強調要使台灣經濟結構轉型,告別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
蔡總統去年520的就職演講中,強調要使台灣經濟結構轉型,告別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但過去一年台灣在與全球及區域的連結,似乎是繳了白卷。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余承翰/攝影
蔡總統執政即將滿周年,在去年520的就職演講中,她強調當務之急,就是要使台灣經濟結構轉型。而使台灣經濟成功轉型的第一步,就是強化經濟活力與自主性,加強和全球及區域的連結,積極參與多邊及雙邊經濟合作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包括TPP、RCEP等;並且推動新南向政策,提升對外經濟的格局及多元性,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
蔡總統的宣示言猶在耳,但是過去一年台灣在與全球及區域的連結,似乎是繳了白卷。美國宣布退出TPP後,TPP雖然元氣大傷,但多數成員仍不放棄,紛紛尋求新的模式。不論是廣邀其他國家以填補美國空缺,或是在既有的規模下尋求替代方案,台灣都不在這些可能選項的拼圖中。在美國主導TPP時,對於台灣加入基本上抱持歡迎的態度,較不受政治因素干預;美國宣布退出後,台灣想加入TPP重建的行列更是難上加難。

世界各國未來會持續推動區域經濟整合,並不因為美國退出TPP而有所動搖。未來會走向大型FTA與雙邊FTA並行,對於台灣的影響也會更加顯著。雖然政府也多次表達台灣自由化的腳步不會停,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決心沒有變;但是在國際政治現實下,台灣是舉步維艱,寸步難行。

相對於TPP之延宕,RCEP卻進展迅速,有可能在今年完成談判。RCEP成員包括東協十國、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印度、澳洲及紐西蘭,開放幅度雖然不及TPP,但是台灣和RCEP成員經貿互動密切,去年台灣對RCEP出口超過2,000億美元,占總出口比重超過七成,未來RCEP一旦形成,將會是對台灣衝擊最大的FTA。

特別是台灣出口仍以中間產品為主,2016年台灣中間產品出口占總出口比例達八成。RCEP成員產業互補性高,未來必然會以嚴格的原產地規定,並搭配產業合作及貿易便捷化等措施,加強區域內成員分工及供應鏈整合。台灣對RCEP中間產品出口必定會有部分被排擠出供應鍵。

除了RCEP對台灣供應鏈可能衝擊外,近年來台灣在面對中國大陸的興起,特別是中國大陸積極發展本土產業所形成的紅色供應鏈,逐步擺脫非台灣不可的情形,對台灣產業壓力不小。川普政府又大力鼓吹製造業回流,所引起美國供應鏈重組的變化下;台灣應如何避免產生斷鏈危機,在多重供應鏈夾擊下突圍,在全球布局中重新定位,也需要更有力的因應政策。

在蔡總統演講提及台灣參與TPP或RCEP之後,政府便幾乎完全消聲,更沒有突破之策略。雖然政府也多次宣稱爭取與其他國家簽署FTA的機會,但眾所周知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最大的罩門是兩岸關係,而九二共識是目前維持兩岸關係穩定的最大公約數。如果僵局不解,兩岸關係動盪,台灣只能回到2008年以前,建構FTA只能局限在邦交國範圍,更遑論參加中國大陸影響力大的RCEP。此一國際現實,政府一直不願意去面對,兩岸互相指責的結果是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快轉,台灣卻原地打轉。

當台灣在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受阻,對於推動新南向政策實應有更積極的作為。新南向政策是蔡政府與國際連結的另一介面,但新南向政策推動一年以來,政策主軸不明確,戰略目標不清楚,各部會雖紛紛投入資源推動,但欠缺整合機制,拿不出具體亮點和成果。

例如RCEP16國中有13國是屬於新南向政策的國家,更幾乎全部在中國大陸一帶一路輻射範圍內。政府應完整盤點這些國家產業發展需求,利用台灣產業利基,強化與新南向國家的經貿連結,降低供應鏈可能被弱化的現象,不能停留在空談和做計畫階段。

蔡總統揭示使台灣經濟轉型的第一步,似乎並沒有穩健地踏出;在告別對中國單一市場依賴之前,台灣似乎先與國際告別了。

(蔡政府執政周年總體檢 系列五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