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加強防範 別讓腸病毒再起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17 02:01 聯合報 金傳春/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台北市)


又進入腸病毒活躍期了。每年五月至六月中旬常是流行第一高峰,另波在九月後,幅度較小。因台灣前幾年的流行病例數不多,累積的易感染宿主是否至今年第七十一型腸病毒將引爆大流行,是各方關注焦點;幸強化偵測與徹底明瞭流行病學特徵後,已降低腸病毒重症與死亡病例,證實偵測、流行病學與防治,三方面環環相扣,可見成效。

一九九八年大流行後疾管局剛成立即推出重症、住院、警哨醫師手足口症通報、學童請假與病毒五種偵測,近年採用更速效的由醫院端電腦自動擷取的「症候群偵測」,包括急診、門診與健保資料的「類腸病毒」病例。尤其台北市另有由衛生局、教育局與社會局合作研發的「學童每日症候群偵測」,取代往昔學童請假而數據更精準,又較急診與健保資料更早測知「類腸病毒」病例,致該市近年腸病毒重症數大幅下降。

由於多數腸病毒感染、發病與重症病例在學齡前幼童,且住鄉區、接觸手足口症或泡疹性咽峽炎病例及家中有此病例者的危險性較高,所以宣導腸病毒病癥,早發現病例以防範,十分重要。

更重要的是單因子分析知重症病例多的那幾年主流行為第七十一型腸病毒,其他因素包括三歲以下、男孩及多在中南部、澎湖與金門,疫情常自中南部往北流行;而二千年後,九月第二波的重症病例較少。以多因子整合分析,發現預測重症的主因為第七十一型腸病毒與輕症病例;尤其二○○八年的重症高度聚集在六月與澎湖,而澎湖該年四、五月已有時空聚集病例。換言之,第七十一型腸病毒分離率、輕症病例數攀升及時空聚集三因子有助於預測其後的重症。

跨國合作研究發現整個東亞自南至北往緯度高處流行,顯示南部的地區或國家出現流行,北部地區或國家可嚴加防範。有效防治作為是:一、強化幼稚園、托兒所、育嬰中心、學校、安親班、補習班、醫療院所的輕症通報;二、定期消毒兒童遊戲區;三、加強衛生教育(尤其哥姊等大朋友與大人勤洗手),降低郊區、鄉間、離島的群聚病例;四、勿用井水、地下水或生水餵幼兒;五、即時分析類腸病毒輕症病例的流行病學特徵,如登革熱,有助於降低其後的重症病例;六、跨地/國合作。

綜言之,家中小孩數多,而親朋/鄰居的小朋友常互往來或四合院住處,宜強化衛生教育與警覺手足口症和咽峽炎病例。台灣今年至上周有廿四位第七十一型腸病毒病例(三例重症),台中稍高,親友接觸小孩前須先洗手;又亞洲正流行第七十一型腸病毒時,旅遊前應留意目的地流行實況,隨身備洗手液。多防範,可減少後顧之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