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到繡球花小鎮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5-17 02:47聯合報 劉克襄(自然生態作家)
南庄的繡球花開得花團錦簇,搭配竹編、園藝造型,讓人驚豔。 聯合報記者范榮達/攝影
南庄的繡球花開得花團錦簇,搭配竹編、園藝造型,讓人驚豔。 聯合報記者范榮達/攝影
清晨五點左右,友人抱著襁褓中的孩子出去散步。一早醒來的嬰兒,除了奶水,莫過於清新的空氣。
他們沿著森林小徑,安靜的走著,來到不遠的小溪。那似乎是一條地下伏流湧出的水泉,在山路旁形成平坦的小水窟,裡面棲息著許多苦花、石斑和一枝花等。天熱時,附近村裡的小朋友會來戲水。他們佇立著觀望,天色濛濛亮。隔不過三四公尺的小溪對岸,一隻哺乳類從林叢裡露臉,緩緩走出,橫越馬路,鑽入另一邊的森林。友人心裡驚呼道:食蟹獴。
過了幾秒,換他們走到對岸,檢視食蟹獴走過的足跡,驚奇地回味著剛剛的畫面。常在野外者深知,許多美好的動物接觸,往往只有那短短數秒的閃過,卻永遠烙印在心裡,成為一輩子回味不完的記憶。這就是自然的奇妙魅力,生活裡無法取代的意義。
昨天,我去拜訪苗栗第一高峰加里山,在林道半途遇見一隻藍腹鷴公鳥,華麗高傲地走過眼前。友人聽到非常振奮,我反而欽羨的跟他說,願意用十次意外撞見的紀錄,換取一次食蟹獴的邂逅。
同樣來自台中的友人結婚不久,一家四口,承租了坐落在蓬萊溪溪邊的農舍,目前嘗試培養紅蚯蚓解決一般廚餘,製做有機肥料。他還飼養了豬和羊,希望探索出一個循環共生的農村生活。
晨昏時,他常帶孩子走到溪邊散步,最近除了食蟹獴,還遇見山豬和山羌,獼猴更是頻繁如遊客。對他來說,這是農村尋常日子的一部分,海拔四五百公尺的南庄,提供了有機農事和學習賽夏族編織文化的落腳機會。
後來我沿著他經常散步的山路走回蓬萊國小。這條山間步道隱密而蓊鬱,又略略蜿蜒,時而出現叉路,彷彿通往更美麗深邃的森林。偶爾,不小心,幾隻小動物,在前方匆忙溜過。友人認為孩子的長大以及養成,都需要這樣一條山路。其重要性不輸學校,甚至超越。
我點點頭,充滿認同。回想著廿多年前,自己也為三四歲的孩子勾勒過這樣美好的自然藍圖,努力實踐了一輩子,迄今仍未後悔。因而走在這條似曾相識的熟稔環境,我暗自祝福這位年輕爸爸。
它和著名的蓬萊溪護魚步道並行,類似的山路,山谷周遭還有不少條。九○年代初,南庄是我和藝文朋友常來素描繪畫的地方,如今從一個淳樸的小鎮,變成觀光旅遊熱門景點。雅緻的民宿和餐廳沿著山谷,坐落約莫百間,例假日常形成遊客如織的榮景。但南庄仍想再改變自己,擺脫俗氣的觀光模式。冷涼潮溼的住家環境,適合發展為繡球花園藝小鎮,這是他們最近在努力推廣的方向。
我循著繡球花的華麗,順便拜訪了護魚步道。政府花了不少經費,沿蓬萊溪逐段規劃了生態工法的護魚步道,讓人走得怡然自得。對許多遊客,到南庄賞魚觀花,走過小鎮老街,無疑是對自己平時辛勤生活的犒賞。
但我還是喜歡遠離一點,走在人工化更少的並行山路,在森林的包覆下體驗自然。這樣的南庄才是它的核心,但尚未被真正認識,許多台三線上的小鎮亦復如此。
山路繼續有罕見的稀有動物,安然的緩緩走過,有人帶著孩子看到了。這是多麼珍貴的畫面,希望每年來此,都能聽見相似的故事。
(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5-17 02:47聯合報 劉克襄(自然生態作家)
南庄的繡球花開得花團錦簇,搭配竹編、園藝造型,讓人驚豔。 聯合報記者范榮達/攝影
南庄的繡球花開得花團錦簇,搭配竹編、園藝造型,讓人驚豔。 聯合報記者范榮達/攝影
清晨五點左右,友人抱著襁褓中的孩子出去散步。一早醒來的嬰兒,除了奶水,莫過於清新的空氣。
他們沿著森林小徑,安靜的走著,來到不遠的小溪。那似乎是一條地下伏流湧出的水泉,在山路旁形成平坦的小水窟,裡面棲息著許多苦花、石斑和一枝花等。天熱時,附近村裡的小朋友會來戲水。他們佇立著觀望,天色濛濛亮。隔不過三四公尺的小溪對岸,一隻哺乳類從林叢裡露臉,緩緩走出,橫越馬路,鑽入另一邊的森林。友人心裡驚呼道:食蟹獴。
過了幾秒,換他們走到對岸,檢視食蟹獴走過的足跡,驚奇地回味著剛剛的畫面。常在野外者深知,許多美好的動物接觸,往往只有那短短數秒的閃過,卻永遠烙印在心裡,成為一輩子回味不完的記憶。這就是自然的奇妙魅力,生活裡無法取代的意義。
昨天,我去拜訪苗栗第一高峰加里山,在林道半途遇見一隻藍腹鷴公鳥,華麗高傲地走過眼前。友人聽到非常振奮,我反而欽羨的跟他說,願意用十次意外撞見的紀錄,換取一次食蟹獴的邂逅。
同樣來自台中的友人結婚不久,一家四口,承租了坐落在蓬萊溪溪邊的農舍,目前嘗試培養紅蚯蚓解決一般廚餘,製做有機肥料。他還飼養了豬和羊,希望探索出一個循環共生的農村生活。
晨昏時,他常帶孩子走到溪邊散步,最近除了食蟹獴,還遇見山豬和山羌,獼猴更是頻繁如遊客。對他來說,這是農村尋常日子的一部分,海拔四五百公尺的南庄,提供了有機農事和學習賽夏族編織文化的落腳機會。
後來我沿著他經常散步的山路走回蓬萊國小。這條山間步道隱密而蓊鬱,又略略蜿蜒,時而出現叉路,彷彿通往更美麗深邃的森林。偶爾,不小心,幾隻小動物,在前方匆忙溜過。友人認為孩子的長大以及養成,都需要這樣一條山路。其重要性不輸學校,甚至超越。
我點點頭,充滿認同。回想著廿多年前,自己也為三四歲的孩子勾勒過這樣美好的自然藍圖,努力實踐了一輩子,迄今仍未後悔。因而走在這條似曾相識的熟稔環境,我暗自祝福這位年輕爸爸。
它和著名的蓬萊溪護魚步道並行,類似的山路,山谷周遭還有不少條。九○年代初,南庄是我和藝文朋友常來素描繪畫的地方,如今從一個淳樸的小鎮,變成觀光旅遊熱門景點。雅緻的民宿和餐廳沿著山谷,坐落約莫百間,例假日常形成遊客如織的榮景。但南庄仍想再改變自己,擺脫俗氣的觀光模式。冷涼潮溼的住家環境,適合發展為繡球花園藝小鎮,這是他們最近在努力推廣的方向。
我循著繡球花的華麗,順便拜訪了護魚步道。政府花了不少經費,沿蓬萊溪逐段規劃了生態工法的護魚步道,讓人走得怡然自得。對許多遊客,到南庄賞魚觀花,走過小鎮老街,無疑是對自己平時辛勤生活的犒賞。
但我還是喜歡遠離一點,走在人工化更少的並行山路,在森林的包覆下體驗自然。這樣的南庄才是它的核心,但尚未被真正認識,許多台三線上的小鎮亦復如此。
山路繼續有罕見的稀有動物,安然的緩緩走過,有人帶著孩子看到了。這是多麼珍貴的畫面,希望每年來此,都能聽見相似的故事。
(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