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化爭議 啟動風險評估創雙贏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0-19 00:10聯合報 溫啟邦、李伸一、謝顯堂、高志文


台化彰化廠。 本報系資料庫
台化彰化廠。 本報系資料庫
彰化縣長不展延台化汽電共生設備操作許可,衍生出複雜問題,台化關廠,員工失業,台化選擇法律行動。不展延的理由並沒講清楚,台化員工也以工作權反擊,雙方越演越烈。
台化說汙染值都合法規標準,地方政府說超標,風險大小未經專業的判斷,地方政府就以民眾感受為由下了結論,未審先判。

根據世衛組織的「風險預警式原則」,若懷疑有風險,先避開再說。但引用風險預警式原則,只有在無法進行風險評估的前提下才適用。在台灣有環保署汙染值資料,有衛福部流病資料運作,風險評估應是可行。它是客觀判斷工業汙染的依據,但是說也奇怪,地方政府卻迴避風險評估的正途。

美國有六百多家燃煤電廠,包括汽電共生,美國電廠平均是五十多年前蓋的,比台灣老舊,汙染比台灣嚴重,但管制的經驗比台灣豐富。歐巴馬為因應巴黎氣候暖化減碳協議,最近公布數百頁燃煤電廠詳細規範,對各種不同燃煤電廠改善達標之細節及配套措施,鉅細靡遺列出,簡稱「潔淨電廠計畫」。台灣與美國環保署簽有「環保科技合作協議」,何妨依此協議,請美國環保署專家前來評估,不但評估彰化台化廠,順便也看看台電台中與台塑麥寮的燃煤電廠,將各地的爭議用最先進科技提出建議,一次解套。

推動上述兩項提議,不但可創造雙贏,也可矯正憑直覺以居民健康權為訴求產生反商氛圍的危險。其實,空氣汙染被炒作為政治的環境正義議題,了解下述真相後,發現事實與民眾感受有很大差距:

一、全台空汙日益改善:台灣空汙一直都在改善,PM2.5每年都下降一個單位,全台如此,彰化雲林也如此,改善幅度之大,汙染今非昔比。這是環保署不願強調的事實,卻放手讓環保團體製造恐慌言論,誤導民眾。但環保署向行政院的報告,說空汙確實連年改善,事實勝於雄辯,而主要汙染來源四成是汽機車,工廠汙染不是主要原因。

二、燃煤與排放汙染故意扭曲:汽車有高汙染與低汙染,但不因有汙染就禁汽車。燃煤電廠也一樣,汙染有高低,不能有汙染就要禁,要看排放多寡。因為科技日新月異,排放可做到達標,美國已有對策,何況燃煤發電比核電重要,占總發電量台美均達四成,全面禁燃煤電廠,不是一蹴可幾。

空氣是越乾淨越好,永遠有改善的空間,政府應按照行政程序,執行風險評估,更應放眼國際,請國際專家前來評估建議,通盤考量整體人民利益,而不要傷害到政府想幫助的人而不自知。

(溫啟邦/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李伸一/現代財經基金會副董事長、謝顯堂/加州大學退休教授、高志文/前瑞士國際抗癌聯盟全球菸害防制主任)

失業﹒台電﹒減碳﹒台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