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然栽種黑豆 釀出西螺百年醬油
2015-10-19 04:40:55 聯合報 記者胡瑋芳/西螺報導
image

陳源和醬油黑豆契作農田採自然農法,豆箕長度不夠高,機器無法收割,必須靠人力採收。 記者胡瑋芳/翻攝
分享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image
王小姐(右一)專程從台北來西螺買醬油,因受鄰居之託,幫忙買了12箱陳源和醬油。 記者胡瑋芳/攝影
分享西螺鎮陳源和醬油廠創立於清朝光緒年間,有120多年歷史,傳承至第五代陳俊志、陳怡伶兄妹,不僅遵循古法釀造技術,並和農民契作,以自然農法栽植的台灣本產黑豆,友善環境無化肥、無農藥,為老店開創新生命。
image
陳源和醬油採用自然農法種植的台灣黑豆製成,並用單色印刷、無塑化紙包裝。 記者胡瑋芳/攝影
分享劉姓夫婦昨天從台中開著超級跑車,專程來買醬油。劉太太說他們家從小就食用陳源和醬油,加上苦茶油乾拌麵,就是香噴噴的一餐。
王小姐更從台北包計程車專程來西螺買醬油,因受左鄰右舍請託,共買了12箱陳源和醬油,回程滿臉笑容開心地說滿載而歸。

陳怡伶表示,她是接棒者中最年輕的, 與二崙原味番薯園楊協翰熟識,楊建議她與年輕農民契作,因為黑豆比較適合種植在乾燥的地方,屬於旱作,可減少有農地無農民耕種情況,楊幫忙介紹台南農民劉榮文轉作雜糧,1季稻作1季雜糧,轉作既有政府補助,還可幫農民有固定收入。

前年首度收成,劉榮文種植的黑豆台南5號,因採用自然農法,豆箕長度不夠高,機器無法收割,只能採用人工採收,大家趴在農地上盡力採收,但產量仍不夠,後來又有嘉義鰲鼓農民蔡一宏加入契作滿州種黑豆,用來製作成油膏。

近年來健康飲食意識抬頭,里仁、主婦聯盟等有機商店,不約而同與陳源和醬油合作,並採用無塑化包裝,拒絕化學醬油、精選材料釀造、不添加人工調味劑,分享健康飲食理念,讓消費者品嘗到陳家世世代代用心醞釀的甘醇醬油。

水交社推眷村菜 盼保留舊建物
2015-10-19 08:19:33 聯合報 記者鄭維真/台南報導
image
文化局今年將完成市定古蹟「原水交社宿舍群暨文化景觀」的修復設計,活化為「水交社文化園區」,預計2018年夏天完工啟用。 記者鄭維真/攝影
分享「不要讓眷村文化消失!」二空與水交社昨天合辦眷村美食節,二空文化營造促進會理事長黃趙莉蓉表示,眷村擁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期望藉由美食推展,喚起大眾及政府對眷村文化的保存意識。
黃趙莉蓉說,近年眷村面臨改建,到處充斥新式建築,許多在地傳統眷村美食也被迫往外搬遷,在地人為了捍衛故鄉,自願成立導覽志工,到國小講述二空歷史,希望眷村的記憶能延續到後代。

黃趙莉蓉認為,舊文化的保留必須讓舊建築也留下來,因此目前正爭取部分連棟房舍不要被拆除,並且以地圖導覽方式,讓民眾能作新舊街的比較。

台南市水交社文化學會理事長朱戎梅表示,眷村文化不僅有美食,其背後的歷史故事更具劃時代意義,應該被妥善活化保存。水交社眷村包括空軍志開新村、空軍大鵬五村、空軍實踐四村、陸軍明德新村及陸軍國民新村,原本有21公頃,目前剩4公頃,眷村居民都已遷離;經由文史社團爭取,原「聯勤診療所」建築物目前作為空軍志開新村自治會的辦公場所,後方的低階官舍也都一併保留。

台南市政府於2004年間,將4公頃地及8棟日式官舍以「原水交社宿舍群暨文化景觀」名稱,指定為市定古蹟,保存眷村文化資產;文化局去年接管,今年將完成3棟將級及5棟校級日式宿舍古蹟的修復,作為「水交社文化園區」,預計2018年啟用,成為台南市的古蹟新亮點。

60年燒餅店 第3代接手眷村味
2015-10-19 08:19:31 聯合報 記者鄭維真/台南報導
image
30歲張世儒是水交社張家燒餅第3代接班人,她期待能藉由年輕人來傳承眷村價值。 記者鄭維真/攝影
分享64年老店張家燒餅原開在水交社外圍,後來雖搬遷,不少饕客仍忘不了老味道,繼續上門購買,現在老店已傳到第3代,30歲的張世儒說,眷村文化是不可抹滅的記憶,希望年輕一代能傳承這份價值。
第1代張兆玉是山東人,退役後於民國40年在水交社外圍開燒餅店,遵循傳統作法,以老麵自然發酵,吃起來相當扎實;第2代張福聚從12歲就開始幫忙,直到第3代張世儒也開始接手製作這項傳統眷村美食。

張世儒說,老店的堅持並未隨著時代而改變,從創店至今,都使用老麵揉出的麵團,口感Q彈有勁,香味十足,另外,材料越簡單越好,才能吃得健康。

「傳統的東西就應該傳承」,今年30歲的張世儒年紀輕輕,卻選擇留在故鄉賣燒餅、山東饅頭,有人問過她為什麼不到外縣市闖一闖,她笑說,這麼好的傳統美食應該要傳承下去,不應該消失。

她認為,眷村文化應該保留下來,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留在故鄉,努力堅守價值,「能一邊工作,一邊與家人相處,感覺真好!」

菁寮聖十字架堂 建堂55年慶
2015-10-19 08:19:31 聯合報 記者邵心杰/後壁報導
後壁菁寮聖十字架堂昨慶祝建堂55周年,由神父韋方濟親自主持感恩彌撒,讚頌天主祝佑,經由音樂響宴及分享交流,祝賀教堂「生日快樂!」

聖十字架堂隸屬「聖方濟各教會」,1956年以「十字聖號」在菁寮傳教,而這座教堂則建於1960年,設計人哥特佛萊德.波姆(Gottfried Bohm)是德國人,1986年榮獲建築最高榮譽的桂冠─普立茲克獎,聖十字架堂是波姆第一件國外作品,且由本地工匠建造而成。

教堂分為鐘樓、洗禮堂、聖殿、聖體宮4個部分,都是陡峭角錐尖頂造型,4個頂尖處各有雞、鴿子、十字架、皇冠代表飾物,整座教堂的主要結構方面,以清水混凝土為主,內部深紅色的細格子落地木門窗、木格子高窗、不規則紋樣的小塊花玻璃,頗具德國教堂風味。

來自法國的韋方濟神父,以流利台語主持感恩彌撒,德國在台協會官員及在地鄉親等參與這場盛會,晚間更一同聚餐,韋方濟感謝各地好友前來,一起分享感動與喜悅。

重陽前夕逝世 百歲人瑞獲贈金牌
2015-10-19 08:19:38 聯合報 記者胡瑋芳/四湖報導
重陽節前夕,高齡103歲的四湖鄉人瑞吳蔡金英,於本月6日凌晨不幸去世,她的兒子早逝、媳婦離家,由她獨自扶養年幼孫子吳勝宗、吳柔郁長大成人,百歲人瑞辭世讓家屬及地方鄉親都相當不捨。

家住崙南村的吳蔡金英曾獲選四湖鄉模範老人,今年鄉公所為慶祝重陽節,特別訂製百歲人瑞金牌要贈送高齡長輩當紀念,如今人瑞吳蔡金英已逝,鄉長蘇國瓏明天將親自送金牌到靈堂前交給家屬,讓阿嬤含辛茹苦的一生留下無憾榮耀。

「阿嬤為什麼都沒留下隻字片語,就離開我們!」每夜守靈時,吳勝宗依古禮幫阿嬤擦拭手腳時,都傷心難過每每不能自已,他和妺妹從小與阿嬤相依為命,因家貧領有低收入戶補助,全家常有一餐沒一餐。

長大後換兄妹照顧阿嬤生活起居,但因無一技之長,只能認真打零工、送報紙,阿嬤過世後居然連照片都沒有,只好用身分證上唯一照片當遺照,為了送阿嬤最後一程,30萬元喪葬費用,仍讓兄妹傷透腦筋。

蘇國瓏表示,崙南村是沿海偏鄉村落,年輕人謀生不易,工作難找,吳家是貧困家庭,因一代單傳,所以吳勝宗結婚時,阿嬤希望能多幾個曾孫,彌補兒子早逝的遺憾。

來農村當一日農夫 採菜製豆皮
2015-10-19 08:19:36 聯合報 記者李京昇/雲林報導
image
莿桐鄉義和社區特別租借石磨,讓民眾體驗製作豆皮。 記者李京昇/攝影
分享斗六市溝埧社區發展協會昨天舉辦農村再生陪根計畫活化活動,邀請古坑、林內、莿桐等鄉,展示特色產品互相交流,並有醬筍、醃小黃瓜等DIY製作,副縣長張皇珍等人到場參與;莿桐鄉義和社區發展協會舉開放空心菜園供民眾採收,並提供稻草劍與傳統掃把DIY體驗,場面熱絡。
來自台北的日文老師趙晴子,嘗試稻草掃把編織開心地說,這是她第一次參與社區活動,日本相當重視社區營造,台灣農村再生區塊,近年來也不遑多讓,能看出地方的用心;學童余宥緯笑著說,第一次體驗採收空心菜,雖然雙腳痠痛,但仍非常高興,已深刻體會農民的辛苦。

溝埧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堃煌表示,社區擁有肥沃土地、乾淨的純水,透過農村再生,社區居民逐漸有向心力,不僅改變社區環境,更將結合在地人文、歷史與產業,帶動年輕人返鄉。

義和社區發展協會幹事劉京偉指出,義和社區豆皮供應量占全台65%、溫室空心菜占3分之1,特地租借石磨還原豆皮製作,讓民眾認識純樸農村生活與長輩們兒時樂趣,找回失傳的民俗技藝與記憶。

全國農村領航獎 雲林6人獲頒
2015-10-19 08:19:35 聯合報 記者陳信利/雲林報導
image
雲林縣長李進勇(左四)、縣府城鄉發展處長陳東松(右一)與榮獲農委會「農村領航獎」6位得主分享榮耀。 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分享農委會舉辦今年「農村領航獎」選拔,全國30名獲獎人中,雲林縣就有6位,縣長李進勇接見並頒發獎座鼓勵,期勉獲獎者再接再厲,為雲林農業創造新氣象。
縣府城鄉發展處長陳東松表示,農委會農村領航獎分為4大領域,包括農好物—產業活化、農好青—青年返鄉、農好境—生態保育、農好蘊—文化美學。

雲林在產業活化方面獲獎者,有古坑鄉樟湖社區林啟顯的染布、大埔社區柳四勇的木材研究再利用、水林瓊埔社區蘇嘉益的地瓜;青年返鄉獲獎者有大埤鄉西鎮社區唐偉仁,他帶著妻小於假日投入社區大小事;文化美學方面有麥寮鄉新吉社區林錦山的紙漿藝術村、虎尾鎮頂溪社區蘇坤福的「屋頂上的貓」。

李進勇說,獲獎者都是農村英雄,不僅是雲林之光,更是重要的農業資源。

獲獎者除接受表揚,並將由農委會安排到日本5天4夜,參加農村訪視交流,學習觀摩日本農村再生、在地小農如何自產自銷SOP流程、自然農法及栽種技術等,藉由國際交流擴展視野,持續推動農村再生活化工作,帶領農村邁向更好發展。

最懂漁民心聲...漁會總幹事蔡春生病逝
2015-10-19 08:19:41 聯合報 記者黃煌權
image
前天不幸病逝的嘉義區漁會總幹事蔡春生。 圖/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嘉義區漁會總幹事蔡春生於前天病逝,得年56歲,不少漁民、蚵民難過地說,「蔡總」出身漁民,最了解漁民、蚵民的心聲,擔任總幹事期間服務對象不分黨派,病逝是區漁會及漁民、蚵民一大損失,而他長子原訂昨天訂婚也因此延期。
縣府表示,依照漁會總幹事遴選辦法,因蔡春生剩餘任期超過1年,必須由農委會、縣府及嘉義區漁會辦理總幹事遴聘作業。

據了解,蔡春生約在2個月前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被醫師發現體內器官有惡性腫瘤,雖然住院治療,但病情一直不穩定,而家人為讓蔡春生好好養病,婉拒各界前往探視;不料,前天病情惡化辭世,讓家人、親友及漁會同仁悲慟不已。

蔡春生的好友說,蔡春生的長子原本昨天要訂婚,而蔡臥病在床時,也一再表示希望能參加兒子訂婚之喜;無奈就在長子訂婚前1天,他卻不幸病故,讓親友們更加哀慟。

許多得知噩耗的漁民、蚵民說,「蔡總」雖屬地方黃派,但擔任近14年總幹事,服務對象從不分黨派,因此獲得絕大多數漁民、蚵民敬重。

蔡春生國中畢業後,在東石魚市場擔任秤魚員,退伍後繼續擔任魚貨拍賣員,民國80年升任東石魚市場主任,民國90年更上一層樓,獲聘嘉義區漁會第7屆總幹事,連任至今。

蔡春生生前曾表示,就讀國中時,經常與父親駕駛膠筏到東石沿海的外傘頂洲捕魚、養殖牡蠣,即使遇到大風大浪,也咬緊牙根出海,雖然非常辛苦,但樂在其中,直到國中畢業才結束討海的日子,是嘉義區漁會第1位討海人出身的總幹事。

服務逾15載 志工蕭淑惠獲紫荊獎
2015-10-19 08:19:40 聯合報 記者林伯驊/嘉義報導
image
鳳凰志工隊長蕭淑惠(左)昨獲頒志願服務艷紫荊獎,右為嘉市消防局長蘇耀星。 記者林伯驊/攝影
分享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嘉義市昨天舉辦績優志願服務人員表揚大會,消防局鳳凰志工隊長蕭淑惠投入志工行列超過15年,協助處理大小救護案件,長期義務服務樂此不疲,「只要受助家屬一個感激眼神,就足夠了」,昨天與其他21位志工,獲頒志願服務艷紫荊獎鼓勵。
嘉市績優志願服務人員服務超過1000小時頒發銅質獎、1500小時銀質獎、2000小時則是金質獎,有特殊事蹟者另提報志願服務艷紫荊獎,獲獎志工共285名。市長涂醒哲表示,配合健康防老園區政策推動,希望有更多市民退而不休,幫助「老老人」。

「其實我怕血!」蕭淑惠的丈夫陳振昇早先加入義消,921大地震後嘉市成立鳳凰志工隊,她89年通過初級技術救護員檢定,成為湖內消防分隊志工分隊長。

她就像一位消防員,待命、出勤救護,遇過危急情況不勝枚舉,曾眼見車禍傷者滿臉插滿碎玻璃、女大學生疑似中邪、安撫精神疾病患者就醫等。

蕭淑惠說,志工服務雖然辛苦,但看見受助者家屬一個感激眼神,就讓她有了繼續服務的動力。

她表示,志工伙伴長期犧牲奉獻,她只是代表大家領獎,消防局明年將成立新志工分隊,籲請民眾踴躍加入。

朴子配天宮立龍柱 要重建了
2015-10-19 08:19:38 聯合報 記者黃煌權╱朴子報導
image
朴子市配天宮昨天舉行立龍柱大典,由配天宮董事長王如經(左二)等人結上紅色彩結。 記者黃煌權/攝影
分享2年前發生火警的朴子市配天宮,昨天舉行立龍柱大典,配天宮董事長王如經說,龍柱立好相關的重建工程就可陸續展開,意義重大,工期預定明年底完成,但廟方已向包商請求希望趕在明年10月完工,避免造成廟方與香客困擾。
具有300年歷史的配天宮前年3月發生火警,造成部分神像、神袍及建築被燻黑、燒熔,引發信眾高度關切。經過2年多,廟方昨天舉行立龍柱大典,王如經率廟方與施工人員舉行隆重祭典後,由專人將2根龍柱豎立在中殿兩側,再由王如經結上紅色彩結。

王如經說,配天宮修繕工程採「修舊如舊」工法,包括2根龍柱及未來要施作的硬體建築、彩繪、交趾陶、泥塑神像等,都和配天宮失火前相同,主要是希望保有配天廟原貌。昨天完成龍柱大典後,後續的橫樑、屋頂磚瓦等硬體設施就可陸續施作,龍柱大典對配天宮修繕工程具有重要指標。

他表示,火警發生2年多,但因申請修繕流程與公文往來非常耗時,因此直到今年初,修繕工程才開始著手。

王如經強調,工期原訂明年底完工,但考量到若等到明年底才完工,當時可能適逢進香熱潮,香客將大增,廟方又要忙著籌備入火安座事宜,屆時,將對廟方及香客造成困擾,廟方已向包商請求,在不影響施工品質前提下,儘量趕到明年10月完工,總修繕經費6300萬元,廟方負擔51%,縣府補助4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