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運會冷清 「全民體育」口號而已?
2015-10-19 01:24:20 聯合報 曾清淡/資深媒體人(台北市)
同一時間,南北兩地的比賽場景,一冷一熱,差很大。正在高雄舉行的全國運動會雖然有八千餘名選手參加,受到關注的程度卻遠不如在桃園、新莊等地進行的中華職棒年度總冠軍賽。運動迷欣賞高水準的職棒球星獻技,無可厚非,但如果沒有業餘階段的鍛鍊養成,哪有日後發光發熱的職業球星?
全運是業餘運動員最重要的舞台之一,同樣需要觀眾的掌聲,但這些年來,全運觀眾席總是稀稀落落,除了在場邊督陣的教練外,通常只坐了選手的隊友或親人。
全運的前身是區運,更前身則是民國卅五年創辦的省運。省運和區運的年代,都是每年舉行,經常吸引運動迷朝聖,原因之一是當時棒球、籃球的職業運動在國內尚未蓬勃發展,運動迷別無選擇,自然而然追逐業餘運動明星。
歷年來在奧運、亞運或世錦賽穿金戴銀的選手,無論是田徑、跆拳道、舉重,或是棒球明星,哪個不是先從省運或區運嶄露頭角,進而磨成大器?省運和區運年代,報紙的發行量無論多寡,大大小小的媒體都會出動大批記者前往採訪,開闢二至三版專頁大幅報導,還會在體育場外分別設置服務台。
當年,田徑、游泳項目的決賽成績都會以圖表呈現。區運後來蛻變為兩年一屆的全運,隨著職業運動興起,再加上旅外球星表現搶眼,體育新聞版面自然變成以職業運動為主流。讀者先後聚焦於旅美職棒球星王建民、陳偉殷,及旅日陽岱鋼,或是一度在果嶺上獵鷹捕鳥的高球女將曾雅妮。
全運新聞受到壓縮,只能選擇報導重點項目,於是成績表不見了,也看不到多數項目的金牌得主名單。影響所及,久而久之,運動迷與全運漸行漸遠。
政府高唱發展全民體育,但官員到了全運會場都只是行禮如儀,開幕後就不再關心。當年不一樣,蔣經國在總統任內、孫運璿在行政院長任內,都常蒞臨省運或區運會場為選手們打氣。行之多年的中正、國光體育獎章獎勵辦法,就是孫院長任內頒布實施。
發展全民體育不能流於口號,我國最高體育行政主管機關一度由教育部體育司升格為行政院體委會,如今又回歸教育部體育署。層級高低無所謂,重點是政府必須真正重視業餘運動,如果全運兩年辦一次,卻淪為體壇大拜拜,終非體育界之福。
2015-10-19 01:24:20 聯合報 曾清淡/資深媒體人(台北市)
同一時間,南北兩地的比賽場景,一冷一熱,差很大。正在高雄舉行的全國運動會雖然有八千餘名選手參加,受到關注的程度卻遠不如在桃園、新莊等地進行的中華職棒年度總冠軍賽。運動迷欣賞高水準的職棒球星獻技,無可厚非,但如果沒有業餘階段的鍛鍊養成,哪有日後發光發熱的職業球星?
全運是業餘運動員最重要的舞台之一,同樣需要觀眾的掌聲,但這些年來,全運觀眾席總是稀稀落落,除了在場邊督陣的教練外,通常只坐了選手的隊友或親人。
全運的前身是區運,更前身則是民國卅五年創辦的省運。省運和區運的年代,都是每年舉行,經常吸引運動迷朝聖,原因之一是當時棒球、籃球的職業運動在國內尚未蓬勃發展,運動迷別無選擇,自然而然追逐業餘運動明星。
歷年來在奧運、亞運或世錦賽穿金戴銀的選手,無論是田徑、跆拳道、舉重,或是棒球明星,哪個不是先從省運或區運嶄露頭角,進而磨成大器?省運和區運年代,報紙的發行量無論多寡,大大小小的媒體都會出動大批記者前往採訪,開闢二至三版專頁大幅報導,還會在體育場外分別設置服務台。
當年,田徑、游泳項目的決賽成績都會以圖表呈現。區運後來蛻變為兩年一屆的全運,隨著職業運動興起,再加上旅外球星表現搶眼,體育新聞版面自然變成以職業運動為主流。讀者先後聚焦於旅美職棒球星王建民、陳偉殷,及旅日陽岱鋼,或是一度在果嶺上獵鷹捕鳥的高球女將曾雅妮。
全運新聞受到壓縮,只能選擇報導重點項目,於是成績表不見了,也看不到多數項目的金牌得主名單。影響所及,久而久之,運動迷與全運漸行漸遠。
政府高唱發展全民體育,但官員到了全運會場都只是行禮如儀,開幕後就不再關心。當年不一樣,蔣經國在總統任內、孫運璿在行政院長任內,都常蒞臨省運或區運會場為選手們打氣。行之多年的中正、國光體育獎章獎勵辦法,就是孫院長任內頒布實施。
發展全民體育不能流於口號,我國最高體育行政主管機關一度由教育部體育司升格為行政院體委會,如今又回歸教育部體育署。層級高低無所謂,重點是政府必須真正重視業餘運動,如果全運兩年辦一次,卻淪為體壇大拜拜,終非體育界之福。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