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是誰「相忍為國」舉起金牌?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8-09 01:59 聯合報 王大樹/資深媒體人


看著許淑淨站在頒獎台領取金牌那一刻,無不令人動容;此時此刻,相信國人應該了解「相忍為國」這句話的含意;不是要批判謝淑薇退賽事件,只是要大家看看,還有一批人在為奧運金牌,付出他們的汗水、淚水與熱血,只為了圓一個夢想。

因為謝淑薇事件,「相忍為國」受到某些人的批判;然而,看到今天許淑淨的努力成績,必然有另一番體認。

打從二○一二倫敦奧運奪銀(今年遞補為金牌,當年筆者也在倫敦採訪)隔天起,許淑淨就開始繼續訓練,那時她就立志在里約爭取金牌;那股「銀恨」不甘心的動力,化成她今天站在金牌的位置上。

倫敦奧運許淑淨奪銀那一刻,她用手拉出自己衣服胸前的中華奧會標誌,告訴世人她來自這裡;昨天拿下金牌的那一刻,她榮耀的看著中華奧會會旗,令所有戴著這個標誌的人,都深深感受,並以這個標誌為榮。

想想看,廿多歲的大女孩,要保持五十三公斤的體重,是多麼不容易的事。這四年來,她必須做飲食控制,對抗任何誘惑,同時她以國訓中心為家,當別人過節團圓時,她必須留在中心保持一定量訓練。

舉重訓練,是不可稍有鬆懈,蔡溫義教練也一路嚴格盯著她,特別是在過程中,許淑淨要忍受舊膝傷帶給她的痛苦,如果不是為了一個金牌信念,她不會支撐到現在。

提起台灣女子舉重,自一九八四年奧運蔡溫義獲得銅牌,退休後轉任教練;九○年帶起最早一批女子舉重選手,當時女子舉重還是剛起步階段,台灣比別人起步早,打造朱南美、陳瑞蓮、吳美儀、陳淑枝在世錦賽穿金戴銀。當時舉重分為九級,台灣都有好手;二千年終於盼到進入奧運項目,減為七級,一個國家最多只能派四位選手,但那年遭逢兩名選手禁藥事件,原本台灣在奧運史上第一金希望落空,只剩黎鋒英獲得一銀,郭羿含獲銅牌。

這事件重創台灣女子舉重界,蔡溫義也銷聲匿跡;雖有陳葦綾、盧映錡在二○○八年奧運獲銅,但其後各國爭相發展,相較下台灣已處於劣勢。直到四年前,蔡溫義回歸,重建訓練體系,才有今天奧運金牌的契機。

說實在,要一般女孩子投入舉重訓練,本就不易,就算有運動細胞,大多數也會投入較有「錢途」項目;像舉重這種完全靠著力量訓練,把自己搞得完全不像女孩子,一般人很難接受,但許淑淨的決心,最終感動她的父母。

台灣確實要在國際體壇夾縫間求生存,然而女子舉重殺出了一片天,彌足珍貴;她們沒有所謂的職業舞台,只能靠著國家支持,所以更要珍惜這批願意投身訓練的女選手,才能在國際體壇發光發熱。

站在奧運舞台上,是一件多麼珍貴的事,不管是輸、是贏,能代表國家出賽,就是最大榮譽,看著選手哭著輸著離開,看著贏得獎牌喜極而泣,相信那種拋開個人一切「相忍為國」的精神,就是我們要看的奧運精神;如果還沒比賽,就輕言放棄,連哭著離開場上的機會都沒有,只能說可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