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脫歐 全球民粹浪潮的第一波衝擊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25 02:2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公投結果揭曉,英國確定脫歐。 圖/路透社
分享儘管全球各國政要、經濟學家、金融巨鱷與企業鉅子相繼警示「脫歐」對英國及全球經濟的可能傷害,但英國選民仍然決定把歐盟「脫掉」。「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除了英國、歐盟及全球經濟將蒙受打擊,金融市場危機再起之外,更值得重視的是全球經濟民粹主義的勃興,後續衝擊將更加波瀾壯闊。
英國「脫歐」公投其實是個「假議題」。「脫派」三大訴求是:管制移民、重拾主權、拒攤預算;但英國也有兩條軟肋:歐洲單一市場、倫敦金融中心。「脫歐」後,英國若仍要自由進入單一市場,就必須允許歐盟公民自由進入,遵守歐盟貿易規範,並分攤歐盟預算。未來英、歐進行「脫歐」善後談判時,歐盟在這三方面不大可能讓步;若英國「脫歐」後仍想「留單」,則公投只不過是場誤會。
英國若放棄單一市場,就必須與多國談判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這不僅耗時費事,且條件無法與歐盟現有的自貿協定相當。英鎊雖重貶,卻不大可能使製造業出口改善,因為貿易情勢太不確定,企業不願新增投資、增雇員工或提高出口產能。再加上「脫歐」後將使外人投資減少,並引發資金外流,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也將面臨法蘭克福及巴黎的挑戰。部分企業也將把歐洲業務基地移往歐陸,數十萬人將離開英國。因此「脫歐」不僅使英國可能陷入短期衰退,長期成長潛力減弱,更會使經濟規模永久性地萎縮。
其次,「脫歐」不僅使英、歐關係發生重大變化,歐盟及歐元區本身亦可能質變。打從歐債危機一開始,各國便基於國內政治考慮,一直不願採取聯合而有建設性的態度,因而產生懷疑、分歧及失望。現在英國「脫歐」,最值得憂慮的是在歐盟引發骨牌效應;左派「民粹」反撙節,右派「民粹」反移民,使歐元區崩解的壓力更大。
全球市場也遭受無妄之災。公投結束後第二天,全球市場立即演出「黑色星期五」,英鎊暴跌,全球股市重挫;一旦市場出現流動性枯竭,甚至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由於各國央行已經沒有多少子彈可用,因此後果可能比金融海嘯更加嚴重;全球經濟展望也益發不確定,成長將減緩甚至可能陷入衰退。
英國「脫歐」公投雖塵埃落定,但這只是全球民粹浪潮的第一波衝擊,未來12個月內類似的政治事件將層出不窮。6月26日西班牙大選,極左派「我們能黨」主政的聲勢升高;10月義大利憲法公投,極左派「五星運動」黨有機會趁勢而起;11月美國總統大選川普能否勝出?影響不言可喻;明年春天的法國總統大選,極右派「國家陣線」黨魁雷朋可能打入第二輪投票;之後的德國大選,極右派「德國優先黨」也將趁勢追擊。連番的政治事件將對金融市場及經濟活動造成壓力,以往投資人口中的「黑天鵝」事件也將成為常態。
經濟民粹主義所以抬頭,源自於金融海嘯之後先進國家經濟長期遲滯。中產階級持續萎縮,使民眾普遍「反全球化」及「反自由貿易」;各國政府無法有效振興經濟,滋生「反菁英統治」情緒;寬鬆貨幣政策使貧富差距更加擴大,又帶動「反既存勢力」聲浪。經濟民粹主義所「反」的標的固然該反,但畢竟「徒反不足以自成」;如果不能改採正確、有效的政策以撥亂反正,結果只會使全球經濟更加萎縮,原本弱勢群體的處境勢將雪上加霜。
因此英國「脫歐」,其實是「民粹的必然,通過公投的偶然」。要阻止民粹政治成為燎原之勢,各國唯有認真規劃、落實成長政策,方能釜底抽薪。若能因此而刺激、甚至逼迫各國政府擴張公共支出,加強基礎建設以振興經濟,則「脫歐」未始不能成為一次建設性的破壞。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25 02:2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公投結果揭曉,英國確定脫歐。 圖/路透社
分享儘管全球各國政要、經濟學家、金融巨鱷與企業鉅子相繼警示「脫歐」對英國及全球經濟的可能傷害,但英國選民仍然決定把歐盟「脫掉」。「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除了英國、歐盟及全球經濟將蒙受打擊,金融市場危機再起之外,更值得重視的是全球經濟民粹主義的勃興,後續衝擊將更加波瀾壯闊。
英國「脫歐」公投其實是個「假議題」。「脫派」三大訴求是:管制移民、重拾主權、拒攤預算;但英國也有兩條軟肋:歐洲單一市場、倫敦金融中心。「脫歐」後,英國若仍要自由進入單一市場,就必須允許歐盟公民自由進入,遵守歐盟貿易規範,並分攤歐盟預算。未來英、歐進行「脫歐」善後談判時,歐盟在這三方面不大可能讓步;若英國「脫歐」後仍想「留單」,則公投只不過是場誤會。
英國若放棄單一市場,就必須與多國談判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這不僅耗時費事,且條件無法與歐盟現有的自貿協定相當。英鎊雖重貶,卻不大可能使製造業出口改善,因為貿易情勢太不確定,企業不願新增投資、增雇員工或提高出口產能。再加上「脫歐」後將使外人投資減少,並引發資金外流,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也將面臨法蘭克福及巴黎的挑戰。部分企業也將把歐洲業務基地移往歐陸,數十萬人將離開英國。因此「脫歐」不僅使英國可能陷入短期衰退,長期成長潛力減弱,更會使經濟規模永久性地萎縮。
其次,「脫歐」不僅使英、歐關係發生重大變化,歐盟及歐元區本身亦可能質變。打從歐債危機一開始,各國便基於國內政治考慮,一直不願採取聯合而有建設性的態度,因而產生懷疑、分歧及失望。現在英國「脫歐」,最值得憂慮的是在歐盟引發骨牌效應;左派「民粹」反撙節,右派「民粹」反移民,使歐元區崩解的壓力更大。
全球市場也遭受無妄之災。公投結束後第二天,全球市場立即演出「黑色星期五」,英鎊暴跌,全球股市重挫;一旦市場出現流動性枯竭,甚至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由於各國央行已經沒有多少子彈可用,因此後果可能比金融海嘯更加嚴重;全球經濟展望也益發不確定,成長將減緩甚至可能陷入衰退。
英國「脫歐」公投雖塵埃落定,但這只是全球民粹浪潮的第一波衝擊,未來12個月內類似的政治事件將層出不窮。6月26日西班牙大選,極左派「我們能黨」主政的聲勢升高;10月義大利憲法公投,極左派「五星運動」黨有機會趁勢而起;11月美國總統大選川普能否勝出?影響不言可喻;明年春天的法國總統大選,極右派「國家陣線」黨魁雷朋可能打入第二輪投票;之後的德國大選,極右派「德國優先黨」也將趁勢追擊。連番的政治事件將對金融市場及經濟活動造成壓力,以往投資人口中的「黑天鵝」事件也將成為常態。
經濟民粹主義所以抬頭,源自於金融海嘯之後先進國家經濟長期遲滯。中產階級持續萎縮,使民眾普遍「反全球化」及「反自由貿易」;各國政府無法有效振興經濟,滋生「反菁英統治」情緒;寬鬆貨幣政策使貧富差距更加擴大,又帶動「反既存勢力」聲浪。經濟民粹主義所「反」的標的固然該反,但畢竟「徒反不足以自成」;如果不能改採正確、有效的政策以撥亂反正,結果只會使全球經濟更加萎縮,原本弱勢群體的處境勢將雪上加霜。
因此英國「脫歐」,其實是「民粹的必然,通過公投的偶然」。要阻止民粹政治成為燎原之勢,各國唯有認真規劃、落實成長政策,方能釜底抽薪。若能因此而刺激、甚至逼迫各國政府擴張公共支出,加強基礎建設以振興經濟,則「脫歐」未始不能成為一次建設性的破壞。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