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修菸樓 話文史 公所爭經費
2015-06-25 07:03:13 聯合報 記者李京昇/古坑報導
古坑鄉菸樓林立,每棟平均都有50年歷史,極盛時期有140多棟,乾燥機械的引進與製菸業式微,菸樓逐漸喪失光環,20多年來銳減百棟以上,老菸農期望能整修建築,活化利用。

古坑鄉公所表示,本月已向客委會爭取經費修復菸樓群,若順利通過審核,未來希望整合所有菸樓聚落,並與綠色隧道及華山觀光結合文化之旅,並在空間擺設地方農產或文創作品,讓民眾有更深層認識。

陳姓婦人說,嫁給先生後也跟著種菸葉,已有40年經驗,72年引進乾燥機械,才不在菸樓裡頭工作,所有的工具都還保存著,很想念以往和村民們,在菸樓一起打拚的日子。

光昌社區協會理事長顏信成指出,菸樓多數屬於私有地,修建必須取得地主同意,許多菸樓也在巷弄內,希望相關單位能選擇結構較完整或歷史較悠久的菸樓,修復並妥善運用空間,重現昔日風華。

,古坑閒置菸樓 殘存老菸農回憶
2015-06-25 07:26:47 聯合報 記者李京昇/古坑報導

古坑鄉永光村、麻園村與田心村但見菸樓矗立,多數已閒置荒廢。 記者李京昇/攝影
分享雲林縣古坑鄉菸樓群,在50年代全盛時期多達140多棟,分散於永光、麻園與田心村等聚落,歷經開放進口、機械化等因素,使得菸樓閒置荒廢、年久失修,僅剩老菸農們殘存的記憶。
菸農黃昭勝指出,昔日永光村是製菸重鎮,菸樓是古坑鄉內數量最多村落,當時政府嚴格規定,必須擁有人力、物力與財力等3個要素,才能經營菸業。

黃昭勝說,菸葉從採收到烘烤後都需經繁瑣程序,尤其是在進菸樓烘烤菸葉,要經過黃變期、固定期與乾燥期3個階段,其中最重要的是黃變期,控管最快也得耗時50小時。

黃昭勝表示,菸葉除烘烤過程要隨時注意溫度、濕度及火候,貯存也需避免陽光曝曬、風吹雨淋,早年工作時都睡在菸樓,以便隨時看照菸草,每個細節都不容疏失。

黃昭勝說,菸樓是永光村富裕象徵,早期菸酒公賣局推廣種植菸草,是農民經濟支柱,70年代後開始使用乾燥機械,加上之後開放進口菸草與菸酒公賣取消,許多菸田、菸農大幅減少,自己2甲半菸田也僅剩3分多。

他表示,永光村的菸樓群,隨著時代變遷荒廢閒置,也因生活較窘困的菸農,會拆除或變賣只剩40幾棟,甚至因天然災害影響,遭摧毀破壞,時至今日殘存的只有老菸農們的記憶,自己也改行種松茸、養豬、養蠶,但菸樓裡的回憶,讓他最念念不忘。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